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劍峰:《開在泥土裡的花》

林劍峰:《開在泥土裡的花》

《當代寫作》優秀作品選

底部可以給作者林劍峰留言!支持作者就贊一個吧!

作者簡介:林劍峰,廣東陸豐人,98年參加工作,中學高級教師。閑時喜歡寫寫文字,記錄生活、教學的點滴;不求取悅大眾,但求慰籍心靈,讓心更靜更寬。

《開在泥土裡的花》

作者:林劍峰

世有芬芳千萬,我獨愛蘭之清幽。

我愛蘭花,卻從不知曉蘭的品種。養了好幾年的蘭花,從不知道它們的名字,也從不過問。我就那樣單純的喜歡著。喜歡它的飄逸,喜歡它的素雅,喜歡它秀而不艷,雅而不媚。

清明過後,我對蘭花進行分盆。我特地買了幾個蘭花盆,兩包蘭花土,於某個周日早晨,在陽台鋪開。我心滿意足地當起了花農。小盆移大盆,大盆分多盆;分了好幾盆,還剩好幾株。一個午下來,比上幾節課還累,腰都快伸不直了,便把剩下的隨意種在一個廉價的大塑料花盆裡,兩個品種好幾株同處一盆,青翠倒一致,大小卻不一。心裡痴想著,說不定可以雜交個新品種來。但其實有點擔心相互排斥,卻也不多管。妻嗔怪我亂來。

昨天中午,妻在陽台晾完衣服說:「盆里的兩朵蘭花誰插進去的?」,我和孩子面面相覷,都還沒到花期,哪來的蘭花!

「不是我們」孩子說。

「還不是,明明就是你們插進去的,還種在土裡呢」。

我跑去一看,還真的有兩小朵,就在我半理不睬的那盆「雜交」的塑料沿邊。「真開在土裡?怎麼看不到莖呢?」我還真沒見過從土裡開出的花,更別說這高雅又嬌滴的蘭花。如果不是旁邊還有一個待放的花苞,我也會認為是人為插下的。可是,真的很奇妙,她就那樣從盆沿邊的土裡「長」出來了,像是小孩故意捏進土裡的,接地的一片花瓣還因觸及泥土變了形。可是,遍看陽台十幾盆悉心照料、長勢很旺的蘭花,翠綠的長葉子正迎風飄逸呢,哪有花的影子!這時,兩個孩子也湊過來了,女兒還煞有介事地深吸一口氣,故作陶醉狀「嗯,好香啊」;兒子也模仿姐姐的樣子「哇,好香啊」。孩子媽說:「好像真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前天就聞到了」。我笑了說,這叫「花不醉人人自醉」,妻說:「不如叫『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花,小小的,淡黃色的花瓣上漾著幾圈紫紅斑點,像女子輕印在白紙上的吻痕,有幾分撩人;整個看起來活像一個穿著花裙子的舞者,在盆沿內、泥土上,迎著清風,獨自起舞,就這麼孤芳自賞著。

看不見莖的花苞綴在土縫裡,斜著身子顫立在花旁,微微鼓起的肚子像個小橄欖,出淤泥而不染,青翠欲滴,可人至極。

我想起冰心的那首小詩: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花鑽出土裡的那一刻,她的世界早已明亮一片。「是金子,總會發光」這話沒錯的,哪怕你是在石頭裡,也會像孫悟空一樣蹦出來;不同的是,泥土中開出的花,一點都不驚擾世人,倒是世人把它給驚擾了;你靜靜的開放,正應了這句話:「你有多自律,就有多美好」。

真的,我從來不知道花也會鑽土,而且絲毫不弱於草的韌性。草鑽出地面是一種本能,花呢,可是天地間的寵兒啊;我不清楚這些天來,她在烏黑的泥土中是如何堅持的,那看似文弱的花苞是如何一層一層的撥開泥土綻放青春的?為了這一刻的化瓣成蝶,她是否也像毛毛蟲一樣咬緊牙關苦撐黑夜?90後作家綠亦歌說的「忍受得住破繭成蝶的痛,才擔得起展翅高飛的美」,這小蘭花或許就是這樣。

花開無聲,正是高考結束的日子。今年的高考,南方適逢大雨,暴雨紅色警報迭起,中小學停課,高考如期進行。沒有一個考生願意錯過生命中這場大雨,他們風雨兼程,風雨無阻;手中筆勢如破竹,凝聚了12年的夢想,揮灑一刻,是悲壯,還是豪情?沒人說得清,但無論多艱難,結局如何,破土而出才是人生的使命;過了,便是一片艷陽,即便跌倒,也終有雨過天晴的時候。高考,是每個學子的夢,奔赴的過程就是在破夢和圓夢。每個人都須經歷一段黑暗的歷程,每個夢想的實現也必然帶著一些疼痛感,正如這盆中花,在歷經泥土的黑暗與狂風驟雨後,終見陽光。也許,明天就凋謝了,但於生命而言,努力過、無遺憾,這便是生命的全部意義。

大千世界,紛紛攘攘。每個黑暗中勇敢潛行的人或物,埋在土裡的,葬在風裡的,藏在心裡的,都值得我們去敬重。只要心向陽光,又何懼風雨!

「喜歡作者」

可為作者提供稿費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代寫作 的精彩文章:

TAG:當代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