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遷都地圖一覽:加拿大居然15年內換了5次首都!

全球遷都地圖一覽:加拿大居然15年內換了5次首都!

加拿大堪稱遷都狂魔。

「18 世紀末到今天的200多年裡全世界相繼有1/3的國家遷了都時至今日,大城市病困擾各個國家,民眾討論遷都的更有很多無比熟悉的名字。東京、首爾、莫斯科、倫敦。。。北京?」

如果把國家看做一個生命,首都就相當於她的大腦,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城市。戰爭中首都被攻佔,往往代表著政權的更替,甚至國家的滅亡。所以,首都應該是穩定的,一旦確定,就生根發芽,直到成為一國的象徵。

但自從現代性、城市化開始改變世界以來,遷都的國家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它的背後是現代首都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今天,我們來看看全球大遷都。

北美、南美、歐洲、大洋洲的首都變遷地圖。《中國國家地理》2006 年 09 期

|北美洲

講幾個極有特色的遷都故事。

加拿大

獨立之後的加拿大,首都在當時經濟發達的安大略和魁北克兩省之間搖擺不定。都城15年內搬家5次,堪稱遷都狂魔。上次開完議會下次要去哪個城市開會呢?這是個大問題,心疼當時的政府官員,在哪裡買房,孩子在哪上學,簡直頭疼啊。最終大家各退一步,選擇了在兩省邊界上,尚未開發的小鎮渥太華。都城爭奪戰終於謝幕了。

美國

宣布獨立了的美國,北方新英格蘭的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和南方各州的奴隸制莊園經濟差異實在太大。新國家百廢待舉,首都從戰爭期間臨時開會用的費城搬遷出去也成了寫入法案的大議題。南北互相爭奪國家控制權的博弈在爭奪首都位置上達到高峰。

最終還是獨立戰爭大英雄第一任美國總統華盛頓有震懾力,兩邊各安撫一下,選擇了老牌南方州弗吉尼亞與中部馬里蘭州的交界線,在波多馬克河兩邊的富饒土地上畫了一個圈。首都華盛頓特區,在南方答應償還債務、北方同意讓首都離南方更近的和諧磋商中確定了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雖沒有像加拿大一樣瘋狂遷都,但仍無法避免南北矛盾的激化。

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的遷都史比較悲傷,大多由於天災突降,讓人不禁覺得,這是蒼天在懲罰侵略者嗎,或是被毀滅文化來自地底的詛咒?1523 年西班牙侵略軍全副武裝從墨西哥出發,前往中美洲地區進行新的征服,首先闖入的就是瓜地馬拉。他們在印第安人原來的都城附近建立起殖民地首府,取名聖地亞哥。但那裡地勢太高,印第安人又經常暴動,便將首府遷到國境西南部,完全按照西班牙城市格式和布局建造。一切美好,可惜好景不長。僅僅 10 年,阿瓜火山爆發,吞沒了一切。

老首都安提瓜山上正對火山的十字架,宗教也不能確保首都不遭毀滅的命運。人們在廢墟東北又建新城,取名瓜地馬拉。它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遭到洪水泛濫和火山噴發等各種各樣自然災害此起彼伏的侵襲。直到 1773 年,首都幾乎完全被毀,1776 年新首府落成仍然命名為瓜地馬拉。為茲區別,原來遭到毀壞的瓜地馬拉,改稱舊瓜地馬拉(Antigua Guatemla),日後又逐漸被簡稱為 Antigua,音譯安提瓜,意譯就是 」 老(城)」。

|南美洲巴西

巴西利亞地標式大橋

1960 年,在巴西高原中部,國家幾何位置的中心,幾乎什麼基礎建設都沒有的地方,政府搬遷至新首都巴西利亞。此前巴西的首都薩爾瓦多和里約熱內盧都是沿海地區聞名遐邇的城市,歷史上經濟和旅遊就比較發達。作為首都期間,全國人民蜂擁而至導致城區擁擠,環境惡化,貧民窟和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成為揮之不去的噩夢。而政治和經濟資源全都集中在本就發達的地區,也使巴西的西部開發始終無法見效。

巴西利亞從零開始,用全面的城市規劃方法,考慮到資源、環境、人口,為巴西度身定做了一座美麗的都城。工作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它仍然乾淨、漂亮,並且的確起到了帶動中部經濟的效果,無疑是當代遷都史上值得大書一比的。很多飽受擁擠和經濟不平衡困擾的國家,在想到遷都時,都會參考巴西利亞的經驗。

玻利維亞

並不是遷了都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大城市病的。同樣為都城而生的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用了一個世紀的時光,也長成了一個人滿為患,車子房子如牛皮癬一般蔓延在高原脆弱生態地帶蔓延的龐然大物。

在高原上的拉巴斯,只要不是懸崖的地方,就有房子的身影

2009 年,應對經濟波動和各地的騷亂,議會將蘇克雷作為首都寫入憲法,但是整個國家的行政機構仍然在前首都拉巴斯,這就造成了玻利維亞雙首都的格局。

|大洋洲澳大利亞

悉尼呢?還是墨爾本呢?獨立後的澳大利亞跟加拿大面臨相似的問題,兩個當時經濟最發達的大城市互相爭奪首都的地位,誰也不願意相讓。受到前車之鑒的啟發,為避免首都拉鋸戰,人們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拉了一條線,取中間點 。

經過細緻的勘探,從新南威爾士州划出一片適合土地作為都城之所在。它既不是沿海城市,也沒有很好的基建,但是沒事兒,只要它既不是悉尼也不是墨爾本就行了。休戰,全國齊心,平地建首都。

|歐洲

俄羅斯

一個國家的首都,體現的是它的形象,尤其是它想展現給世界的形象。雄霸北方的俄羅斯無疑太了解這一點。它的每次遷都都蘊含濃郁的政治色彩,明確的告訴世界,現在,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家。300 多年前,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要徹底敲醒這頭頑固愚昧的俄羅斯大熊,讓這個古老的帝國擁抱科技、變革,從上到下向西歐學習。這個改變包括遷都,1712 年,將都城從古老的王城莫斯科遷到離西歐近的涅瓦河三角洲,命名為 」 聖彼得堡 「,從一無所有開始,始建新城。

莫斯科聖瓦西里大教堂

而到了 1918 年,十月革命成功之後的俄羅斯已然成為蘇聯,新生的政權需要一個全新的、同腐朽封建的帝國不一樣的、同墮落的西歐世界不一樣的、更加中心、更加俄羅斯的首都。於是,都城重新遷回莫斯科。

德國

對於任何了解一點 20 世紀歷史的人而言,德國的遷都原因非常明顯。二戰戰敗,國家一分為二,東德首都柏林,西德首都波恩。

1989 年 11 月 9 日夜間,東西柏林人涌到界牆兩邊,界牆不再令人毛骨悚然

1989 年,以柏林牆被推倒,東西德合併為標誌。用意識形態武裝起來的對壘陣營融合起來,大家一起發展經濟,冷戰即將結束。1991 年,東德時期發展緩慢的柏林重新成為整個德國的都城,遷都過程持續了 10 多年,大批援助項目、工廠、基礎建設、貸款優惠向原東德地區輸出。德國的東部發展進程直到今天也沒有完全結束。

亞洲和非洲的首都變遷地圖

|亞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加拿大生活 的精彩文章:

6月9日在Imagine影院看過電影?有染麻疹風險
韋恩的失敗之路 省選日黯然辭去黨領

TAG:加拿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