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征戰四方,不為糧草煩惱,全靠此人,卻被司馬懿竊取功勞

曹操征戰四方,不為糧草煩惱,全靠此人,卻被司馬懿竊取功勞

諸葛亮多次北伐無果,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就是糧草不繼。古代行軍打仗,糧草往往能直接決定戰爭的勝負,就像在官渡之戰中,曹操親率騎兵突襲烏巢,燒毀袁紹糧草,才取得戰爭的勝利。曹操早年征戰,深受糧草短缺的困擾,南征袁術時,因軍糧不足,冤殺糧官王垕以平兵憤,最後靠孫策接濟糧草才度過危機。官渡之戰時,曹操同樣深受缺糧的苦惱,被許攸直言:「軍中無糧也。」但在之後的赤壁之戰和多次征討西涼時,卻不再有曹操缺糧的記載了,這是何原因呢?

《晉書.宣帝》記載,曹操剛受封魏王的時候,司馬懿向曹操建議,實行屯田,且耕且守。自此,魏國再不缺糧。從中可以看出,曹軍糧食問題的解決實有賴於司馬懿提出的屯田政策,這可是大功一件啊!但這一段記載卻讓人怎麼看怎麼疑惑,曹操受封魏王的時候赤壁大戰都過去好多年了,馬超之亂也早已平定,曹操大業已成,這個時候提出屯田,會不會晚了點,影響力也實在有限。

這讓人有個疑問,曹操屯田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真的是司馬懿第一個提出的嗎?《晉書》上是找不到真實答案的,《魏書》記載:中平以來,天下亂離,民棄農業。諸軍並起,率令糧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掠,飽則棄余,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蚌類),民多相食,州里蕭條。羽林監穎川棗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為典農中郎將,募百姓屯田於許下,得谷百萬斛,郡國列置田官,數年中所在積粟,倉廩皆滿。這段話被司馬光原封不動地搬到了《資治通鑒》上,可見司馬光是更相信《魏書》的說法的,也就是說屯田制度是羽林監棗袛向曹操提出的,而且時間是在建安元年,比司馬懿提出的時間早了二十年。

屯田這項制度對曹操實力的影響很大,有糧才有兵,有兵才有權,才能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身處四戰之地,東征西討,糧食的消耗是極大的,而且還有一大幫不事生產的朝廷官僚要養活,沒糧,曹操說話都不硬氣。

棗袛此人在歷史上卻不出名,屬於默默無聞的一類,但他僅以屯田一策便可載入史冊,這一活人之計,實在是功德無量。

《晉書》為何將棗袛的功勞安放在司馬懿頭上,估計是為了美化這位晉朝實際上的開國之君吧,畢竟司馬懿在曹操時代亮點不多,總要好好打扮一番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歷史的女生 的精彩文章:

三國的這11位武將若組成夢之隊參加世界盃,定能奪得大力神杯

TAG:讀歷史的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