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多少憂沒必要重來

有多少憂沒必要重來

最近,一件能源界的舊聞,亮瞎了我的鈦金眼。

2017年11月16日,可燃冰獲國務院批准,成為我國第173個礦種。

在這裡科普一下。

可燃冰學名叫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稱作"可燃冰"。

可燃冰燃燒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小得多。

最關鍵的是儲量豐富。

初步預測,我國海域可燃冰的碳含量,接近世界最大石油儲備國——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的兩倍。

全世界可燃冰總量,是當前所有探明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以上。

按目前消耗速度,可燃冰至少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以上。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有沒有搞錯。

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老師就語重心長地講。

地球上的油氣儲量有限,只夠人類消耗不到百年了。

老師的這一論斷,在我心裡留下了嚴重陰影。

我聽課時經常走神,糾結於現代社會還能存在多久,學習還有沒有必要。

在我長年累月的杞人憂天中,石油產業卻是用「兩條腿」走路,大步前行。

一條腿是戰術性接替。

勘探開採技術大幅提升,使老油田的生命遠超預期,更多的新油田被發現。

另一條腿是戰略性接替。

專家們腦洞大開,指導勘探向新區域、新領域、新類型不斷拓展。

可燃冰就是從常規油氣向非常規油氣的開拓典範。

石油產業根本就不是我老師口中的「日薄西山」,而一直是「為有源頭活水來」。

並且,這一次活水量是指數級增加。

可惜了,我憂國憂民那麼多年!

我反思了一下,這種杞人憂天的現象還很多。

比如,對獨生子女一代成長的憂慮。

九十年代初,獨生子女獨立性弱、耐挫折性差、吃苦精神不足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已經群體性顯現。

一些「有識」之士憂心忡忡。

通過各種渠道發聲,對獨生子女一代高度質疑,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獨生子女成了眾矢之的,走到哪都被另眼相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過去的二十多年,獨生子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今日中國,建設日新月異,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這些成績的取得,難道不是以獨生子女這一代為主力軍的嗎?

將來的復興,難道不還是要依靠他們當主力軍嗎?

昨日之憂,不經意已成今日之柱。

無獨有偶,在國外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比如,美國跨掉的一代。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因越戰失利、國內經濟衰退,廣大的美國年青一代,失去了生活目標和人生追求,轉而發泄對社會的不滿,穿著奇裝異服,沉迷於酒精、毒品以及性放縱中,自甘墮落。

美國甚至世界為之側目,為他們和美國的未來憂慮。

但諷刺的是,就是在以「垮掉的一代」為國民中堅力量的幾十年中,美國在冷戰對抗中幹掉了蘇聯,經濟、科技、軍事全方位高速發展。美國前所未有的強大。

並且,這一趨勢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延續。

垮掉的一代反而成就一代帝國。

這些「憂」還只是「紙上談兵」,還有付諸行動的荒誕例子。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冷戰高峰期,美國家庭興起了「在後院挖坑建核戰避難所」的風潮。

幾乎每家每戶在周六日時都會動員起來,在後院大興土木。

有一部電影,叫《超時空寵愛》。

講述就是人們進入地下避難所生活的故事。

影片中主角的父親,因為一場空難,而誤以為核戰爭爆發。

於是帶領家人,進入核避難所中生活30年之久。

歷史很荒誕,但現實中的荒誕仍在繼續。

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錢多燒包的富豪會一擲千金,為自己修建一個地下避難所。

目的就是,防禦所謂的「殭屍病毒」、「機器人叛變」、「恐怖分子引爆核彈」乃至「隕石撞地球」等荒誕幻想。

擴大化的「有備無患」,雖然中外均有,但中國更為突出。

慣於憂患,這是中國自古有之的傳統。

我們推崇的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在傳統的思維中,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就能求生,就能發展,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人生就能光明璀璨。

許多廣為流傳的名言警句也可以佐證。

如《易經》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論語》中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漢書》中的「安不忘危,盛必慮衰」。

為什麼會這樣?

其實,這可以從中國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來挖掘原因。

一是動亂時間長。

中國歷史上從周朝開始,可統計的3050年中,承平1468年,動亂1345年,比例約為1.09:1。

並且,最多的連續內部和平時間,沒有超過150年的先例。

長期反覆的動亂,使居安思危已經內化成一種基因,沉澱在中華民族性格深處。

二是農耕文化背景。

中華古文明是農耕文明。

農耕文明的主要資源就是土地,依賴土地生息繁衍,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

表現在文化上就是保守性和封閉性。

面對生存的壓力,著眼點是向「內」解決,基本套路就是「有備無患」。

而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卻不一樣。

游牧文明是逐水草而居,依水草而放牧,生活流動,依賴於對優質水草資源的占奪。

表現在文化上就是開放性和掠奪性。

海洋文明以海為生,從事打漁捕撈、經濟貿易活動。

表現在文化上就是開拓性和冒險性。

這就造成他們解決生存問題的著眼點,是向「外」解決,基本套路則是「拓展化患」。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防範「有備無患」擴大化?

我以為,最基本的套路就是「相信未來」。

當年,鄧小平同志就針對一些領土歸屬問題說:

「我們這一代缺少智慧,談這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偉人的智慧和達觀讓人神往!

很多時候,我們就需要借鑒這種達觀。

諸如現在被大肆渲染的人工智慧時代淘汰危機,我就以為,那是一些媒體為吸引眼球而製造的噱頭。

人類歷史上,已經出現的工業革命、信息革命,在滅掉許多工作崗位後,不也創造出更多新的崗位嗎?

要相信未來的人會更有智慧。

要相信新技術的出現會提供解決問題的新路徑。

要相信千萬年進化而來的人類,會有足夠的演進邏輯來解決這些難題。

最後,用一句話共警:

你連鄰居都不知道是誰,卻老去關心有沒有外星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求異 的精彩文章:

TAG:大道求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