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親攘夷」轉向「開國攘夷」,松陰所謂「航海雄略」究竟何所指?

「和親攘夷」轉向「開國攘夷」,松陰所謂「航海雄略」究竟何所指?

1857年,美國駐日公使哈里斯開始與幕府進行締結開國(開港、開市)條約的談判。安政五年(1858)3月20日,孝明天皇發下敕諭,拒絕許可幕府和哈里斯締結的條約。吉田松陰在安政五年(1858)4月20日左右獲知此消息,為之振奮不已。在上述背景下,松陰寫作《狂夫之言》《愚論》《續愚論》《對策一道》等,展開了其所謂「航海雄略」論。

孝明天皇

湯森·哈里斯

吉田松陰第三階段的亞洲侵略思想,最顯著的變化是開始提倡對外貿易。多有學者因此而認為松陰此時放棄了曾經的亞洲侵略的主張,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論者是信夫清三郎。他認為到1858年,由於哈里斯開始要求通商而幕府不能拒絕,加之松陰已經認識到為了購買西式武器,必須進行對外貿易,於是松陰由和親攘夷,轉向開國攘夷,主張靠通商積蓄力量,放棄了侵略亞洲的主張。然而,通商和侵略兩者之間其實並不必然矛盾,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侵略和貿易並進,便是典型例證。那麼,松陰所謂「航海雄略」究竟何所指?與其亞洲侵略思想有著怎樣的關係?

松陰寫作《對策一道》等文章的動機很明確,即如何應對哈里斯開港通商的要求。他認為如果同意開港通商,將有損日本國威,會鼓勵畏戰心理,而且有損天皇對幕府的權威,也不利於收攬攘夷派勢力。所以,他主張應該首先拒絕美國的要求,同時大力發展海軍,然後先與亞洲諸國建交(設館)通商(互市),再與美國締結「和親之約」。

松陰批判德川幕府鎖國傳統的退縮性,把「航海通市」視為「振雄略馭四夷」的手段,卻並未直接主張對外自由貿易,反而支持鎖國,所以他接著寫道:「雖然,言之有難焉。今之言航海通市者,非能資雄略,苟免戰耳。其志固不如鎖國者之不以戰為憚也。」松陰的設想是,以言辭說服美國人暫時放棄開國要求,然後日本再主動展開「航海雄略」。

美國總統林肯致信給日本天皇的信

( 季我努學社會員 唐利國:《論吉田松陰的近代亞洲侵略思想》 本文刊載於《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5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興中會元氣大傷,暗殺或成為對抗清廷唯一激烈方式?
在重開滇緬路之後,中英雙方的合作為何又陷入僵局?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