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孩子天生不會表達?看看美國從幼兒園開始的「表達」教育

中國孩子天生不會表達?看看美國從幼兒園開始的「表達」教育

本文授權轉自「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中國K12國際教育領先媒體,並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優質在線課程。

文丨張燃編輯丨黃曄

在人們的印象里,中國孩子含蓄內斂,美國孩子則善於表達。這難道是天生的嗎?全美辯論賽加州冠軍Andrew Wong告訴我們,其實主要原因在於,美國社會更加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從小就積極培養其公開演講的能力。Andrew認為,優秀的表達能力,是孩子們未來人生中重要的「軟實力」。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這項軟實力呢?一起了解一下。

如果去歐美的大學裡隨機訪問一些人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大多數人的回答里都會有「不愛說話」「沉默」之類的描述。沒錯,相比於歐美人骨子裡的敢於表達,含蓄內斂的東方人總是會被無情地打上「不善言辭」的標籤。

在歐美國家,表達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技能,數屆美國總統都以其高超的演講能力而著稱。也因此,從幼兒園開始,很多美國的孩子們就開始系統地訓練演講能力了。在他們的教育理念里,閱讀、寫作與演講都是一脈相承的,這些都和表達與批判性思維密切相關。

而在中國,演講表達能力似乎一直是被忽視的一個區域。

未來,在全球化國際化的環境下,各種文化、價值觀、理念競相交織,擁有基本的公眾演說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清晰凝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說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已經成為立足未來社會的「軟實力」。

我們採訪了2016年獲得全美辯論賽加州冠軍的Andrew Wong, 與這位美國「表達界」冠軍聊了聊美國人為何如此重視表達能力尤其是演講能力?他們又是如何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的呢?

2016年全美辯論賽加州冠軍的Andrew Wong

美國人為什麼如此重視表達?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場景。

家長帶著孩子出去,遇到自己的同事、朋友或者長輩時候,孩子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躲在家長身後。更重要的是,大多數父母都會對此抱以寬容的態度:「我家孩子怕羞,不要去管他了。」這類家長是不重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達。

又或者進入另一個極端,當家中來客人的時候,像耍猴一般逼迫著孩子在眾人面前朗誦、唱歌,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孩子因此更加恐懼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這類家長是不知道正確地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Andrew介紹說,在美國,是有這樣一種文化和氛圍讓孩子們樂於去發出自己的聲音,分享自己的觀點。

「在美國,學生們和孩子們被鼓勵參與到整個社區和甚至社會活動當中。比如當人們問他們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很多小朋友會說我想成為美國的總統。因為有這樣一種文化,即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努力讓人們聽到自己的意見和觀點。」

的確,在美國,人們總是試圖改變事物,會積極為他們所信仰的東西辯護,使得社會、社區變得更美好、更宜居。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公共演講中表現出色,從而讓自己的聲音在社區和社會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想要創造變化,我想這是美國人民如此重視表達的原因。因為在美國,人們真的想要改變一些事情。他們希望看到社區和國家運轉中的問題,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以演講的形式去讓更多人們發現這些問題,並激勵人們改變現狀。」

學生們在生活和學習中都也都會被強調,不僅要了解信息,還要批判性地分析信息,然後表達出屬於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老師會說,這個歷史事件,大多數專家是這麼認為的,你們同意他們的觀點嗎?學生們通常被鼓勵去質疑,提出為什麼,在做過一些研究後,通過做一個小的演講(presentation)或發言分享自己的視角和觀點。

在這裡,表達扮演了一個motivation(動機)的角色,因為想要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所以要去思考、深入探究,而不是沉默,或者複述他人的言論。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個明確的重點,那就是表達你自己,你要樂於分享自己對所做事情的感受。更具體地說,在教育方面,我們的許多課堂和作業是關於,你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麼?你寫了一篇論文,你希望人們從中學習到什麼?這些都是表達能力和公共演講的基礎。

有趣的是,Andrew出生和生長在洛杉磯,好萊塢的所在地。在那裡,似乎每個人都想成為電影明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像演員一樣,能夠在舞台上表演,在鏡頭前或觀眾面前從容自信地演講。

而對於擅長這些的人,總是能夠成為人群中的焦點並迅速獲得他人的崇拜和關注。Andrew開玩笑說,在洛杉磯,甚至可以說有一種「文化壓力」讓你不得不去擅長表達和公共演講。

生活中到處都是演講舞台

Andrew到了中學,加入學校的辯論隊,才第一次在正式場合進行公共演講。他永遠記自己那一次糟糕的表現:「我神經緊張到了極致,不敢看觀眾,幾乎說不出來一句話,我僵在台上,想立刻走下舞台。」

Andrew自嘲道,在演講上,自己擁有一個噩夢般的開始:「對有的人來說,舞台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場合,他們在上面可以游刃自如的表現自己。可惜我並不是那種天生就擅長表達的人,更別提在舞台上了。」

為何Andrew在經歷挫敗後,依然要堅持去啃演講這塊「硬骨頭」?更難想像,這樣的他是如何在日後成為了學校辯論隊隊長,並拿下全美辯論賽加州冠軍的?

Andrew說,有三個人,對他的影響巨大,讓他意識到表達能力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技能,而一個好的演講能夠對人們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爸爸是位中國人,以前住在上海。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上海電視台的新聞播音員。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主持人,他工作的一部分就是成千上萬的觀眾面前講話。他似乎天生就很擅長演講,也總是鼓舞我跟他人交流。他總是告訴我能夠與人們交談,與人們分享想法和信息是多麼的令人興奮和有意義。

除了我爸爸,前總統奧巴馬也給了我很大影響。他是一個非常棒的演講者,在他的演講里,會使用很多聰明巧妙的辭彙和句子,所以他總能夠用一場演講就鼓舞人民的心。他是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但他仍然能夠在台上大方、自信,並且以一種非常嚴謹的方式處理許多種族之間的緊張關係。

當然,史蒂夫·喬布斯,所有演講者的典範。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會做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演講,關於手機、關於新科技。他啟發了很多人,讓他們跟他一樣大膽創新地去思考,用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Andrew說,這些人都讓他深切感受到,一場成功的演講可以改變人們思考的方式、處理生活的方式。這是他不斷地訓練自己的演講技巧,努力讓自己在觀眾面前變得更自信、更自在的主要動力。

「我從小就想激勵人們去做一些事情。後來我意識到演講、表達是最好的激勵工具。能夠站在他們面前,用一種清晰、有說服力、有趣和引人入勝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想法,讓人們以一種新的方式去看待事情,擁有新的視角,這讓我十分興奮和擁有成就感。」

Andrew認為,其實學習演講並不止是為了站上大的舞台去表達自己,事實上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舞台,充滿了無形的演講台,而好的表達能力,是使得我們工作學習更加順利的「隱形翅膀」。

我認為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在某種程度上,每一次談話都是一次演講。區別只是在公開演講中,你有很多聽眾。但你仍然需要組織思想,以令人信服地、清晰地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否則你有再好的idea也是徒勞。

人,是最強大的資源。想做成一件事,需要人們在船上一起共同協作。因此,能夠表達,創造一個大家共同對未來更美好的願景,使得同伴們能夠一齊努力向前,是非常重要的。「在你的學校、在你的公司,也有很多場景是需要你說服他人,讓人們信任你,然後對你委以重任。」

不像正式的公共演講和辯論,有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和做深入研究,面對學習和生活中零時的發言,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們的表達更令人信服呢?

Andrew表示,對於這種隨時會到來的「生活中的演講」,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點是對於任何演講,無論大小,在準備的時候,你必須清楚你希望你的聽眾在「演講」結束的時候對此事有怎樣一個清晰的概念,你想傳達的信息到底是什麼。如果你自己對此次「演講」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那麼你的聽眾就更加抓不住重點了。有一個明確的信息目標,這是第一步。

第二點是在心中列一個小的提綱,讓自己的發言以一種有條理的方式表達出來。並且用多個視角去辯證你所要表達的東西,這樣會更有說服力。

中國學生真的天生不擅長表達?

Andrew高中是學習辯論隊隊長,時常會訓練新手,教他們如何去演講和辯論,以及在辯論賽中使用什麼樣的技巧和策略。

現在,他還會通過網路給一些中國學生上課。那麼,在表達能力上,他有沒有發現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中國的學生很擅長做研究, 我完全可以給他們一個相當複雜的話題。這些十三到十六歲之間的學生,完全可以跟上課堂,還帶著一些來源非常可靠且很有價值的研究,並且條理性很強。他們真的很有鑽研精神,在這一點,美國學生可能較弱一點。」

但Andrew認為,雖然中國的孩子在「紙上」的功力很強悍,但落實到實踐,真正把自己觀點表達出來,美國學生會更勝一籌。

「美國學生不那麼害羞,中國學生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熱身』,才能進入狀態去主動發言。即使是在一個很小的場合,類似四或五人的小組,他們在發言和做陳述的時候仍然非常害羞和緊張。當然,學習任何新東西的時候,這很普遍的情況。」

Andrew強調,很重要的一點是,美國學生不怕犯錯。每次在課上,美國學生都反應迅速,老師的問題剛問出來沒多久,他們就舉手想要發言了。「當他們說話時,會說得很自信, 儘管同時也理所當然的有更多的錯誤, 與較少的組織性。」

但他們不怕犯這些錯誤。他們不認為犯錯是一件丟臉的事,因為只有錯了才知道自己思維上表達上有哪些不足,才可以在錯誤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如果你一直保持沉默, 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你就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在哪,那樣你就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了。

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的確,害怕犯錯,是中國孩子的通病。很多家長總是把孩子不敢在公共場合說話,歸結為孩子比較內向、害羞。

事實上,除了「害羞」,影響到孩子們表達能力的更多是他們「害怕犯錯」。他們害怕冷場,害怕說錯話惹人嘲笑,害怕挑戰權威,於是選擇「韜光養晦」。這些「害怕」,限制了孩子與外界的交流,也限制了孩子的眼界和思維的發展。

Andrew認為,提高表達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不害怕犯錯。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表達還是學習公共演講,不害怕犯錯誤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為學習的唯一方法就是犯那些錯誤,並找出解決這些錯誤的方法。

如果你有一個明確的表達目標,並且有很好的論點來支持你的觀點,人們會忽略你犯的一些類似的語言表達的小錯誤,他們會對你能夠傳達一個新的想法、新的視角產生更深刻的印象。如何把這個觀點說清楚,如何用更多證據是佐證它,讓人們信服,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第二步,是鼓勵孩子多說。

「我的爸爸從來沒有很正式的說,來我們來練習一下演講。他只是在我小的時候,總是問我很多問題。就是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比如我是否喜歡我的老師,喜歡我的課?像大多數父母問他們的孩子,但他會問很多,並且認真聆聽。他就是想讓我多說話,多表達自己。」

Andrew說是他父親間接地教了他如何在生活中「演講」,使他在生活中和各種社交活動中更能表達。

最後,在日常生活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也非常重要。

批判性思維是使得你的表達和演講更有價值更有說服力的重要因素。「如果你不批判地思考話題、想法, 那麼你就不會有自己的觀點。」

就像孩子上政治課、歷史課上一樣,如果他們只是寫下所有的信息,只是記住日期、事件的事實和政策的名稱,但不去批判地分析它們,那麼事實上,孩子是沒有什麼可表達的,他們只是在記憶信息然後重述信息。批判性思維技巧可以幫助你擁有對一個事件不同的視角,從而產生有價值和深度的思考。

「我的父母問我一些當下發生的事件,讓我思考。例如一個新的政策或國家之間的交易,他們會問我你同意它嗎?他們總是鼓勵我看到事件的不同部分,並積極與我討論。」

Andrew說,父親總是讓他談一談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父親要他去想的,或者別人想要他去想的。「這在無形中不僅訓練了我的表達能力,也訓練了我的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或者說,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的精彩文章:

如何幫孩子度過「可怕的兩歲」

TAG:少兒腦科技小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