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蘭·比恩和他的月壤畫作

阿蘭·比恩和他的月壤畫作

2018年5月26日,美國宇航員阿蘭?比恩(Alan Bean)逝世,享年86歲。阿蘭·比恩是「阿波羅12號」(Apollo 12)飛船最後一位去世的航天員。在他去世之後,曾經登月的美國宇航員還剩下4位。下圖是他1973年執行太空任務時悠然自得地刮鬍子的照片,當時他在「天空實驗室3號」(Skylab 3)上。

阿蘭?比恩在執行太空任務時刮鬍子

作為一名地質學家,他乘坐1969年11月14日發射的阿波羅12號飛船、也是世界上第2艘登陸月球的飛船,登上了月球,不僅成為第4個在月球上行走的人類,也是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地質學家,曾為今天的月球地質學研究帶回極其寶貴的樣本——阿波羅12號飛船收集了35公斤的月球岩石和土壤帶回月球。在兩次月球漫步中,他在月球停留了31個小時。下圖是阿蘭?比恩在月球時的照片,一同進行月球行走的宇航員康拉德(Conrad)拍了這張照片,從阿蘭?比恩的頭盔上還能看到康拉德的身形。

阿蘭?比恩在月球時的照片,當時在執行阿波羅12號的任務

1981年從NASA退休之後(1975年先從美軍退役),阿蘭·比恩成為了一名畫家,創作與月球有關的油畫。據稱他在油彩中摻入了月球的塵埃,那是留在他的宇航服上的「紀念品」。

在採訪中,他說道:「每一個從月球上回來的宇航員都變了一個人,有的人是性格上注入了新的個性,有的人開始做生意而且很成功。月球則給了我無盡的靈感。我決定將大多數人沒有涉足的另一個世界展示給大家。開始是業餘,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成為全職畫家。畫賣得很好,賺的錢也越來越多。我去過美國許多與阿波羅登月有關的地方,參觀過許多展有阿波羅任務帶回來的實物的航天博物館。這些作品中,沒有一件東西或作品能比我的畫更能反映阿波羅的精神和靈魂。因為我的畫是用從月球帶回來的土壤混合著油彩畫出來的,我的每一件作品都記錄著人類對另一個星球的探索,它們是反映另一個世界的最真實的藝術。」

阿蘭?比恩和他的油畫

他的畫作非常的多。今天,我們來一起欣賞幾幅他的作品:

(1)1995年繪作的「一大步」(A Giant Leap)描繪的是首位登月的航天員阿姆斯特朗(Armstrong)那句著名的「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有趣的是阿蘭?比恩自稱很早就想畫這幅畫,在自己登月4個月後找到阿姆斯特朗詢問這一步是邁的左腳還是右腳,阿姆斯特朗想了一會兒,反問阿蘭?比恩記不記得自己第一步是哪只腳,阿蘭?比恩說不記得了,阿姆斯特朗不由得說了句「好吧!」(「Well!」)。是的,他們一起承認,如此重大的事件的細枝末節是很難被記住的。

「一大步」(A Giant Leap)

(2)1983年繪作的「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美國雄鷹』」(Armstrong, Aldrin, and an American Eagle)指的自然就是第一次登月的登陸艙Eagle了。這是它下降過程中點火減速。

「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美國雄鷹』」(Armstrong, Aldrin, and an American Eagle)

(3)「鎖住石頭」(Locking up the Rocks)則創作於1985年,「阿波羅11號」第一次人類登月就想帶回月球的樣本,這幅畫描繪的是阿姆斯特朗想要把石頭放在容器中。

「鎖住石頭」(Locking up the Rocks)

(4)1986年阿蘭?比恩創作「致一個無價的時刻」(For One Priceless Moment),選擇阿姆斯特和奧爾德林在月球樹立美國國旗的瞬間,因為他認為這是這次旅途最重要的一個瞬間。

「致一個無價的時刻」(For One Priceless Moment)

(5)2013年的「離家22萬8863英里」(228,863 Miles From Home)畫的就是阿蘭?比恩自己,就是那張由康拉德拍攝的照片。

「離家22萬8863英里」(228,863 Miles From Home)

(6)「阿波羅精神」(The Spirit of Apollo)這幅畫主要是象徵意義,並不是實際發生的場景。兩位登月的宇航員揮舞美國國旗和橄欖枝,象徵人類開拓進取的精神以及和平的願景。

「阿波羅精神」(The Spirit of Apollo)

(7)阿蘭?比恩還有一些非月球題材的畫作,例如這張1996年的「水百合——向莫奈致意」(Water Lillies, Homage to Monet)。著名畫家莫奈是印象派繪畫的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阿蘭?比恩的這幅畫致敬了莫奈的風格。

「水百合——向莫奈致意」(Water Lillies, Homage to Monet)

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全固態柔性平面鋰離子微型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能量通道——揭開日冕加熱與太陽爆發之謎的鑰匙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