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期服藥,肝損傷如何減輕?

長期服藥,肝損傷如何減輕?

藥物性肝損傷是指人體暴露於常規劑量或高劑量藥物後,因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對肝臟的直接毒性,或人體對藥物或其代謝產物產生過敏或代謝特異質反應,而導致的肝臟損傷,是肝生化異常的常見原因之一。目前多種藥物均可引起藥物性肝損傷,常見的如解熱鎮痛葯、抗生素、心腦血管疾病葯等。患者怎麼用藥才能預防肝損傷?

藥物會否傷肝,除了藥物本身及代謝物是否對肝有直接毒性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用法用量,每個人體質有所差異,如果超劑量用藥也可能造成肝損傷。

哪些藥物可能傷肝?

目前市面上能對肝產生損傷的藥物種類很多,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解熱鎮痛葯,如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若每日使用阿司匹林超過5克或每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超過2克,都易引起急性肝損傷。

2、抗生素,如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磺胺類藥物、氯黴素、苯唑青黴素、制黴菌素、氯林可黴素、酮康唑等。在使用苯唑青黴素時若用量過大,用藥5天即可發生中毒性肝炎。

3、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藥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與門冬醯胺酶等。如西咪替丁的不良反應可引起血清氨基轉移酶輕度升高,偶見嚴重肝炎、肝壞、肝脂肪性變等。

4、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物,甲基多巴、奎尼丁、胺碘酮、非諾貝特、他汀類葯等均可能引起肝損傷。其中,甲基多巴可損傷用藥者的肝細胞和膽小管。少數患者在使用甲基多巴1~3周後可出現黃疸和轉氨酶升高,甚至會發生肝臟的肉芽腫樣增生、肝硬化和肝壞死。

此外,還有降糖葯、性激素及避孕藥、抗腫瘤葯、抗精神病葯、抗癲癇葯、抗結核葯以及千里光等中藥也可能導致肝損傷。

怎麼用藥才不會傷肝?

近年來,由於對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更加嚴密,除非藥物有特異作用且評價效益與風險時前者明顯地佔上風,否則不能上市,因此臨床上直接肝細胞毒性藥物引起肝損傷的比例下降。而不少人是因為錯誤用藥引起的肝損傷,預防肝損傷應該注意這幾點:

1、不超劑量用藥

有些患者急於求成,為了儘快治癒疾病,往往自行增大用藥劑量,實際上不少藥物在安全劑量內,按療程服用並不會引起肝損傷,但超劑量服用就容易引起肝損傷。

2、盡量避免同時服用多種藥物

不少疾病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如果是在醫院就醫,醫生會根據藥物特效聯合用藥,有助於提高療效或減少不良反應。但如果患者是自行到藥店購買,不清楚藥物之間可能發生的反應,盲目聯用,輕則導致療效降低、重則藥物之間發生反應使毒性增強,造成肝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3、不要輕信偏方

偏方與正規的中藥方不同,偏方、驗方多來自民間防治疾病經驗的積累,未經現代科學方法研究,其安全性和療效缺乏嚴格科學論證,可能對肝造成損傷。

4、按療程服用

除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外,一般的藥物都有一定的療程,如果不按療程使用,擅自延長用藥時間,可能對肝造成損傷。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林可黴素,老年人一般3~5天即要停用,超過1周易損傷肝臟。

用藥無小事,按時按量吃藥才是有效且快速治癒疾病的關鍵。在葯不能停的日子裡,我們有「未然健康助手」,按時吃藥不再費勁。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未然健康助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碩大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慈碩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