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女士感覺天旋地轉,原來是耳石脫落!

這位女士感覺天旋地轉,原來是耳石脫落!

37歲張女士,上班長時間對著電腦,下班後也手機、iPad不離手。這不,半月前開始出現頸項部疼痛不適,並且每當睡覺時只要一翻身或一轉頭,或是晨起起床轉頭時,就會出現幾秒至幾十秒鐘的天旋地轉感,同時還伴有噁心、嘔吐等癥狀。到附近醫院拍了片、做了磁共振,診斷過頸椎病、美尼爾氏病等等,本以為是過於忙碌引起的,休息兩天就好,可誰知發作得越來越頻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就是耳石症在作祟。

她來到我院門診就診,後經住院醫生仔細詢問病情及檢查後,並邀請五官科會診協助診斷,張女士被確診為「耳石移位」引起的「耳石症」合併頸椎病

什麼是耳石症?

耳石症是種常見疾病,但臨床上卻極易誤診。這是由於耳石症的眩暈癥狀容易與頸椎病患者及內科患者的「美尼爾病」等眩暈癥狀極其相似,不易辨識,很多患者分不清普通頭昏、眩暈、暈厥,因此經常描述病情時不夠準確。所以往往患者就診多個科室之後,兜了一個大圈子才真正找到「癥結」所在。

耳石症的癥狀?

針灸科主任羅湘筠介紹:「其實耳石症導致的頭暈和其它的原因導致的頭暈是有區別的,比如,有些眩暈是由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如心腦血管疾病、貧血、內分泌系統疾病及神經官能症都可以引起頭暈,患者會感到飄飄蕩蕩或沒有明確方位轉動感。而耳石症具有反覆發作性和體位改變才會發作的特點。」大部分患者發病表現為起床、後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時引起天旋地轉的感覺,伴噁心、嘔吐。但眩暈發作時間短暫,幾秒鐘或幾十秒鐘,很少超過1分鐘。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很快眩暈的感覺就消失了,而其它原因的頭暈,會持續數小時甚至數天。

耳石症有哪些好發人群?

耳石症與心理壓力、疲勞、長期失眠、外傷、劇烈運動或生理變化有一定關係。羅主任說,以前中老年人是耳石症的主要發病人群,但現在像張女士這樣的IT工作者、會計、設計師需要長時間低頭工作和使用電腦、玩手機的人,近來也成為耳石症的好發人群。

耳石症如何治療?

耳石手法複位是治療耳石症的獨特療法,一般通過一兩次複位,患者眩暈癥狀很快減輕或緩解。但是,如果耳石症是由其他疾病引起,就需要同時去除病因,防止複發。

《內經》言:腎開竅於耳,從中醫角度看,耳石症的眩暈癥狀通常是肝腎不足引致的,究其原因,熬夜、過勞、少動都是耗傷肝腎的壞習慣。後該患者予以針刺:頸項部局部取穴如風池、大椎、耳三針、翳風,配合肝俞穴、腎俞穴、大腸俞、腰陽關等穴。並予以手法複位一次後癥狀消失。

羅主任指出,要預防耳石症,首先要養成規律的生活,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有過發作病史的人,做特殊體位時不能太急,躺下和起身、左右翻身時動作應緩慢,起床頭暈應警惕,晾晒衣服、撿東西時不要勉強仰頭、低頭,避免極端體位。

名醫推薦

羅湘筠,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科主任,株洲市首屆名中醫,株洲市首屆中青年知名醫師,湖南省針灸臨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湖南針灸學會常務理事,湖南中西結合風濕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株洲市康復醫學會副會長,株洲市傳統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株洲地區風濕免疫專科聯盟理事。多次在廣東省中醫附一、天津中醫附一、上海瑞金醫院等處進修頸肩腰腿痛、中風後遺症等疾病的診治技術。對治療各種類型頸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強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腱鞘炎,跟骨骨刺及各種軟組織損傷疼痛,面神經炎,中風後遺症等疾病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治療體系。獲市級以上二等獎科研項目6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一項,省科技課題四項,在省級以上醫學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編著醫學專著兩篇。

文字 | 針灸科 胡繼力

編輯 | 宣傳科 譚盼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