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愛木盆景 I 樁子死亡原因

愛木盆景 I 樁子死亡原因

樹樁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根少而死亡單一根和粗根型的樹樁一般鬚根和側根少,栽植後粗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癒合生細根,樁上萌生的枝芽不能及時得到根部提供的養分和水分而枯萎。這類樹樁可以分數次挖掘,即第一次挖斷部分主粗根,待其癒合長出細根後再行挖起,這樣便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二、根部腐爛而死亡樹樁栽後澆水過勤或遇連續陰雨而使根部積水腐爛、發黑以及栽植的土壤肥沃多菌、盆缽排水透氣性能差而使根部霉變。栽植新採的樹樁最好用地表以下排水透氣性能好的生砂土,粘性重的土壤按至少1份砂和1份土的比例摻和。栽後澆水次數不可過多,遇連續陰雨可用薄膜將樹樁四周的土壤蓋嚴,以防雨水滲漏,若是盆栽最好選用透水透氣性能好的瓦缽或木盆。

三、干枝鋸剪過度而死亡松柏、黃楊等樹種在鋸截口以下一般都需留枝葉以促其進行光合與呼吸作用,幫助樹樁成活,而後再進行縮枝與逼芽到位,切忌操之過急,但也不可留枝葉太多,以達到供需平衡為度。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在樹樁成活初期因怕樹樁消耗水分和養分而剪去大量的與造型無關的枝條,從而減慢了樹樁的光合和呼吸作用,抑制了根部生長,導致樹樁萎黃、枯死。對於小型樹樁可以剪去一些與造型無關的枝條,對於大中型樹樁則不可以,要讓其進行充分的光合與呼吸作用以促使根部快速生長,只有等到秋後或第二年樹樁真正成活後才可剪去無用枝條。

四、樹樁長勢衰弱而死亡第一年砍去或鋸去上部的枝幹,第二年採挖的樹樁和感染病害的樹樁因受傷和細菌感染,長勢十分衰弱,體內養分消耗殆盡,挖回栽植傷口已無力癒合、生根,絕大部分都會死亡。還有一些年代久遠生命力差的古樁也極易造成死亡。

五、脫水而死亡樁干高,根系不發達,養護欠當所致。這類樹樁一般要用稻草或薄膜色裹,並常向稻草上噴水作持樁乾濕潤,用薄膜貼干包裹的,待樁幹上萌生枝芽後,撕開其旁的薄膜,露出枝芽,但這需要在傍晚或陰雨天進行。另外也可以用大小適當的透明薄膜袋將整個樁干套住或者用河砂將整個樹樁圍住,僅留芽眼於砂外。

六、損傷過度而死亡在採挖和運輸中翻滾、碰撞、擠壓所致,應盡量避免。對一些鋸截的大傷口一定要塗封愈和劑。幹上的傷口用白乳膠封口,貼上黑色的薄膜,根部大傷口用蠟塗封,這對防止樁體水分蒸發和細菌入侵都非常重要。

七、蟲蚊蛀蝕而死亡白蟻、天牛等一些害蟲蛀食樁干致使樁身上萌生的幼芽萎縮、枯黃。另有一些長有針管型的害蟲吸食幼枝芽中的汁液而使樹樁乾枯,如象鼻蟲等。白蟻可用食物將其誘出殺之,亦可在春夏悶熱的傍晚或夜裡用敵敵畏農藥,將爬出樁外的白蟻殺滅,天牛可用注射器將農藥通過孔洞注入殺死,枝幹葉上的害蟲可用敵敵畏、敵殺死等農藥兌水噴霧殺滅。

八、不重季節採挖而死亡一般樹亦在落葉後至萌芽前這段時間採挖。有些癒合力強的樹種在深秋採挖成活力很驚人,如榆、三角楓等。但有些樹種定要等萌芽甚至待芽長成枝條後採挖方可大大提高成活率,如紫薇、水楊梅、石榴、枸骨、檻木、映山紅、女貞、赤楠等。

九、根下空穴而死亡栽植時沒有搗實,或者是栽培土過於或過濕都導致樹樁死亡。一般用抓之成團的土壤,在坑穴挖好後,將坑穴(或盆缽)底層土堆成凸形,然後放入樹樁,輕搖使之下陷,填土用木棍搗實,根部高的樹樁,栽至一半土時用木棍搗實澆透水,待另一半土填上再搗實,這對防止根下空穴都非常有效。

十、保鮮措施不當而死亡有些樹樁採挖後擱置太久,致使根干失水乾癟,栽後很難成活。採挖的樹樁都要進行保鮮,最好隨采隨栽,即使不能隨采隨栽,也要對樹樁進行假植或者用潮濕的苔蘚或稻草包裹,運輸時要用帆布或薄膜蓋住,防止風吹日晒。

為確保樹樁有較高的成活率,夏季搭棚遮蔭,經常向樹樁上噴水保濕,用蠟、白乳膠、草木灰塗封傷口,栽前醮泥漿等等一系列保護措施,對幫助樹樁度過生命危險期都是大有裨益的。

通過對樹樁死亡原因的了解,盆景愛好者可以因時、因地、因樁而採取不同的栽培方法與養護措施,才能進一步提高樹樁的成活率,從而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寶貴、有限的野生資源。

關注愛木盆景,和愛木一起玩盆景

點個贊,轉發一下,更多盆景知識與你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 的精彩文章:

公公上山挖野菜,順便挖了幾株野草,做成盆景,好看好養不花錢!
醉美秋色——影蛟盆景園觀賞記

TAG: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