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拉稀,總沒勁,嘴裡黏:這病叫啥?世界欠中醫一個大獎

常拉稀,總沒勁,嘴裡黏:這病叫啥?世界欠中醫一個大獎

(本文為原創文字,請抄襲者自重!)

本文理論依據:《現代中醫內科診斷治療學》、《丹溪心法》、《國醫大師臨證用藥精華》

列位看官,今天給您說上一病。這樣一組癥候,在夏日裡常見,這就是隨著天氣越來越熱而出現便溏拉稀、身上乏力沒勁兒,同時舌苔白膩、食欲不振、嘴裡黏黏糊糊,時不時有點噁心,腦袋迷迷糊糊想睡覺。

看官,這樣的癥候,在您身上是否出現過呢?

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表現,可能是夏日天氣炎熱、環境潮濕所帶來的必然現象,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等天氣涼爽下來,問題也就解決了。但是,在聰明的中國古人看來,這組癥候卻的確是一個病。這病叫什麼呢?叫做「疰夏」。

什麼是疰夏?疰夏的疰字,音同「助」。疰夏作為一種疾病,首先見於公元14世紀出現的《丹溪心法》一書里。這部書說:「注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倦者是」。另外還有《時病論》也說:「疰夏者,每逢春之交,日長暴暖,忽然眩暈,頭疼,身倦腳軟,體熱食少,頻欲呵欠,心煩自汗是也」。

總而言之,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在夏天高溫暑濕的氣候條件下,人容易出現的精神萎靡、低熱、倦怠乏力、消化不良、頭暈嗜睡、食欲不振、噁心納差、形體消瘦等的癥狀。這個病,用中醫分型來看,可以分作濕熱中阻,暑濕困脾、氣陰兩虛等等。咱們開篇提到的「便溏拉稀、身上乏力沒勁兒,同時舌苔白膩、食欲不振、嘴裡黏黏糊糊,時不時有點噁心,腦袋迷迷糊糊想睡覺。」的一組癥候,其實就是暑濕困脾所致了。

可以說,對這組症候群,咱們祖國傳統醫學認識得最早,體會得最深切。這是中醫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體現。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方面,全世界欠中醫一個大獎。

那這個時候,咱們怎麼辦呢?在這裡,我們給您展示一張當代中醫臨床家治療疰夏癥狀的臨床驗方。組方如下——

蒼朮9克,厚朴6克,陳皮6克,石菖蒲6克,鬱金9克,佛手柑6克,松蘿茶9克。研為粗末。每次取6克,水煎三五沸之後去渣服用。每日2次。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乃是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首批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顏德馨先生。上方,一派健脾助運,行氣化濕、清熱解郁之品。

其中,蒼朮性味辛苦溫,入脾胃經,可以健脾燥濕。厚朴則燥濕消痰,下氣除滿。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三味葯合用,可以很好地化解脾濕,恢復脾的健運之氣,打開脾鬱氣結,氣機升降失常的局面。加上石菖蒲化濕開胃,開竅豁痰,效果更好。

脾屬土,肝屬木。肝木克脾土。所以,健脾,不能不調肝,因此用鬱金來行肝氣,解肝鬱,用佛手柑進一步理肝氣而化痰濁。全方配合松蘿茶的化濁之能,效果自然值得期待了。如果沒有松蘿茶,用其他的綠茶也可以替代。

總而言之,此方健脾行氣、和胃安中,疏肝解郁,化濕祛濁,對於夏季濕盛而導致的疰夏之症,有不錯的療效。

好了。文說到這裡,即將告一段落了。這篇文說,我們給您介紹了疰夏這一常見的夏日癥候。希望它能給您帶來一點幫助和啟迪。文中方劑,看官需要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何時圓房好?陰曆初一不行,月末不行,點背時不行……古人說得對
女博士有妙招,穩降血糖不吃藥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