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更為清澈了

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更為清澈了

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更為清澈了

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更為清澈了

劉寵是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的後代。劉渫受封為牟平侯,他的子孫就成了牟平縣人。劉寵的父親劉丕,博覽群書,被人們稱為「通儒」。劉寵年輕時隨父親學習,因通曉經學被薦舉為孝廉,被光祿署察舉為「四行」,後授任東平陵縣令,為政因仁愛惠民而受到吏民的愛戴。後因母親患病,劉寵棄官回家。百姓送他離去,連道路也被堵塞,車子不能前進,他便穿著便服悄悄地離開。

劉寵主政之前的會稽,官員橫徵暴斂,胡作非為,百姓不堪其擾,只得紛紛遁跡於深山老林之間,甚至到了「白首不入市井」的地步。劉寵主政後,廢除那些煩瑣的規章制度,禁止部屬擾民等不法行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樂業。劉寵因為為官清廉,政績卓著,被調往京城任職。

劉寵上京,途經會稽郡轄下的山陰縣時,有五六個老翁,眉毛頭髮都發白了,從若邪山谷間出來,每人拿著一百文錢,要送給劉寵。

劉寵說:「各位父老何必這樣呢?」老翁們回答說:「山谷里人,沒有見過郡守。別的太守在任時,官吏到民間搜求財物,白天黑夜不斷,有時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寧。自從您到任以來,夜裡聽不見狗的叫聲,我們年老了,難得逢此太平盛世,現在,聽說您要離開我們而去,因此,我們特意來奉送。」劉寵聽罷,十分感動:「父老們如此過獎,我實在慚愧。大家的心意我領受了,這錢我不能收,還是請帶回去吧!」

可是,這幾個老翁執意贈送,情真意切;劉寵不收,他們不肯離去。真是「盛情難卻」!劉寵無奈,只得從每人手裡拿了一文錢收下,老人們這才稱謝作別。

他將出山陰縣界至西小江時,將錢投入江中而去。這錢,在劉寵看來已經不是錢了,而是百姓們的心。全部收下,顯然有違他做人為官的原則;一概不收,又盛情難卻,也有違他的愛民之心。劉寵是個聰明人,他只象徵性地取「一錢」,表示不「卻」民之「盛情」。然而,「一錢」也是錢。帶走,也有違於他為官「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的準則,所以,隨後又投之江中,歸還會稽郡。

劉寵在「盛情難卻」之下的明智之舉,獲得了千古美名。後來,史志家范曄將此記入《後漢書·循吏傳》,奉為楷模。

後人傳說,這段江水自從劉寵投錢後,更為清澈了。後人遂將西小江改名為「錢清江」(在今紹興市境內),建碑於江邊,上書「會稽太守劉寵投錢處」,碑旁建「一錢亭」,又在錢清設立「一錢太守廟」為之紀念。

如今,浙江紹興市北面的錢清鎮,據說就是當年劉寵投錢入河的地方。「一錢太守」的美名自此傳開。

漢代蘇章為政清廉,執法嚴明,公私分明。其出任冀州刺史時,有老友在其屬下任清河太守,因多有貪贓枉法行為,致民怨沸騰,紛紛上告。後其得知蘇章為其上司,便設宴相請。席間,清河太守陳述了二人平生的友好,並說:「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意即蘇章為其保護傘)蘇章聞言稱:「今日我與你故人敘舊,是私恩;明日我是冀州刺史,辦公事。」第二日,公堂之上,蘇章對清河太守憤然作聲:「你有二天,我亦有二天,上天不可欺,民心不可辱,豈能因私而廢公?」遂將老友拿下,依律治罪。

康熙間進士、現屬萊山區午台南人楊維喬作詩,題曰《題莒島漢劉寵墓》:「居官莫道一錢輕,儘是蒼生血作成。向使持來拋海底,莒波贏得有清名。」

這位叫劉寵的東漢官員,離我們已經相當遙遠了,可是,歷史並未淡忘他,人民依然懷念他。這一點,是頗值得後人認真思索的。不是說「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談間」么?這民意對政聲的臧否褒貶,說到底,完全取決於官員自身的作為。由人民寫歷史,人民自然心中有桿稱。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八賢王」是一個文學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
為啥姿色冠代的越地女樂隊美女會被唐宣宗毒死?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