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談于右任的書法該如何賞析,為何徐渭說「高書不如俗眼」?

淺談于右任的書法該如何賞析,為何徐渭說「高書不如俗眼」?

如何欣賞于右任的書法呢?

其一,其創立標準草書,草法標準,用筆結字變化幅度不大,所以不能用傳統草書的審美標準去看。

其二,其草書風格容入章草,魏碑,以小草拓大書寫,所以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大草,狂草。

其三,這類草書,難在意,難在用筆,這是一種心胸和功夫上的高度,不能單純以形論。

看于右任草書,其用筆方圓變化處,難點在哪?

這個可能需親力親為寫過草書才能看出來。

于右任草書看似簡單,其實用筆轉折,方圓,變化的難度都非常大,沒有幾十年的功夫很難做到這麼自然。

這種用鋒的變化,行筆中墨色的變化,都是功夫的沉澱,行筆自然而成。

並非刻意追求可成。

我個人寫草書不善用宣紙,但是如用宣紙,草書風格和于右任比較接近,圓筆較多,但是法出二王,其中對紙墨關係的控制,絕對稱得上「爐火純青」。

可能好多書友看于右任草書都是兩個極端

第一種以為其草書標準,別人都看的懂,不造作,所以水平高

第二種就是因為太標準,沒有情懷變化,所以水平不高。

其實二者都有偏頗,于右任的草書固然標準,但是其妙處在「意」在「筆」。

看于右任的草書,看其行筆,通篇的節奏,能看出心境,這是「意」。

其次用筆功夫轉折變化,用筆中側變換處,不露痕迹,控鋒控墨皆自然,虛處不浮,實處不軟,皆可稱為「筆」。

于右任的草書,大概都是如此了。

草書,尤其是近代草書,覺不能單單以「形」論。

如王鐸傅山「形」太過,所以很多人覺得「丑」

于右任,沈鵬「形」變化不足,用筆圓融,所以有人覺得「沒水平」

凡此種種,都非一條欣賞的正路。

書之妙道,神採為上,性質次之

其實很多傳世作品,尤其是元明清時的作品,很多用筆結字並非筆筆精妙,但是依舊成為名品,全靠「神采」,至於晉唐宋,晉唐自然,宋出意,名家敗筆不多,尤其像蘇軾米芾一類,對自己的字要求極為嚴格,幾乎可以達到筆筆精妙,至於黃庭堅,二蔡,部分作品用筆結字都比較隨意,並非精妙,但是依舊可傳世,此可證明,性質在神采之後,宋四家尚且如此,更無論其他書家。

這種字,看似不太漂亮,但是如人身上沒有文氣,是斷然寫不出的。

能寫出這種感覺的字,在文化領域也會有不錯的造詣,這是于右任草書的高處。

所以大家看于右任的字,希望可以從神採氣韻處體會其文人精神,從筆力技法體會其草書高度。

如此可對歷代草書風格的變通,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再有就是于右任的魏碑

很多人對魏碑都有誤解,尤其是對這種「方筆」在現在流行書風中比較盛行,也會如于右任一樣加上熊草書筆意,所以大多數人並不喜歡這種魏碑,也不喜歡這樣的字。

與之相比,更多人喜歡「造像」一類,比較工整的魏碑。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書法向來是外行看形,內行看神

與前文說的「神採為上形質次之」是有共同處的。

神采之變,可能就是一連一段,一方一圓,一轉一折的變化,轉變成折,一個字就有新意,有一種新的趣味,這是高手所追求的。

至於大眾欣賞者,看不出方圓的變化,更看不出這種變化所帶來的神采意境的變化,也看不出匠心獨到之處,所以徐渭說「高書不入俗眼」

其實,任何藝術到達一定的境界,都是小眾的。

反正我個人以前對梵高達芬奇畢加索,不會如美術專業的人一般俸之若神明,後來漸漸了解,也就可以理解為何都把他們捧上神壇了。

書法亦然

尤其是于右任林散之這類,有傳統,有創新,有文氣的字,千萬不要只看形。

看形,就「畫地為牢」了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經驗,如果有贊同之處,可以點一下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杅舟 的精彩文章:

TAG:杅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