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在豐沛一帶起義時,為何自稱沛公而不是沛王?

劉邦在豐沛一帶起義時,為何自稱沛公而不是沛王?

文/媯滿聰

公元前209年,劉邦在碭山一帶做盜賊時,聽說了陳勝、吳廣起義,立即響應。劉邦帶領一群蕩寇,與縣城內的一幫人裡應外合,殺了縣令,開始宣布起義。劉邦宣布起義後,人數到了三千人,自稱「沛公」。所謂沛公,指的是沛縣的公爵。

劉邦為何自稱沛公而不是沛王呢?畢竟,陳勝振臂一呼,各個國家的舊臣都起義造反,目的是恢復秦統一之前的六國舊制度。劉邦按說可以直接稱王,為何僅僅稱公呢?其實,這要從秦末農民起義的發展脈絡開始講。

陳勝起義之後,很快就獲得了巨大的軍事成功。司馬遷記載,陳勝的軍隊到達陳縣的時候,已經有數萬人了,戰車六七百輛,騎兵數千。張耳、陳餘加入陳勝團隊,陳勝與他們商量,自己是否該稱王的事情,遭到了張耳、陳餘的反對。

陳勝並沒有聽他們的,自稱楚王,建立了張楚政權。與此同時,投靠陳勝的武信君武臣接受了蒯徹的建議,拿下了燕趙三十多城,自稱趙王。陳勝、武臣的軍事實力都在劉邦之上。尤其是面對陳勝的政權,劉邦絕對不敢挑戰,也絕對不能挑戰。

除了這些力量對比方面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劉邦稱公爵是符合歷史傳統的。在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一直是公爵國,歷代楚王和最重要的大臣最大的封號就是公爵。所以,劉邦並不敢僭越先人。

從後續的發展來看,劉邦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陳勝稱王,最終成為眾矢之的,死於亂軍之中。其他稱王的人,多半都已經死了。劉邦稱王的時間要往後推很久,一直到滅了秦朝,重新分封天下時,劉邦才稱漢王。

任何一個是時代的農民起義或貴族起義,稱王、稱帝是非常忌諱的事情。漢末群雄爭霸的時候,曹操一直沒有稱王,但是所有稱帝、稱王的人都死了。袁術、劉表等人,都沒有太好的下場。一直到曹操統一北方後,他才運作稱王。

元末農民戰爭也是如此。李善長給朱元璋的建議是,緩稱王。這個建議至關重要。陳友諒、張士誠等人,都迅速稱王、稱帝,結果都很悲劇。朱元璋稱王最晚,最終做上了皇帝的位置。可見,能否降服本心的貪慾,是考驗一個創業之主最重要的標準。

劉邦的智慧不僅體現在用人上,還體現在他不圖虛名的胸懷上。與韓信相比,這是劉邦成功的關鍵。韓信打下齊國就要求做代理王,引起了劉邦的警惕。如果劉邦與韓信互換位置,劉邦絕對不會做這等失信的事情。可見,劉邦是個相對大度的人。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3.《資治通鑒》;

4.《白楊版白話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他化解了劉備與關羽的最大矛盾,但終其一生沒受重用
曹操用人之謎:為何重才幹而不重思想品德?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