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文解字世界盃:古代足球也瘋狂,探尋歷史國腳

說文解字世界盃:古代足球也瘋狂,探尋歷史國腳

四年的翹首以盼,在這個火熱的夏天,讓所有球迷沸騰的日子終於來了!北京時間6月14日23點,第21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圈的戰火在俄羅斯燃起,32強球隊為爭奪大力神杯而激戰。

對於球迷來說,每個不曾熬夜看球的凌晨,都是對足球的辜負。在這燃爆的一個月里,男生可能會費盡心思給女友解釋皇馬為什麼沒出現在世界盃,老闆會發現一向準時上班的下屬突然多了很多遲到的理由。

在四年一度的火熱氣氛中,世界盃陪伴了我們一路的青春與成長,也給每個人留下了獨家記憶。

足球,這一熱血運動,在我國有著雄厚的群眾基礎在中國人的血脈里,早就流淌著滾滾的足球基因。當年,這項運動叫做——蹴鞠。

先 秦

是齊國的娛樂活動

「蹴鞠」一詞,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齊宣王時形容臨淄:「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蹴」即用腳踢,「鞠」即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蹴鞠流傳了兩千三百多年,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到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兩 漢

是治國習武之道

秦統一六國後,蹴鞠運動一度沉寂,西漢建立後又復興盛。漢朝人把蹴鞠視為「治國習武」之道,不僅在軍隊中廣泛展開,而且在宮廷貴族中普遍流行。漢朝蹴鞠用的是實心球,動物毛髮搓成團,外面縫上皮革。

漢朝還出現了研究這項運動的專著——《蹴鞠二十五篇》並列為兵書。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體育專業書籍。

劉邦是位「超級球迷」,相傳為了方便比賽和看球,他在皇宮內專門規划了一座專業足球場。

劉邦內心os:朕有錢就要任性!

西漢時期的項處是第一個因足球而名垂史冊的人,不過他的經歷卻很不幸。《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名醫淳于意為項處看病,叮囑他不要過度勞累,但項處不聽,仍外出踢球,結果嘔血身亡,這也使得項處成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狂熱「球迷」。

戰神霍去病也很喜歡蹴鞠,在他北伐匈奴,彈盡糧絕時,唯一樂事乃軍事訓練的蹴鞠,所以蹴鞠是萬萬不能停。《漢書·衛青霍去病傳》:「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躢鞠也。」

有人的地方就有蹴鞠場,漢代二十五戶為一里,五百戶為一黨。凡里就有人扎堆蹴鞠,凡黨就有大型的鞠場,比今天籃球場的普及度還要廣。《鹽鐵論·國疾》:「里有俗,黨有場,康莊馳逐,窮巷蹋鞠。」

唐 朝

踢空心球且花樣多

晉朝人覺得漢朝人蹴鞠太凶,「諸伎而傷人者,皆宜除之」。於是唐朝蹴鞠稍微溫和一點,開始用充氣的空心球。動物膀胱吹滿氣,外面八片皮革包裹,球體更輕盈更圓,也稱毬。《答日休皮字詩》:「八片尖皮砌作球 , 火中燖了水中揉 , 一包閑氣如常在 , 惹拳遭踢卒未休 。」

毬比鞠輕,蹴得更高,玩法也更多。一種雙球門蹴鞠,鞠場跟現代足球場差不離,玩法也和現代足球一樣。無論參與者還是看客,那叫一個熱血沸騰。

一種單球門蹴鞠,玩法跟現代排球場差不多,但蹴鞠畢竟使的是腳上功夫,所以不能用手碰毬,以毬不落地穿過「風流眼」多者為勝。《文獻通考》:「植兩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否。」

一種趯鞠,即踢高比賽,不但要將球踢得很高,下落時還要用腳停住。唐朝張芬善於趯鞠,能踢到半個佛塔那麼高,王維嘆為「蹴鞠屢過飛鳥上」。《酉陽雜俎》:「張芬曾為韋皋行軍,曲藝過人,常於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

有比賽就有球星。當時以踢球出名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如果你讀的古書多,大概已經猜到了:惡少年。

這其中更出挑的是唐代的若干皇帝,例如唐文宗,常常爬上一個「勤政樓」去居高臨下看人家蹴鞠和摔跤;唐僖宗更是親自蹴鞠鬥雞。

作為一項悠久的軍中傳統,唐朝軍隊中也十分流行蹴鞠。每逢軍中蹴鞠,都要鼓樂助勢,韋應物《寒食後北樓作》中描述「遙聞擊鼓聲 , 蹴鞠軍中樂 。」

宋、元

蹴鞠全民皆愛

蹴鞠在宋代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施耐庵的《水滸全傳》中,寫了一個由踢球發跡當了太尉的高俅。小說雖然在人物事迹和性格上作了誇張,但基本上是宋代的事實。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當了殿前都指揮使,這也算是古代最著名的球星之一了。

高俅因踢球而發跡,告訴了我們這樣兩件事:一是宋代的皇帝和官僚貴族是喜愛踢球的,有些人本身愛踢球,有些人愛看踢球。二是宋徽宗趙佶是個足球迷,他看了宮女踢足球後寫詩道:「韶光婉媚屬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爭蹴鞠,兩朋庭際再輸贏。」

宋朝蹴鞠更重視技巧性和觀賞性,雙球門蹴鞠的激烈對抗早已不見。更加為女子們所喜愛,出現了專門的女子蹴鞠隊。《文獻通考》介紹:「宋女弟子隊153人,衣四色,綉羅寬衫,系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

[明]杜堇《仕女卷·蹴鞠》,現藏上海博物館

元代稱呼蹴鞠女子為女校尉,「校尉」是對圓社中高級藝人的稱呼。元曲家關漢卿曾寫過女校尉的英姿:「換步那蹤,趨前退後,側腳傍行,垂肩嚲袖。若說過論茶頭,膁答板摟,入來的掩,出去的兜。子要論道兒著人,不要無拽樣順紐。」

宋朝蹴鞠「十二香裁成圓錦」,用十二片皮革縫製,正重十四兩,鼓風箱充氣,謂「打揎法」。

宋朝稱單球門蹴鞠為築球,每隊十二人,由球頭開球,隊員們輪流球不落地花式顛球,最後傳給球頭度風流眼(射門)。

《事林廣記》書影

明、清

蹴鞠變成飯後娛樂

到了明朝,出身貧苦人家的朱元璋不想看到替他打下江山的漢子們,圍在一起蹴鞠,於是在明太祖這裡誰敢在軍隊里蹴鞠就卸腳!《明通鑒》:「在京的軍官,但有軍人學唱的割了舌頭,下棋打雙陸的斷手,蹴圓的卸腳。」

明朝時候的蹴鞠,基本上不存在什麼競技性,大家一團和和和氣氣。但蹴鞠依然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明宣宗朱瞻基就很喜歡看人踢球。

[明]商喜《明宣宗行樂圖》局部,現藏故宮博物院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關足球活動的記載就寥寥無幾了。但是大家肯定都看過《大清總統》裡面記載的這個故事:政府組織了一場足球賽,是中國和外國人踢的,當時慈禧太后說,踢輸了才可以活命,但是這幫人最終踢贏了外國人,然後球隊的人就被斬首了。

我國古代的蹴鞠活動,自戰國起經歷了幾千年,在漢、唐、宋時代,曾經像彗星一樣發出閃亮的光輝;後來,投入清代社會的水中,只留下一點泡沫,終於沒落了。隨著西方現代足球的傳入,中國傳統的蹴鞠活動基本上被歐洲的現代足球所取代。

說文解字

swjzclub

直接回復漢字或者成語來查詢相關含義

回復「」,擁抱說文解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文解字 的精彩文章:

古代那些對女子的稱呼,簡直太美!

TAG:說文解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