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要的歲月靜好,不過是一團泡沫

你要的歲月靜好,不過是一團泡沫

你好,我是小太陽。是的我又出現了。

在上一篇文章里,映月給大家講了一個「想求求不得,你奈人生何」的故事。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給大家講的卻是「想求求不得,你該怎麼辦」的故事。

是這樣的,最近我們辦公室里突然颳起了佛系養生風,比如我們的小胖編劇拋棄了他熱愛的肥牛飯,開始佛系又虔誠地吃起了麥片粥。

又比如我和小黑犬的沙拉午餐,堅持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把不殺生的吃素行為進行到底。

就連口頭禪都變成了「都行,都好,都可以。」

《請回答1988》

自認為已經是完全的佛系青年本青年了。

直到我看到了弘一法師手抄版《心經》,才明白偶爾的養生和偶爾的心平氣和,距離真正的佛系青年,離得還很遠。

你看這篇《心經》,雖然它的抄寫者曾經是個很有名的書法家,但是這篇《心經》卻看不出很多炫技的地方,反而處處都透露出歷盡千帆之後,洗盡鉛華的返璞歸真之感,抄寫得樸實無華,沒有突兀的波瀾起伏。

就像是我們在慢吞吞地做作業,一筆一划寫得非常端正,顯得整齊又好看,除此之外也並無特別之處。

弘一法師《心經》

《心經》還真的就是弘一法師的作業。

抄寫《心經》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課,在千百遍的抄寫過程中,隨著筆墨輪轉,一遍遍地回顧《心經》的內容,才能真正做到心如止水、超脫於世

我在想,可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像李叔同這樣,能用一生去詮釋《心經》的內容了。

弘一法師在出家之前的名字叫李叔同,他有過很多的頭銜,比如近現代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中國話劇第一人等等,他還去過日本留學,當過老師,當過雜誌編輯。

即便你不熟悉李叔同,但是他的作品你一定聽說過。

最著名的就是這首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有很多很多的頭銜,也有很多很多的作品,這樣的一個人怎麼看都不像是「佛系青年」,反而更像是積極努力、興趣廣泛的「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

可就是這麼一個有著豐富人生經歷的「斜杠青年」,在38歲的時候,人生的黃金時期,他選擇了剃度出家,拋棄了妻子和孩子,拋棄了俗世的一切虛名浮雲,遁入了空門。

從此,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了「斜杠青年」李叔同,卻多了一位致力於佛學的「佛系青年」弘一法師。

很多人大概不懂他在想什麼,好好的日子過著,工作順心、功成名就、妻兒安康,怎麼就想不開遁入空門了呢?

我也不懂,但是在仔細閱讀了《心經》的內容之後,我理解了他的做法。

《心經》里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大致意思是說擁有大智慧又自由自在的覺悟之人,能在研究生命進化的過程時,看到世界真實的變化,一切的痛苦都能隨著這種變化被化解。

有點不太好理解,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在哲學裡經常提到的那個原理——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

圖片源自網路

李叔同的一生都在這樣的變化中度過,他的人生可以從剃度出家的那一瞬間被分為前後兩段。

前半段人生里,他和我們所有的普通人一樣,都在世界的變化中試圖去尋求一種穩定。

他順應時代的潮流出國留學,回國之後去當教員,後來又給音樂雜誌當編輯,主業發展得很好,還不忘發展一下副業愛好,他寫書法,演話劇,寫歌作曲,用普通人的眼光來看,他已經是一個時代的成功者,獲得了大多數人燒香拜佛也求不到的穩定人生。

但是穩定,真的是人生的終極形態嗎?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尋求穩定,小孩子時候希望安安穩穩地長大,學生時期希望平平穩穩地度過每一次考試,畢業之後希望穩穩噹噹地拿到一個offer,甚至戀愛和結婚都希望得到穩穩的幸福。

圖片源自網路

穩定確實很好,但是恰恰就是尋求穩定本身,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不穩定。

小孩子希望安穩地長大,但是長大本來就需要遇到坎坷,需要遇到磕磕碰碰,沒有受過傷的成長,反而更加經不住生活的敲打。

我們都說:吃一塹長一智。

其實這句耳熟能詳的話里已經蘊含了佛家的哲理,那就是成長過程中的不穩定,才是成長的本質。

就像佛祖釋迦牟尼,身為王子,他的成長過程原本就是最理想的穩定狀態,被藏在象牙塔里,不能接觸到外界的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可是這種穩定不是他想要的,他主動打破了這種穩定,走到了外面,親眼看到了這個世界所有的苦,最終才能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

圖片源自網路

這個「正果」是什麼呢?

《心經》里說:

故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這句話是說,你的心是潔凈並且沒有掛礙的,沒有掛礙就不會有害怕失去的恐懼,也就脫離了異想天開的雜念,得到涅槃,也就修成了正果。

簡單來說,也就是「無欲則剛」

我們總是在追求穩定,想要的太多,反而成了我們內心的掛礙,掛礙成為了恐怖,追求穩定的初心也就顛倒了。

李叔同正是從《心經》里明白了這個道理,直到38歲那年剃度出家,「斜杠青年」李叔同選擇了從人生里急流勇退,成為了真正的「佛系青年」弘一法師。

所以你看,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是在不停地運動和變化中,但是我們卻想要在這種變化中尋求到暫時的穩定。就好像是站在湍急的河流里,弱小到不值一提的人,卻張開了雙臂,在試圖用自己的身軀擋住河水。

這種就好像是螞蟻撼大樹的行為,不是很不理智嗎?

圖片源自網路

從古至今有無數人曾經抄寫過《心經》,弘一法師的這個版本不是最好看的,書法技巧不是最突出的,抄寫者身份地位不是最高的,但卻是最貼合《心經》意境的,也是最感動我的版本。

想了想,我最早接觸到「佛」這個字,是很小的時候,在暑假看的《西遊記》里,師徒四人一路西行,為了求得真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度化成佛。

1986年版《西遊記》

所以在我的印象里,成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成佛之後就是故事的完結,是歸於寧靜的一個結局。

這個印象似乎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我的人生選擇,我會認為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是即將結束的信號,想到這個我就不怕困難了,因為我在期待這個即將到來的結束,等待一切歸於寧靜之後的穩定。

但是我漸漸會發現,人生並沒有真正歸於寧靜的安穩,一個困難的結束往往迎來的是另一個困難的開始。

圖片源自網路

就像是故事裡從來不會告訴我們的,師徒四人成佛之後,還會面臨作為佛的更多困難,畢竟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既然人生總會有無盡的困難,那人生的意義又在哪裡?

在我陷入這樣的迷茫時,弘一法師這篇《心經》給了我解答,那就是「超脫」。

他在用自己的一生去佐證佛家哲學裡的「超脫」兩個字,這就是這篇《心經》最感動到我的地方。

真正的佛學不是去寺廟裡燒香拜佛,祈求一種永恆的穩定,甚至度過災禍困境。而是從無數佛家先賢的智慧里學到關於人生的哲理。

佛學並不能給人提供實現心愿的功利作用,但是卻能給真正讀懂了它的人,一種心靈的寧靜。

所以在你想要奮力擋住生活的激流,想要尋求到一種不變的穩定時,不妨靜下心來品讀一下《心經》,再想一想,是不是你拚命想要得到的穩定,恰恰造就了你現在的不穩定?

你想要一份鐵飯碗,辭掉了現在的工作去考公務員,卻一邊憂心生計,一邊擔心考不上會怎麼樣。

你想要得到一份偏愛,卻又不確定對方是不是對你專情,一邊敷衍感情一邊偷偷查崗。

你想要獲得白皙美麗的皮膚,卻在熬夜研究祛黑眼圈的產品,每天熬著最晚的夜塗著最貴的護膚品。

我們好像都是這樣,總是在恐慌中找不到了自己的方向。

但是當我知道「世界在變但我心無掛礙」這個道理之後,我得到了尋找到內心寧靜的辦法。

如果能超脫於世固然很好,但是身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做不到超然物外,總會有想要的和放不下的。

那麼就認定一個方向,不動搖不憂慮不害怕,也不後悔,就這麼直直地向前走。

慢一點也沒關係,因為那是你內心的方向

《請回答1988》

曾經有個人在我最迷茫最無助的時候,告訴了我一句最佛系的話,她說:

人生從來不會有彎路,每走一步都作數。

我也想把這句話,送給和我一樣,還不夠佛系的你們。

不要因為世界的變化而感到痛苦,你要跟著前進,不要停下來,一直走。

別害怕,別擔心,別憂慮,人生就是慢慢地走,慢慢地去感受呀。

— 今日互動 —

你最痛苦的時候,

是什麼樣的話讓你走出了困境?

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故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你們都要當我門下走狗,我答應了嗎?
陳丹青:500年前最生猛的畫家,可惜只活了44歲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