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絕對的公平

沒有絕對的公平

ONE·一個

公者,公共、大家;平者,平等,公平的意思大家平等。這是個千古倫理難題,歷代社會問題多起於此,「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當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對抗的是秦法對農民的不公平;元末韓山童發起的紅巾軍起義,也源於統治者對沉默大多數的不公平,曆數秦統一天下至清末,歷史彷彿中了循環魔咒,農民因不公平推翻了政權,下一個政權又走上了同樣的道路,在民國時期,已經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袁世凱堅持復辟稱帝,當了83天的皇帝,此魔咒頑固若此。

凡涉及公平問題,必然牽扯資源分配,然而資源是稀缺的,該怎麼分就是千古難題。孔子說過:不患寡患不均。其實已經道出了公平問題的根源所在,而孔子所提出的儒家思想,本質是為統治者提供了一套資源分配方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謂的「禮」就是培育社會的結構層次,以便於人們認同這種資源分配辦法,自此延續了兩千餘年,根深蒂固。

孔子的做法和如今的營銷有些類似,建立一個觀念,通過不斷的重複植入,讓你認同,最後變成你的潛意識,就像618購物節和雙十一,本來一個普通日子被商家賦予意義,大家並不會追根溯源的問為什麼,若有人問起,就會說大家都這樣啊。孔子是在資源分配上建立了一套理論,然後四處宣揚,最後大家都知道了,覺得有道理。其實道家、法家、墨家都有完整理論體系,並且都有一群粉絲。理論本身是沒有對錯之分的,主要是看誰想用來幹什麼,君主作為文化的掌舵者,從他視角當然要最有利於自己的方法,孔子的方法正好迎合了帝王的需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的分類方法(這也是封建專制有註定結局的原因),但儒家思想對外的「仁、義、禮」則可以粉飾這種不公平。道家對帝王來說是馭民之術,過於直白,這也是自古帝王「內用黃老,外用儒術」的原因。

當然,我說這些並不是否認儒家的文化,我只是根據自己的淺識構建對歷史現象的因果。資源分配並沒有十全十美的方案,歷史沒有綵排,必須選擇一條路向前走,也許在眾多的平行世界中,其他的理論還不如儒家思想好使。另外,一種思想和技術的誕生當初可能是因為實用性,但在發展的過程中會衍生出更多的用途,就像偉哥本來是用來治療血壓問題;整形手術發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用於就治療傷員的一樣,如今儒家文化在如今的時代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信仰。

那麼,到底有沒有公平,有的。公平從來都是有彈性的,在資源分配時,是多方協商的結果,比如醫院排隊,如果講求公平的標準是:先來後到,那一個斷胳膊斷腿的得排到感冒咳嗽的後面,從人之常情上就說不過去。排隊的本質是時間資源的分配,時間對於斷胳膊斷腿的人來說更加重要,因此他們優先更能讓大家接受,達成公平的和解。但是排隊的時候,一個正常的人插隊,那就是增加你的時間成本,行為本質是掠奪你的時間,對你來說是不公平的。社會上的也有很多的機制來對抗不公平,就如剛才的插隊問題,人們日常所受的道德教育會在這些時候利用人的廉恥意識來束縛行為。在經濟學上,與不公平對應的辭彙是歧視,市場中歧視自有一套懲罰機制,比如之前美國的膚色歧視,餐館工人不用黑人,只用白人,並且不對黑人開業,市場這雙無形的手,讓店主付出成本升高,收入減少的代價。

那有沒有絕對的公平,答案是沒有。首先定義絕對公平為:人人在所有的事情上平等。問題在於,資源本身的稀缺性。能源、土地這是自古國內外戰爭的根源,並且這些資源過於分散,效能就會大幅降低。除非像馬克思所說資源物質足夠豐富,人們才能達到真正的公平,什麼是足夠豐富對於人性而言很難判斷。行文至此就欲結束,這本是倫理上的千古難題,沒有最好的解決方法,只有更好的辦法,歷史在前進,只要我們還在探討,還在關心,它就有往更好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足球推薦 世界盃預測:秘魯 vs 丹麥
勇於穿越 為願而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