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吳郡星郎」之美稱的楊梅怎麼與性病楊梅瘡扯上了關係?

有「吳郡星郎」之美稱的楊梅怎麼與性病楊梅瘡扯上了關係?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我們的十年

 我們的十年

徐佳瑩 

00:00/04:39

文/項蘇農

楊梅與荔枝,作為南方產的水果,都是在農曆四月中下旬開始上市的。

關於楊梅,宋朝王安石有詩曰:「冥冥江雨熟楊梅」《寄袁州曹伯玉使君》;生於元末明初的郭翼,曾經在《欸乃歌詞·其三》中寫道「道場何山山最雄,弁中形勝聞吳中。七十二峰菡萏綠,四月五月楊梅紅」;清人王泰偕也有詩讚道:「調劑陰晴作好年,麥寒豆暖兩周旋。枇杷黃後楊梅紫,正是農家小滿天。」《吳門竹枝詞四首其四小滿》

順帶說一句,望梅止渴中的梅,和青梅煮酒中的梅,都是青梅,而不是楊梅。嚴格的說來,楊梅的美味,不同於也有梅字的青梅,它要比青梅好吃多了,甜而多汁入口即化,酸而回甘餘味無窮。

一、楊梅的典故和傳說

說起楊梅,首先不能忘的是「君家果」這個典故:

在梁國這個國家裡,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才思敏捷十分聰明。

有一天,有一個姓孔名字叫君平的人,來拜見這個小孩的父親。不巧的是,小孩的父親不在家。

家裡來人了,總要接待啊。於是這個姓楊的小孩子,就請這個孔先生坐下,並且為孔先生端來了一盤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這個孔先生很是有趣,他指著水果中的楊梅,對這個姓楊的小孩說:「此是君家果」,這楊梅是你楊家的水果。

這個姓楊的小孩子,馬上回答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可從來沒有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養的家禽。

兩人說完相對而笑,這個孔先生的笑是苦笑,在這場以姓氏諧音為玩笑的遊戲中,他這個孔老夫子的後人,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這個楊姓小孩子的笑是大笑,他知道他捍衛了他楊家的榮譽。

還有一個也是和姓氏搭界的關於楊梅樹的傳說。

隋煬帝在洛陽的時候,有一年4月底5月初的一天,住在皇宮裡面晨光院的周夫人,對他說:「院子里的楊梅樹,突然在昨夜之間開滿花了。」

隋煬帝聽後很高興,就問周夫人說:「你院子里的那棵楊梅樹開的花,能超過明霞院那棵李子樹開的花嗎?」

周夫人小心翼翼的回答說:「我看楊梅樹開的花,沒有李子樹開的花那麼多。」

隋煬帝有些不相信,他就親自前去明霞院看李子樹,去晨光院看楊梅樹。看過以後,他也覺得李子樹的花要比楊梅樹的花,開得更茂盛。

後來李子樹和楊梅樹都結了果實,嬪妃們前來進獻果實。

隋煬帝就問她們:「在這兩種果實里,哪一種更好吃啊?」

嬪妃們答到:「楊梅好是好,就是味道酸了點,沒有李子可口好吃,李子甘甜爽口。」

隋煬帝聽後,不僅感嘆道:「惡楊好李,豈人情哉,天意乎!」意思是厭楊喜李,難道符合人情嗎?這是天意啊。

再後來的有一天,有嬪妃報告說,生長在晨光院里的那棵楊梅樹,突然不明不白的就枯死掉了。

不久以後,就從揚州傳來消息說隋煬帝被人殺死了。

隋煬帝楊廣死了,李淵的李氏家族取而代之了,中國進入了唐朝。

二、楊梅與荔枝葡萄的三次對決

說起「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首《明日歌》,許多人都知道它的作者就是錢福。這個錢福,不但名字起得好聽,而且人也很牛,是明代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年間的狀元。

錢福是吳地人,曾經在楊梅上市季節,閒情逸緻的寫了一首詠楊梅的詩,其中有句道「怪底吳人不出鄉,楊梅五月薦新嘗」。

蘇州人啊都不出來了,他們都一窩風的去嘗楊梅了,楊梅的美味真正是天下少有呀,換了我也是不肯出來的了。

但也有人不認同這個觀點,而且還非常鄙視楊梅。在《能改齋漫錄》中,記有「荔枝楊梅盧橘」一條:

梁蕭惠開云:「南方之珍,惟荔枝矣。其味絕美。楊梅、盧橘,自可投諸藩溷。」

這話什麼意思呢?如果你正好在吃楊梅,或者蘆柑橘子之類的時令水果,這一段就不要看了,以免敗壞大好的食慾。

在南方所有的水果中,最珍貴的水果就要數荔枝了,它的味道好極了。相比之下,什麼楊梅啦,什麼蘆柑啦,什麼橘子啦,統統都應當丟到廁所里去。

說這話的人是南朝劉宋朝廷的蕭惠開,根據《宋書·蕭惠開傳》記載,他是一個特立獨行、性格極端的人,在擔任秘書郎也就是在國家圖書館任職期間,對他看不上眼的同事,曾經有三年不和他說話的記錄。

蕭惠開有一句名言:「人生不得行胸懷,雖壽百歲,猶為夭也」,人生不能施展抱負,即使長命百歲,仍然是個短命鬼。

說這話時他已經40出頭了,雖然是皇親國戚,仍然是鬱郁不得志,他將住處門前種的所有花花草草,全部叫人剷除掉,在這空出來的地上,另外種上了一排白楊樹。他想用這種驚世駭俗的行為藝術,表達心中的憤悶和不滿。

所以難怪他會說出將楊梅丟到廁所里這種偏激的話來。

象蕭惠開這種極端的人畢竟是很偶爾的,自己不吃楊梅,但不反對別人吃楊梅的才是正常的人。

明人郎瑛寫的《七修類稿》中,有一則「不食四足物」條就記載道:「吳文徵明不食楊梅,士人誚之,自作詩以解嘲云:『天生我口慣食肉,清緣卻欠楊梅福』」。

說的就是出生於蘇州的明代繪畫大師,「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文徵明,生來有一個不吃楊梅的怪癖。

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和譏笑,他頭頸硬拗拗的說:我天生就是喜歡吃濃油赤醬的大魚大肉,我嘴巴里天生就是沒有吃那淡出個鳥來楊梅的福氣。我就是喜歡看你們為我不吃楊梅而上火著急,我就是一個堅決不吃楊梅的人怎麼啦?

同是明朝人的陳鑒,在其《虎丘茶經注補》一書中,就記錄了文徵明的一則軼事:

文衡山素性不喜楊梅,客食楊梅時,乃以虎丘茶陪之。

文徵明因先世是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在採食楊梅的季節,他雖然不喜歡吃楊梅,但家裡卻準備著楊梅。每當客人來時,他就用楊梅招待,他自己卻在一旁悠閑的喝著用蘇州虎丘山產的茶葉泡的茶水,與客人進行聊天。

雖然文徵明很不喜歡吃楊梅,但他的曾孫文震亨卻是對此十分迷戀,認為楊梅是與荔枝並稱的天下奇果,而且是天下奇味。

他寫了一本書叫《長物志》,其中對楊梅是這樣寫的:「吳中佳果,與荔枝並擅高名,各不相上下。出光福山中者最美,彼中人以漆盤盛之,色與漆等,一斤僅二十枚,真竒味也!生當暑中,不堪涉遠。吳中好事家或以輕橈郵置,或買舟就食。」

寫到這裡他意猶未盡,於是進一步寫了他多年吃楊梅吃出來了的獨家心得:「出他山者,味酸,色亦不紫。有以燒酒浸者,色不變而味淡,蜜漬者色味俱惡」。

說起楊梅的美味,就不能不提到有一個成語叫吳郡星郎,這是對原產於吳地楊梅的一種特有的美稱。

宋朝人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記載了下面這件趣事:

在南宋年間的某一天晚上,有一個籍貫是福建的人,和一個籍貫是吳地的人,由於他們同是紹熙元年庚戌(1190年)科的同榜進士,在前往吏部聽候工作安排的一處驛館裡,偶然的相遇了。

這兩個人在喝了一點小酒後,就開始分別誇耀起自己家鄉的土產來。

這個福建人說他們那裡最好吃的是荔枝,說完他就一板一眼地引用了唐人韓翃《別李明府》中的一句詩:「胡兒夾鼓越婢隨,行捧玉盤嘗荔枝。」

那個吳地人說天底下最好吃的是楊梅,他也有板有眼的引用了唐人的一句詩,是李白的《梁園吟》:「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一個是玉盤嘗荔枝,一個是玉盤設楊梅,兩人先是相互一視會心而笑,接著幾乎是同時脫口而出:「好一個『玉盤』啊」。

趁著酒興,他們在屋中的牆壁上,就以《玉盤》為題,作了一首聯句詩。其中福建人寫的「閩鄉玉女含冰雪」一句,和吳地人寫的「吳郡星郎駕火雲」一句,在悠悠歲月的長河裡,幸運的流傳了下來。

作為一個爭端的局外人,蘇東坡就比較超脫,他在嘗試了楊梅和荔枝的口味後,在流放地惠州,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食荔支其二》: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在該首詩中,蘇東坡把蘆柑、楊梅、荔枝,依次做了順序的比較。

誰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個在北京做官的京官,提出了第四種水果。

清末明初的易宗夔,在他的《新世說》中寫道:「汪苕文巧於詞令,在京邸與客同食葡萄,客問:『吳中何以敵此?』公曰:『橘柚秋黃,楊梅夏紫,言之足令人津液橫流,何況身親剖摘?』」

汪苕文名汪琬,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號鈍庵,晚年因為隱居在太湖堯峰山,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堯峰先生」,是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

他考中進士後就去京城做官了。

有一年的秋天,他在京城的住所里,和客人一起吃著葡萄。

這個客人吃著吃著,就很好奇的問:「你們蘇州這個地方,有什麼東西比這個葡萄還好吃嗎?」

汪琬回答說:「比葡萄這個好吃的東西多了,在現在這個秋天的季節,有黃燦燦的橘子,夏天裡有紫澄澄的楊梅。一說到這些吃的東西,我的口水馬上就會忍不住的流下來了,更不要說你親自去品嘗這些東西了。」

馬上就要進入農曆五月了,正是楊梅和荔枝開始上市的時節,快去吃這些美味的水果吧。

三、楊梅瘡一詞竟然被人寫進詩里了

在清朝人王韜寫的《海陬冶遊錄》中,記錄了一個「滬有王某者,以醫楊梅瘡起家,延之治病,必始劇終愈,以餌重貲」的故事。

說的是上海有一個姓王的醫師,特別擅長治療楊梅瘡。

說起楊梅瘡這個疾病,最早的出處是明代醫家俞弁《續醫說》,其中有一條記載道:「弘治末年,民間患惡疾,自廣東人始。吳人不識,呼為廣瘡,又以其形狀,謂之楊梅瘡」。

清朝乾隆時的宮廷御醫黃宮綉,在他寫的《本草求真》中的說得更為詳細:「時珍曰:楊梅瘡古方不載,亦無病者。近時起於嶺表,傳及四方」。因為嶺表是指廣東嶺南一帶,所以楊梅瘡在明朝正德年間,被稱為「廣東瘡」,是一個從外國傳來的疾病。

這個王醫師,在給人治療楊梅瘡的時候,總是拖延治病的時間,而且一定要使楊梅瘡先厲害的發作一陣子,然後再用藥把病人這個病醫治好。他就是用這個給病人多開許許多多藥方的手段,賺取了病人的大量錢財。

有一個名人曾經生過楊梅瘡,在給他弟弟的信中,寫了一件發生在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間的事情:

余於二十六年秋亦遍身發燒,醫者皆言是楊梅瘡毒氣發作,余不敢服攻伐猛劑。吳竹如勸每日服槐花一碗,亦無寸效。

這個自稱「余」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曾滌生,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被後世稱為曾文正公的曾國藩。

不知道這個被中醫稱為楊梅瘡的疾病,是不是就是今天稱為梅毒的性病?

但有一個名人肯定是患上性病楊梅瘡。

1911年11月3日,同盟會在上海發動起義,起義成功後,孫中山先生的得力幹將,被蔡元培先生稱之為「民國第一豪俠」的陳其美,就走馬上任為滬軍都督。

由於陳其美在滬軍都督任內,經常出入於妓院等煙花之地,惹下了一身性病,被當時的人們譏之為「楊梅都督」。

楊梅瘡寫進醫書里可以理解,寫進家書里、登上申報紙,也是可以理解的,奇葩的是竟然有人將楊梅瘡一詞,公然寫進了大雅之堂的詩里,這種做法即使放在現在,也是驚世駭俗的。

明朝人沈德符寫的《萬曆野獲編》中,有一則「王百穀詩」:

王百穀就是王稚登,是明朝後期文學家、詩人、書法家。

嘉靖末年,王百穀在去北京太學學習期間,有一次在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命題詩《內閣紫牡詩》時,他寫的詩中有「色借相公袍上紫,香分天子殿中煙」一聯,被當時官至建極殿大學士、人稱青詞宰相的大臣袁煒讀到後,對此很是讚不絕口,他也因此名揚當時的京師。由於袁煒很是欣賞他的才華,不久之後就像嘉靖皇帝推薦他去修國史了。

袁煒死後,王百穀分別寫了《哭袁相公兩首》詩作和《祭袁文榮公文》,表達了他對袁煒知遇之恩的感激。其中《哭袁相公二首其二》中有一聯詩是「山上杜鵑花作鳥,墓前翁仲石為人。」

就在這時候,新安詩派的代表人物汪道昆、汪道貫兄弟倆,聽到王百穀生病的消息後,就急匆匆的從安微的徽州,趕到蘇州來看他。

他們弟兄倆給病人王百穀送上的禮物既不是安徽的山珍,也不是家鄉的土產,而是一首詩。給人送詩本是一件風雅的事情,古已有之,比如李白的《贈汪倫》,真的是禮輕情意重,聲名萬古傳。

問題是汪氏兄弟不太厚道,在他們送給王百穀的詩中,有兩句詩除了模仿王百穀寫的《哭袁相公兩首》中的句式,內容上竟然是……,不說了,還是看原句吧,這兩句詩的上一句是「身上楊梅瘡作果」,下一句是「眼中蘿蔔翳為花」。

在場看見這首詩的人,都笑得前仰後合,因為詩句寫的恰如其分,而且繪聲繪色:王百穀當時正患有楊梅瘡,而且其中一隻眼睛也受此影響,長了一層內障,已經看不見東西了。

「王百穀詩一條的原文如下:

王又有詩云:「窗外杜鵑花作鳥,墓前翁仲石為人」,時汪太函介弟仲淹道貫偕兄至吳,亦效其體作贈百穀詩:「身上楊梅瘡作果,眼中蘿蔔翳為花。」時王正患梅毒偏體,而其目微帶障故云,故云言。雖切中,微傷雅厚矣。

(楊梅花)

【作者簡介】項蘇農,蘇州市人,現在蘇州從事律師工作。工作之餘愛看閑書,出差之機常逛街市,間或有所感,書詩文自娛。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閱讀悅讀》贊助作者2000元做啥?
細說《水滸傳》里的捱光計之五:王婆和西門慶想到後果了嗎?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