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紀實72小時》:年來又一年,收藏十三顆戊戌年間的時光蛋

《紀實72小時》:年來又一年,收藏十三顆戊戌年間的時光蛋

原標題:《紀實72小時》:年來又一年,收藏十三顆戊戌年間的時光蛋



父母是恆星,永遠守著家,等待歸來的子女;朋友是行星,有時來,有時去;生命中擦肩而過可能今生再也不會碰到的人則是流星,只要帶著心靈的眼睛以及愛世界愛人類的讚賞心情,便每時每刻都可以遇見流星雨。

——三毛《流星雨》


時光靜靜流淌,街頭巷尾處,歸航闌珊處,一座城的空間里總是容納了太多別樣的人群與人情:初來乍到者的彷徨不安與躊躇滿志,離別者的千愁萬緒,青年的意氣風發,老者歷經歲月流變的從容,人來人往,過客匆匆,總有人揣著故事和你在歸途或是他鄉萍水相逢。由企鵝影視出品、稻來傳媒和NHK(日本放送協會)聯合製作的紀錄片《紀實72小時》(中國版),選取了昆明、長沙、青島、北京、汶川、珠峰大本營在內的13個來自2018年中國土地上不同經緯度的地標,橫跨冬夏、從不同時光軸中截取的72小時,以這些陌生亦或是熟悉的地域里開展的72小時為素材的《紀實72小時》(中國版),像是岸邊的漂流瓶,承載著不同公共空間里送往迎來、南來北往的人們的往事與故事,從中國特有的風土人情中,體味其中的幸福甜蜜,苦澀孤獨;又像是時光膠囊,將行徑中、動態的當下中國的城與人、各棲各安的人們和其綿長的生命體驗封存,遙寄未來,今日中國便成為了未來凝結在舊時光之中的如同琥珀般的歷史存像。


編輯│萬桑何


長沙:辭舊迎新,陌生城市與熟悉角落


庸常的歲月里需要儀式感,2017年的最後三天,坐標為公眾定位「娛樂之城」的長沙,鏡頭對準了長沙市芙蓉區解放西路的一家主營特色蓋碼飯的深夜不打烊餐廳里,隨機採訪餐廳里素不相識、送往迎來的一波又一波的顧客:他鄉異客、異地情侶、加班至深夜獨自前來吃夜宵的青年、相互扶持的半路夫妻、相約跨年的親友……他們將那些不曾與「何人說」、「不足與外人道」的故事娓娓道來。


生活各種滋味:喜怒哀樂,有寂寞苦楚,也有甜蜜恩愛,有歲月靜好、平淡安穩,也有子欲養而親不待。世間煙火味兒十足的餐廳里一碗家常飯,是遊子歸航的燈火,是離別前最後的晚餐,平凡似你我的素人,平淡如生活的場景。陌生城市長沙的街頭巷尾,卻又有熟悉的煙火氣息與中式人情。



中國人一直有傾訴和傾聽的慾望,只是彼此太忙了,沒什麼時間慢下來,停一停,聽一聽別人的故事,也找不到合適的時間,找不到合適的機會,找不到合適的人,願意聆聽自己的故事。《紀實72小時》(中國版)在跨年夜的「娛樂之城」長沙,率先開啟普通人的獨家記憶,平民版「說出你的故事」,臨近年關,關於他們在2017年末最後三日的故事,生動且深情。

舊桃換新符,所願所候,靜好從容。


昆明:北雁南飛,候你一句「別來無恙」



候鳥春往秋來,從未失信,像是與昆明的承諾與約定。紅嘴鷗便是客居在此的候鳥,在紅嘴鷗即將離開昆明的前三日,翠湖公園裡熙熙攘攘,不乏有人專門從外地趕來,觀看候鳥遷徙的盛況:為滿足父母的願望,富明縣一家扶老攜幼專門乘車看候鳥的農民;最喜歡白色海鷗、第一次有契機拎著行李箱跟著父親出門遠行的小姑娘。


昆明700萬的常住人口之中,有三分之一來自外省,紅嘴鷗棲息的翠湖公園的一角,恰是外省人居多的一隅。與紅嘴鷗春往秋來短暫棲息與此相似,很多老人也並非昆明的常客。這些老人像候鳥一樣,選擇遷居或是短暫居住在子女家,短暫的選擇了氣候宜人的「春城」:在公園長椅上等待老伴兒的攀枝花退休工人;投喂紅嘴鷗的吉林老人,風趣的調侃遷居的自己也是「鳥人」;一年四季周轉昆明與深圳子女家的湖北奶奶,亦是「遷徙老人」,那份獨處的孤獨與苦澀,溢於言表;稱紅嘴鷗為「老朋友」的北京奶奶也投奔兒子常年居於此地,與她而言,昆明和北京都是家:昆明有兒孫的陪伴;而北京是老伴長眠於此的故鄉。鏡頭之下的老人們如同候鳥一般,離開「我城」,客居「他城」,此時的故鄉,在時間屬性上是懷舊,在空間層面上化作鄉愁。


候鳥遷徙暗合了中國代際的遷徙。紅嘴鷗遷徙至中國的30年間,也恰是中國人在城市間往來穿行的30年:三月,新年假期剛剛結束,短暫歸鄉的青年人因為工作的緣故像候鳥一樣離開了;中國老人的遷徙路徑總伴隨著情感的向下傳承(替子女照管孫子/女);年輕人的遷徙多因工作造成的人口流動。紅嘴鷗即將離開昆明最後三天,翠湖公園裡,人們投喂紅嘴鷗有些告別的儀式感。


年來又一年,候鳥歸去來,下一個春季的翠湖公園,再見。


北京:遙寄未來,步履不停與放慢腳步

一支勾勒前途似錦、來日可期的筆,多年後一封泛黃褶皺、由過去寄來的信。清明時節,北京798藝術區里「熊貓慢遞」的72小時,人們選擇暫停高效的快餐式生活,放慢腳步駐足於此,尋求心理向度的釋放出口,體味「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慢生活。可以與未來對話的時光郵局,見字如晤、紙短情長的一封封遙寄未來的信件,是時光的禮物,承載了幾份期許、幾聲嘆息、幾場別離:新手爸媽寫給多年後的孩子,滿懷童心暢想未來的稚童,青少年寫給未來的自己,站在已知的當下,寫給未知的未來,寫給未出世的孩子,寫給亡故的親人,「此」處話凄涼。


靜靜的風鈴,緩緩流淌的沙漏,車水馬龍與塵世喧囂好像都被那扇「靜」的玻璃門屏蔽。為未來而來的熊貓慢遞,像是行色匆匆、步履不停的都市青年的心靈驛站,時光郵局裡寫信的人們,短暫的忘記自己作為社會人的世俗煩惱,一筆一划、逐字逐句與親與友進行情感的交流,郵戳輕輕落下,封存或是親情或是友情的情意與對未來自我的期許。熊貓慢遞里,沒有人提及自身的社會職務,有的只是摯愛的親人與親密的愛人間的溫暖與真情。


從往來寫信的人群中,方可看到不同的人對待不同事務的處理態度。對待愛情,有孤獨的個體渴望通過與另一半傾訴獲得理解來消解孤獨;熱戀期的情侶彼此承諾,相互約定,朝著美好的明天邁進;分手的戀人已然釋懷,也徒增在時光面前任何承諾都顯得過於蒼白的感悟。對待親情,不善言辭、初為人父的青年男子,第一次寫信給自己的孩子時,不禁落下感性的淚水,紅了眼眶,手上佩戴的素圈戒指,是心中的愛,更是肩上的責任。父母與孩子情感的輸出是不一樣的,很長一段時間,親情是由父母單方面輸送給子女。襁褓中的孩子手持父母寫給十五年後的自己的信件,此刻他並不知道這份愛的重量,抓著信件,像是攥著一件玩具,本能地去咬,去撕扯。現在的他還不太懂父親母親字裡行間的愛,但終有一日,父母愛的訊息,他會在十五年後展信的那一瞬間,成功的接收到。


夜色朦朧之中,一對離開熊貓慢遞的母女,母親給女兒拉上書包肩帶,如此自然又細微的一個動作,凝聚的是母親對女兒十年如一日的愛。面對「自己」,有孩子寫給2035年的自己,也有孩子寫給18歲的自己,面對高考,面對未來,他們,是八九點鐘初升的太陽,充滿朝氣、能量、熱情與希望;面對家庭重大變故後重回北京的北漂姑娘,時過境遷後以成長的心境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時間的力量或許在於見證,見證成長,見證夢想,見證沉浮,見證釋然。


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慢一步有慢一步的悠然。祈願隔世經年再次展信、沿著青春之河溯源而上時,未來的「自己」/「孩子」/「所愛之人」,安穩從容,心素如簡,初心依舊,「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有著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請走慢一點,等一等落在身後的初心與愛意。


十三顆戊戌年間的時光蛋:


一期一會,縱使生命從未如樂園


中國不乏有強調故事講述技巧的紀錄片,這些紀錄片巧妙的借鑒故事片的結構,使得紀實性的紀錄片兼具講故事的技巧與觀影效果,畫面乾淨漂亮。相較於此,《紀實72小時》(中國版)的鏡頭所呈現的,不是經由文學或藝術加工後的忘憂式的生命樂園,其獨特之處大概在於畫面是「帶著生活毛邊」的真實,這種真實不乏真情與溫暖。十三期的《紀實72小時》(中國版)提供給觀眾的位置與視角:或是凝望或是回眸的姿態駐足,如同一個過客,靜觀默察畫中人或喜或悲的哀樂人生,在某一瞬間,借他人之鏡,映照出自我的孤獨與喜悅,收穫生命經驗之外的感悟與感動。


《紀實72小時》(中國版)創作班底赴NHK進行深入交流學習,謹遵日方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與把控:鏡頭下每個人的出場順序必須與拍攝順序相同,不可顛倒,百分百取材於實景拍攝,創作團隊中無需「編劇」這一職位設置。《紀實72小時》(中國版)秉承日版還原生活本質的製片追求,最大程度的保留真實性,堅持「拍攝者與被攝者同時到達現場」的創作原則,使得製作過程充滿了隨機性與未知感。中方尊重原版「並非指向性明確的主題與表達」的創作理念,給觀眾提供了自主選擇的空間。中國版對節目自身調性、狀態的復原度高的同時,又做了深度本土化的工作,通過對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的紀錄,呈現當下中國常態的生活狀態,輻射到從南至北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方製作班底與原版保持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拍攝出中國特色的可供廣袤地域、龐大人口基數、廣泛社會階層選擇的中國社會紀實類紀錄片,通過人之於人的溝通,情感之於情感的交互過程中,使得觀眾可以在節目中看到自己。


較之日版,《紀實72小時》(中國版)選址更為極致化,極儘可能的覆蓋中國的不同地域,輻射中國不同社會階層,視角切入更為多元。此外,時間的選擇上,中國版也可謂獨具匠心:2018到來之際辭舊迎新跨年夜的長沙;春日裡紅嘴鷗離開昆明的最後三日,也暗合了年後的青年人們節假日結束後即將離鄉遷徙至工作地的日期;清明時節的北京798里可以「給未來寫信」的書店;封海期前三日的青島第一啤酒廠旁大型海鮮市場;5.12十周年紀念之後的汶川縣映秀鎮,還原人們生活常態:令人震撼的平靜與寧靜之下的波瀾。


經歷漫長生命周期的沉澱,方可見時間的力量。3天(72小時)之於365天,是平淡生活的橫切面,與以往的362天同而不同。中國版《紀實72小時》所包含的2018年在中國大地拍攝的13期紀實短片,既是對日版真實性的尊重與平靜溫暖狀態的復原,又有遷移至中國的本土化改良與創新,一脈相承的除了那份來自庸常生活的平淡與溫暖,還有匠人精神。鏡頭聚焦之處,恰是你的,也是我的生活。


最後,引一句中島美雪的《一期一會》中一句歌詞作結,再合適不過了:「沒有見過的天空的顏色,沒有見過的大海的顏色,越過沒有見過的原野,與沒有見過的人相會。」


獻給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紀實72小時》(中國版)已於6月14日起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每周四18點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三集,可點擊「閱讀原文」進行觀賞。


-FI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焦DeepFocus 的精彩文章:

你對貓子點頭哈腰,狗子在後心碎一地,夠了!

TAG:深焦DeepFoc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