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的15歲女兒想要切除子宮」

「我的15歲女兒想要切除子宮」

伊麗莎白從開始月經的那一天起就有自殺的念頭。她在42歲時接受了子宮切除術,終於解脫了。她和15歲的女兒格蕾絲都飽受經前綜合征的困擾。在本文中, 她們講述了決定讓格蕾絲從荷爾蒙地獄中解脫的原因。


在15歲那年,格蕾絲決定自己將來永遠不要孩子,而她對自己母親生下自己的決定同樣不滿。


她們兩人都有嚴重的經前綜合征(PMS),癥狀包括焦慮,狂怒,精神錯亂以及使人生不如死的疼痛。


「我媽明知我會有這樣的癥狀,還是生下了我,讓我不得不在未來四十年面對這樣的痛苦。」格蕾絲說。她的祖母和母親都在三四十歲的時候接受了子宮切除術,但她希望現在就做。


自從她開始月經以來,格蕾絲愈發焦慮,她經常感到「難過,生氣和疲憊」。

學校對她而言簡直是煎熬。她正在努力硬撐,但她迫不及待想畢業。


「月經快來的時候,我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我覺得沒有人能理解我,因此我時常陷入狂怒。其他人似乎都沒有這樣的感覺,我感到很孤單。」


她開始希望自己的月經快點來——儘管她對此十分恐懼。


「我想要釋放自己的壓力——就想用針扎破氣球一樣」她說。 「但是月經真的來的時候,我整個人都差不多廢了。」


「我的15歲女兒想要切除子宮」


格蕾絲的月經可以持續大半個月,而她一節課都還沒上完就需要更換衛生巾。


「經血浸透了八層布料,而換好衛生巾二十分鐘之後,同樣的情況又會發生一遍。」


但比出血更讓她難堪的是情緒失控之後的羞愧與恥辱。


「我讓自己失望了,我會淚流滿面。我羞愧得幾乎要留下永久的心理創傷。」


她的家庭醫生建議格蕾絲服用避孕藥,當時她只有13歲。但每當她服用這些含有高劑量人工合成黃體酮的藥片之後,她的情緒立刻變得更加不穩定。

她的弟弟當時只有五歲,當他看到姐姐大吼大叫著打媽媽時,他害怕得把自己鎖在儲藏間里不出來。


格蕾絲的母親伊麗莎白說:「我希望弟弟長大後會忘記自己姐姐做過這些事,她當時真的很嚇人。」


有一次,全家人圍在餐桌邊吃午餐,她讓格蕾絲換一個座位。伊麗莎白回憶道:「當時她就爆發了,沒有任何理由。」很快事態失去了控制,格蕾絲把衛生間砸得亂七八糟。


這不是她從前認識的女兒——她印象中的格蕾絲原本是一個有點古怪但聲音甜美的小姑娘,就像是Enid Blyton(英國著名兒童小說作家)小說里的一樣。


藥物使她身體里充滿了黃體酮——伊麗莎白說她們母女倆都對黃體酮十分敏感,但家庭醫生似乎並沒有想過激素治療的副作用。


伊麗莎白帶格蕾絲去看精神科醫生,醫生給她開了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為了抑制她的憤怒,「讓全家人撐過聖誕節」。


節禮日之後那天(節禮日是英國傳統節日,每年的12月26日),格蕾絲的情況急轉直下,伊麗莎白去見了精神科醫生,討論要不要讓格蕾絲入院治療。


「我們並不是不愛她,也不是不想照顧她,我們只想保證她的安全和家裡其他人的安全。」


但伊麗莎白心中一直隱隱覺得女兒的問題和月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有一天,她在廣播上恰巧聽到了「經前焦慮症(PMDD)」,她猛然發現廣播里描述的癥狀和她女兒的一模一樣,也和她自己的完全一樣。


她找到了一名專業用激素治療經前焦慮症的醫生,他採用了「生物同性激素替代治療(HRT)」,這種療法更加「自然」,因為顧名思義,療法使用了和人體中完全相同的激素。

這種療法似乎已經起效。格蕾絲覺得,如果母親沒有發現自己的真正病因,自己可能已經離家出走了。


「家本應是幸福的港灣,但一旦被經前焦慮症綁架,家就變味了。」

經前焦慮症是什麼?


5-10%的經期婦女會有嚴重的經前綜合征/經前焦慮症癥狀,往往由激素水平波動引發


有些人的經前焦慮症是由基因引起的——研究顯示,經前焦慮症患者往往有家族史


月經時常導致生理問題,但諸如抑鬱、煩躁與暴力等心理問題帶來的後果更加嚴重


經前綜合征/經前焦慮症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病,但往往在月經開始時或35歲之後發生

子宮切除術通常是治療經前綜合征/經前焦慮症的最終手段,並且醫生不會輕易實施,但它可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必須接受生物同性激素替代治療,以確保經前焦慮問題不會被更年期問題所取代。


伊麗莎白非常清楚經前焦慮症對女兒的生活意味著什麼,因為她自己親身經歷過。


伊麗莎白說:「自從我14歲以來,我一直被我的激素挾持。」

她當時也服用了避孕藥,但避孕藥只能抑制出血,而對心理癥狀無能為力。 自從伊麗莎白第一次月經起,她就有自殺的想法。


她說:「我二三十歲的時候意識到,我才過了一半的人生,這讓我對未來很恐慌。而現在,我在女兒身上看到了與我當時完全相同的想法。」


伊麗莎白與激素的鬥爭最終在42歲時,在子宮切除術中結束,但之後,隨著更年期臨近,她不得不忍受強烈的盆腔疼痛。 她的卵巢也被移除了,她還接受了生物同性激素替代治療。


「雖然有人說沒有子宮,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但我能擺脫它實在是太開心了。」


伊麗莎白自己的母親也曾經與她的激素鬥爭,並在35歲進行了子宮切除手術。


儘管生物同性激素替代治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格蕾絲的癥狀,但它仍然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我認為格蕾絲將繼續要求進行子宮切除術,直到要求被滿足為止,不管年齡多大。」伊麗莎白說。


皇家婦產與婦科科學院的指南認為,在治療嚴重經前綜合征患者時,子宮切除術的確是有益的,但很少有人認真對待格蕾絲的手術需求。伊麗莎白說,醫生認為女兒長大之後自然會改變主意。


但格蕾絲並不這麼認為:「我不想要孩子,我不想讓他們承受我經歷過的痛苦。」


伊麗莎白理解女兒對她的憤恨。

「我不願意讓別人受激素折磨終身,不想讓她們感到沮喪,以至於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她補充道,她從沒有想過如果格蕾絲沒有出生會怎麼樣。


伊麗莎白想要的子宮切除術遲遲未得到醫生同意,而現在,她的女兒也面臨同樣的挑戰。


家裡其他人認為格蕾絲不該接受子宮切除術,因為她太年輕了——但伊麗莎白體會過不被信任的感受,她也知道如果不進行有效治療,自己的生活會有多麼不同。她說,自己所有的經歷都給了她勇氣,捍衛女兒的決定——雖然當時沒有人為她挺身而出。


「我認為她的要求是合理的,」她說, 「如果我否認激素對她的影響,否認激素對她生活的影響,那相當於否認現在她的情況有多糟糕。」


伊麗莎白也知道女兒GCSE(英國為初二學生舉辦的考試)的成績取決於考試時間和經期是否重合。


伊麗莎白認為,如果醫生當時想到激素治療,她的生活會截然不同。


她解釋道,她的激素對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小小的激素會決定一個人的整個未來。


她回憶稱,為了掩飾她感受到的痛苦,她不得不強顏歡笑,也很困惑,為什麼自己不像別人一樣。


她說:「我曾經把自己和同齡人比較,認為自己尤其虛弱、懶惰、沒有志向——這一切都影響了我的自尊心。」


她喜歡成為一名家庭主婦,但她從小就有一顆當作家的心,她覺得如果自己早早接受了子宮切除術,她可能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過了這麼久才開始接受激素治療,的確很讓我沮喪,但至少治療最終還是奏效了。」


本文譯自 BBC,由譯者 花生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寶石雨:基拉韋厄火山表達歉意的禮物
神秘第九行星:可能只是一堆石頭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