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臨死前,為何說悔不聽蒯徹之言?

韓信臨死前,為何說悔不聽蒯徹之言?

文/媯滿聰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謀士,留下了大量經典的謀略案例。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另一個便是三國時代。不過,在秦漢之交,還有一位謀士也很厲害,不僅在亂世中生存了下來,還得到了善終,他就是蒯徹。

蒯徹之所以有名,是因為韓信在被殺前,曾經說過一段極為感慨的話。這段話被司馬遷記錄在了《史記》中。原文是:「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可見,謀士蒯徹曾經預料到了韓信的結局,遺憾的是,韓信不聽他的。

為何韓信如此後悔呢?是因為在楚漢之爭的僵持階段,蒯徹勸韓信自立為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從當時的戰略走向來說,韓信佔領齊國後,基本上成了楚漢之爭的鐘擺。他向著漢王,則漢王勝利;他想著楚霸王,則楚霸王勝利。

如果韓信自立為王,那麼天下多半會形成三分的局面。對韓信來說,三分的局面是最有利的。然而,韓信並沒有聽蒯徹的。原因非常明確,韓信不敢。韓信手裡並沒有多少自己的兵卒,中層以上的軍事將領全部來自劉邦的豐沛老鄉。

儘管如此,如果韓信重用戰爭征伐過程中俘獲的趙兵、燕兵、齊兵,也能夠成氣候。韓信依然沒有做出這個決斷。蒯徹的謀略是正確的,遺憾的是,韓信沒有政治家的眼光與決斷的能力。為何說蒯徹這個人的說法值得重視呢?

在《史記》中,蒯徹第一次出場是遊說范陽縣令徐公,告訴他,他即將面臨巨大的災難。同時又告訴他,自己本人能幫助他脫離災難,並讓他獲得榮華富貴。蒯徹的策略非常簡單。他找到了武信君武臣,給了武臣一個建議。

當時,武臣是陳勝的部下,在陳勝的要求下,負責攻打各個縣城,每個地方都在積極備戰。蒯徹告訴武臣,以范陽縣令為案例,厚待縣令,讓他成為周邊各個縣投降後受到優待的榜樣。這樣的話,周圍的各個縣都會投降。

如果非要打,各個縣為了自保都會堅守、死戰,對武臣來說,這樣死傷巨大,效率很低。蒯徹的建議,讓武臣一夜之間,拿下了燕趙三十多城且兵不血刃。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蒯徹是個特別有謀略的人。遺憾的是,韓信並不會用他。

在古代,能否用人,能否聽謀士的建議,決定了一個領導的格局與做事的水平。絕大多數聰明的領導,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韓信便是其中的一個。他是個聰明人,但是太過自我,聽不進他人的建議,最終死在了呂后手上,讓天下人笑。

參考文獻

1《史記》;

2.《資治通鑒》;

3.《柏楊版白話資治通鑒》;

4.《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他化解了劉備與關羽的最大矛盾,但終其一生沒受重用
劉禪明明大權在握,為何沒有阻止姜維連年征伐?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