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外婆」和「姥姥」打起來了,你幫誰?

「外婆」和「姥姥」打起來了,你幫誰?

心靈雞湯吧

分享有趣觀點,經典文章,關注即改變!

來源: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

本文轉載已獲原作者授權

近幾年討論的最多的是奶奶和姥姥的區別,這邊還沒分出個勝負呢。那邊「姥姥」和「外婆」也爭起來了!

——心靈雞湯吧

本周,熱度超過世界盃的大概就是:上海小學語文教材「外婆改成姥姥」一事!甚至讓教材的出版方——上海教育出版社深夜火速在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

雞湯給吃瓜群眾們梳理下到底發生了啥?

6月20日,網友爆料說上海小學二年級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將原文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但這篇課文的原文卻發現全篇都是「外婆」。

不光是《打碗碗花》,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了「姥姥」這一表述。

有網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針對這一問題的答覆,內容稱「姥姥」是普通話語辭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所以這才有了今天奇怪的題目,外婆和姥姥是一個人啊,怎麼會打起來呢?

外婆和姥姥確實是一個人,但在滬教版的小學二年級第二學期的語文書里,她們真的「打起來」了。

對此,上海市教委的答覆是,「姥姥」是普通話語辭彙,而「外婆、外公」屬於方言。

筆者特意查了一下《現代漢語詞典》,發現確實裡面註明了外婆是方言。

是不是方言孩子們就不應該學,課本里就不應該有?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對於孩子學習普通話,很多家長有切身感觸。

關於孩子從小要不要學老家的方言,家長甚至會有激烈的爭論。

有的媽媽從小說普通話,不贊成孩子學方言,而爸爸則認為,學習方言並不影響將來說普通話。

小時候學方言,上學了自然會說普通話,而小時候直接說普通話,長大了很可能沒有機會再學方言,相當於少掌握了一樣技能。

本地有很多家眼鏡店,老闆都是江浙一帶的南方人。

他們多年在這裡經商,居然都學會了一口流利的方言。

如果不仔細辨別,就連我們本地人都聽不出來。

與本地人相處,會本地的方言,顯然更容易讓人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

此時,方言已經成了他們謀生的本領之一。

很多時候,方言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情感的紐帶,在方言區不會說方言,很容易讓人產生距離感。

其實我們推廣普通話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方言,而是為了方便交流。

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的報告中就曾指出:

「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的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推廣普通話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滅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會長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來禁止,也不能用人為的辦法來消滅。」

周總理講的這個道理,到現在仍不過時。

事實上,現在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方言的文化傳承問題,在大力推廣普通話進校園的同時,「方言進校園」同樣也在逐步開展。

尤其在東南沿海部分地區,基礎教育部門紛紛制定有關政策,以校本課程的形式開展青少年鄉土文化教育。

其中,啟動最早、發展最快者為福建閩南地區,江蘇、上海、湖南等地隨後也推動了有關工作。

顯然,方言在校園裡並不應該被排斥,孩子了解一些本地以及外地的方言,對孩子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都並無壞處。

還是回到剛開始那個問題,就算「外婆」不是普通話辭彙,也沒有必要全都替換成「姥姥」。

我們在課堂上用普通話當然沒有問題,但對於名家的文章,最基本的一點還是尊重原著。

正如有網友調侃的那樣,把李天芳原文里的「外婆」改成「姥姥」,和把「外婆的澎湖灣」唱成「姥姥的澎湖灣」一樣荒唐。

其實,對於文章中的「外婆」,編者只需要在保持原文不變的基礎上,在課文後面加一條注釋即可。

這樣,既不破壞原文,又讓孩子們學到了方言知識,一舉兩得。

現在的這種作法,看似是在嚴格遵守普通話規範,實際上是有些走極端了。

心靈雞湯吧

分享有趣觀點,經典文章,關注即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歲月深處的那個狐狸精
三觀不合,千萬別瞎湊合

TAG: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