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人心理與行為上要建立的第一步

學佛人心理與行為上要建立的第一步

學佛人心理與行為上要建立的第一步

本文摘錄自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四無量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成就慈悲喜舍眾生來生其國。】

學佛的人第一步發心要發四無量心,尤其年輕同學特別要注意培養這一種胸襟,這種心地,就是慈悲喜舍。初步學佛的人做不到全部,就一個個來,先培養慈心或者悲心。這兩個心有什麼分別?慈心用中西文化混合來講,是愛心,愛一切人、眾生、萬物。慈心是帶陽性的,像父親愛子女的心。悲心是陰性母性的,等於母親愛兒女心情的擴大。

我們學佛的人口口聲聲講慈悲,真正慈悲的行為很少見,都以自己為中心。比如我一直有個理想要辦個養老院,收容各色人等,有各種教堂,可以讓老年人做些零活,能絕對自由生活到終了。跟幾個都是學佛的老朋友在談到這個理想的時候,就講到工作人員怎麼來,最後大家都同意,恐怕只有天主教的修女最合適。人家硬是在行的功夫上做得比我們佛教徒實在,有服務的精神,組織的能力也比我們強,學佛的卻只是求自己清凈,利他的精神不夠,組織散亂,講到這裡心情實在很沉重,這是個大問題。

再講到四無量心中的喜心,我們的年輕師父們將來要去弘法的,但是一點基本的演講技巧都沒有,臉又綳得死緊,毫無喜悅感覺。不像天主教基督教的神父牧師的演講技巧好,又面帶笑容,讓人想親近。我們這樣子怎麼與眾生結緣呢?能捨得掉自己的時間、意見、身心嗎?學佛不是光搞打坐,你們千萬注意啊!要先學建立這四種心理,而且要注意是無量的心理,慈悲喜舍都是沒有限量的。你能夠這樣修,成就了才可以往生佛國。

【四攝法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

四攝法是菩薩道,上面講的慈悲喜舍是學佛人心理上要建立的第一步,四攝法是行為上要建立的第一步,包括了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以布施道來攝化眾生,有內布施、外布施、無畏布施三種,布施就是奉獻。愛語,不是不理人家,是用慈悲性的愛語招呼人。利行是做任何事都對人家有利,交朋友一定要朋友能受到你的好處,乃至罵人打人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做。做到同事菩薩很難,比如你愛打牌我就陪你打,打厭了,我們一起學佛去。所以菩薩道沒有哪一樣不會的,吃喝嫖賭都來,為的是度人。菩薩行四攝法,但是不執著,懂得解脫,四攝法做到了,使一切人解除苦惱痛苦,自己在行功德而不自覺,是解脫法門,所以解脫所攝眾生來生其國。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官方網站正式上線運行

(溫馨提示:請按住屏幕上下划動)

本會由官方發起,於丙申(2016)年金秋成立,獨立開展南懷瑾先生的生平及學術研究、交流,以及有關文化、研究和出版等活動。

所謂學術,不僅僅指有系統的專門學問,更是「一切學問的總稱」(《國語辭典》)。

南懷瑾先生的學術,不僅包括先生的思想、著述、演講、授課體系,更包括其願力、擔當、意志、胸懷、氣度、氣象、能力、行止、行履、品格、操守、言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融通、篤行、修行、儒行、道行、菩薩行、教化、方法、方便、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慈悲、喜舍、處世、應事、交往、包容、俠義、慈善、縱橫、韜略、文武、功德、身教言傳、做人做事、濟世利人、利國利民、人生境界、道德文章、興滅繼絕、內聖外王、文化尊重與包容融合、推動古今中外精華文化融匯,對國家民族乃至人類歷史文化之態度、前瞻與責任承當等等,所體現的一切學問。

本會官方網站正式上線運行,並於近期發布「南懷瑾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專欄與相關內容,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夏季易得「冰箱病」
萬病始於「濕」!一個穴位,一碗湯,快速祛濕!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