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為獲取汗血寶馬不惜發動戰爭,但為何千年後在中國消失了?

漢武帝為獲取汗血寶馬不惜發動戰爭,但為何千年後在中國消失了?

原標題:漢武帝為獲取汗血寶馬不惜發動戰爭,但為何千年後在中國消失了?



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劉徹從西域得到一匹汗血寶馬,大喜之下的他揮筆寫下了這篇《天馬歌》。翻譯過來是:天帝賞賜我們,令天馬降臨在人間。身體被紅色的汗水沾濕,汗液好似赭紅色泛著泡沫的水流。馳騁奔跑起來很容易就能踏過萬里。曾在天上與龍為友,如今卻安心在人間為馬。《天馬歌》歌詠了汗血寶馬的珍貴無比。

得到一匹汗血寶馬為啥會使漢武帝如此高興?這要從漢武帝的祖上漢高祖劉邦說起。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曾經歷過一次極為屈辱的白登之圍:劉邦率領30萬漢朝大軍北征匈奴。結果被匈奴騎兵誘敵深入,漢高祖率領的漢軍先鋒被圍困在白登山(今山西馬鋪山)長達七日。最後還是重金賄賂匈奴的閼氏求和才解的圍。在這次戰爭中。匈奴騎兵的強悍機動力極大地震動了漢高祖,而匈奴騎兵機動力的基礎就是大量戰馬。因此在漢朝皇帝心目中。要想真正擊敗匈奴,必須要有良馬才行。


但是當時優良騎乘種的戰馬都出自西域(今中亞各國到中國西域一帶),大漢疆域內根本就沒有這馬,歷代漢朝皇帝想改善戰馬品種都無計可施。到了漢武帝時代,漢武帝見到純種的汗血寶馬之後。就動了向西域各國求馬的心思,沒想到。一場戰爭的序幕由此拉開了。起初,漢武帝用的求馬方式是:派遣出上百餘人的使團,帶著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黃金馬前往西域的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這件事的幕後主使者直接指向了大宛國王。漢武帝得知以後大怒,揮師西進,派名將李廣率漢軍攻打大宛。一場因為汗血寶馬引起的血腥戰爭開始了,數萬名漢朝騎兵行軍數千里攻打大宛國。但是出師不利,只好退回敦煌,3年後又再次西征大宛。經過兩次遠征,漢朝與大宛最終議和,大宛允許漢軍到大宛選馬,並且每年向漢朝進貢良馬。


一場因為良馬引起的風波就這麼結束了。汗血寶馬從此在中原大地上落地生根,一直到元朝時都是戰馬中鼎鼎有名的品種。但是在元朝之後的近千年中,汗血寶馬卻就此消失了。再也找不到它們馳騁沙場的影子。事實上汗血寶馬是不可多得的良馬品種,它身形流暢,頸長腿長,奔跑速度極快,而且耐力非常好,適合長途行軍。此外,汗血寶馬還善解人意,容易駕馭,非常適合用作騎兵坐騎。因此漢朝在引進了汗血寶馬之後,漢朝騎兵的戰鬥力明顯增強。


汗血寶馬因此也在歷代的軍事札記和野史小說中大出風頭。傳聞中的英雄人物無不要配上一匹汗血寶馬才夠威風。但是在元朝以後,汗血寶馬就在中原地區失去了蹤影。一代良駒竟然成為傳說。汗血寶馬到底去哪兒了?研究歷史著作和軍事騎兵的人們經常為這事感覺奇怪。其實汗血寶馬會消失不是因為在中原地區滅絕。而是因為沒有保護好血統,致使品種退化。


汗血寶馬是西域馬種,也就是現在的中亞地區的物種。將它引入中國,就必須面臨著「水土不服」的風險。因此汗血寶馬在中國的繁衍一直都是困難重重,為了擴大馬群數量與本地土馬進行了雜交。就必然會造成種群的整體質量下滑和品種退化。在汗血寶馬引進中國後。最初雜交出來的是優質的雜種馬。但由於中國本土戰馬對外來汗血寶具有強大的數量優勢,因此隨著時間推移,汗血寶馬逐漸在繁衍過程中失去了原本的優勢。逐漸在人們的眼中漸漸地消失了。種群的退化也是成為它們在軍隊中不再吃香的真正原因這一。



就這樣。一代寶馬逐漸消失在中國人的視野之中,直到一千年之後。汗血寶馬的「消失」其實也不算是完全消失。只是數量變得非常稀少而已。在汗血寶馬的祖居之地,依然存在這種名馬的身影。在中亞的土庫曼有一種名叫「阿哈爾捷金馬」的良馬就是汗血寶馬在家鄉的親兄弟。阿哈爾捷金馬是土庫曼經過三千多年時間培養出來的世界極優良馬種之一,現存數量僅2000匹左右。

事實上汗血寶馬在史書中消失的一千年後。中國的新疆地區還存在著一定數量的汗血寶馬後代。只是血統已經混雜或品種退化,不如原產國土庫曼的馬種那麼純正優良。2007年,在消失了一千年之後,汗血寶馬再次出現在中國人面前。這一年,土庫曼總統將一匹象徵著中土友好的汗血寶馬贈送給中國領導人作為國禮。這匹名叫「阿赫達什」的名馬後代在中國又一次引起了追逐汗血寶馬的熱潮和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她是6000多名志願軍歸國戰俘中唯一的女戰俘
日本人切腹自殺,為何身邊還站著一個人?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