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凈慧長老:修行的條件

凈慧長老:修行的條件


凈慧長老:修行的條件

靈山一會 儼然未散

這次的精進佛七今天已是第四天。各位在這四天當中都非常精進,法師們非常慈悲,成就大家的修行,居士們都非常珍惜這一殊勝因緣,大家在這和合的、充滿著法喜的團體里共修,彼此之間能夠互相尊重、互相幫助,都非常自覺地遵守法會的一些規矩,各個方面都進行得非常協調,非常順利。

特別是有幾位青年學生,他們硬是咬緊牙關,腿子怎麼疼都不放下,非要把這一支香堅持下來,這種精神確實難能可貴。但是精進心易發,長遠心卻不易發,希望各位不僅在這七天當中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法會結束了,將來各位回到單位,回到家中,好像這個法會沒有散一樣,還要繼續勇猛地用功。正如我們觀想佛陀時代講法的情景,所謂「靈山一會,儼然未散」,希望各位將這次法會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成為我們學佛修持的一種力量。

具足欣厭二心

今天我想講講修行的條件。

我們前幾天講的都是些比較重要的題目,但是一切重要的目標如果離開了具體的步驟,都是永遠達不到目的的,所以必須在一些具體的步驟上來逐步實現我們修行的遠大理想。關於修行的條件,我想分兩個方面講,一是主觀條件,二是客觀條件。主觀條件,首先就是我們要發出離心。能夠認識到三界是火宅,五欲是牢籠,就會發起懇切至誠的出離心,從而精進勇猛地修行。出離心並不是很容易就產生的,它一方面要厭,另一方面要欣,要具足欣、厭二心。

厭是什麼呢?厭我們人生充滿煩惱,厭我們這個世界充滿痛苦。如果我們對人世間的一切感到非常美滿、留戀,那麼這種厭離心就無法樹立起來,所以首先要厭這個娑婆世界的苦。

然後還要欣,欣什麼呢?要欣羨極樂世界,那裡有眾妙莊嚴的境界,有佛菩薩說法,鳥兒、樹林處處都法音宣流。我們如果能夠生活在極樂世界,那我們的修行就容易進步,就不會產生貪求世間榮華富貴的妄想。我們能如此地厭離娑婆世界的苦,嚮往極樂世界的樂,那麼就能夠發起出離心了。

當然,我們有時也講娑婆與極樂不二,煩惱與菩提不二,但那是高層次的話,對我們一般人來說還達不到這個境界,煩惱就是煩惱,菩提就是菩提,娑婆就是娑婆,極樂就是極樂。那種高層次的要求,只有開了悟的過來人,才能有所感受。

主觀上的第二個條件是要有恆常心。有了出離心,沒有恆常心,朝三暮四,朝秦夕楚,三天打魚,兩天晒網,這樣的修行是不會得到明顯效果的。所以說一定要有恆常心,要朝如斯,夕如斯,只要有這一口氣在,就要始終不移、堅貞不渝、堅韌不拔地培養我們的道心,培養我們的正念。譬如我們現在在這裡打佛七,在這七天當中,我想各位都是心心念念不離佛號,我們回到家中怎麼辦呢?環境雖然變了,但要把這種心態繼續下去,並且擴展開來,就必須要有恆常心才行。將什麼延續下去呢?就是讓這一念念佛的心時時刻刻能夠保持。將什麼擴展開來呢?就是讓這一念心在在處處都能夠體現。這就是在時間上、空間上保持正念,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要照顧當下一念。(本文選自《柏林禪話》1992年1月22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稱念藥師如來,就能脫離外道纏縛
弟子-壹、中國 台灣詩僧斌宗法師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