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展示靈性和神奇——畫家艾明福探索水墨技法心得獨到

展示靈性和神奇——畫家艾明福探索水墨技法心得獨到

藝術貴在創新, 筆墨當隨時代。有生命的藝術作品應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突破前人的模式,獨闢蹊徑,獨具匠心,想別人所未畫,創造新的意境、新的形式、新的美。

畫家應力求使自己的作品有新意,至少在某一方面有特色。面對著飛泉流溪、裊裊山嵐、氣象萬千的景色,畫家不能不躁動起強烈的表現慾望。但歷代畫家眾多,要怎樣才能不落入前人的窠臼呢?

實際上,要想尋找到自己的藝術語言不是易事,為此,必須寫生、觀察,並且回到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去觀摩、借鑒。

艾明福國畫:紫氣東來

當代畫家董欣賓曾在一幅畫中題道:「水為作畫之媒嫁,無水則無以為全墨,亦無可論圖畫是非。」水能使墨和紙的特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宣紙上多施水、巧用水,只有充分挖掘水墨和宣紙的潛在功能,才能使我國水墨畫這一傳統藝術更加顯現其民族藝術特色。

畫家艾明福堅持不懈地長期探索水怎樣更深層次地運用於水墨畫創作之中,充分掌握好水在紙上的適度問題,使汞、墨、紙三者有機結合。在作畫時,他把畫案傾斜到50度左右,認真布局,大膽用筆,用筆施水密切配合。

由於畫案有斜度,水在紙上就產生流動,水的流動使墨移位,很自然地留下先前筆觸。同時,畫案有斜度,較符合人的視覺規律,有利於布局經營。

無論用什麼手法作畫,都離不開中國畫的筆墨要求,離不開紮實的基本功。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憑空臆造,勢必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艾明福國畫作品:盛夏圖

古人的經驗是寶貴的。因此,艾明福努力結合傳統的筆墨技法,如應用潑墨、破墨、積墨、焦墨等手法,使水與墨碰撞、滲透、交融,形成流動感。

充分展示水墨的靈性,有利於表現南方山山水水的韻味,使作品淋漓盡致,五彩俱全,滋潤靈動又不生媚態。

在用筆上,要求多中峰用筆,含墨飽滿,輕重疾徐,有筆有墨。若筆含濃墨,待墨移位後,墨色仍然不滅,且氣韻十足;用淡墨作畫時,能較好的表現朝露、夕煙和雨天朦朧的景象。

艾明福強調,用水也要講究,在冬天氣溫低時,墨汁易凍,這時最好用熱水;夏天作畫,冷、熱水均可。水是一種浸潤性極強的液體,容易破壞筆墨效果,使之無規律的變化,很難掌握。

為了克服這一弱點,他經常反覆試驗,發現還可用較濃的茶水代替。用茶水作畫和用清水一親戚,先噴後畫或先畫後噴,或噴、畫並用,或用含水的筆浸濕宣紙,或局部施水等。在該畫集中的一些作品就採用了這種方法。

艾明福國畫花鳥作品

在作畫時,要適當選擇紙張。對紙的要求以吸水性強,較薄的宣紙為宜。

水墨作畫,古今有之,但水、墨、紙的潛在功效很大,充分發揮三者的神奇作用,這是中國水墨畫創新的一條基本路子。

藝無止境,藝海無涯,只有努力探索,不斷創造,才能使水墨畫這一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瑰寶更加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迪谷 的精彩文章:

畫家葉進康山水藝術:散發書卷幽香,充滿詩情畫意
跨越世紀:魯貴娣、李斌、姚葉紅、張輝、張慶壽早期國畫作品

TAG:元迪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