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心學智慧

王陽明心學智慧

志存高遠、行不掩言、富於進取、率性而動,是儒家傳統的現實人格理想。推崇儒學的王陽明正是以此為準則,才無懼世人對他的毀譽,坦然面對政治生涯中的跌宕起伏,笑對生活的貧賤富貴,從而活出了難能可貴的狂者胸次。

狂者氣象:無所畏懼,敢作敢為

先生曰:「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鄉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著些覆藏。我今才做得個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說我行不掩言也罷。」

尚謙出曰:「信得此過,方是聖人的真血脈。」

王陽明曾經對弟子袒露心聲說:「我在來南京以前,尚有一些當老好人的想法。但是現在,我確切地明白了良知的是非,只管行動,再不用有什麼隱藏。現在我才真正有了敢作敢為的胸襟。即便天下人都說我言行不符,那也毫無關係了。」

弟子薛尚謙不由讚歎道:「先生有這樣的信念,才是聖人的真血脈啊!」

無所畏懼,敢作敢為,活得輕鬆洒脫,這正是王陽明所推崇的狂者胸次。王陽明的狂者胸次不僅體現在「以成聖為第一等事」的遠大抱負上,也體現在他政治上對權貴的蔑視,學術上對權威(正統理學)的挑戰。聖狂交融,使之有別於正統理學所津津樂道的所謂醇儒。聖人之境內含著廟堂的取向,而狂者氣象則可以引向山林中的洒脫。在王陽明思想的深層,確乎交織著廟堂與山林二重情結,他有很強的入世意識,其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是在經世實踐中度過的;但同時又一再流露出對青山幽林的眷戀,正如他自己所說:「我亦愛山仍戀官,同是乾坤避人者。」也正是因為這份輕鬆洒脫的狂者胸次,才使得王陽明的心不為自己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所困擾,才使得他能專心修養自己的心性,全心全意「致良知」,故而才能既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保護人民生活安寧;又成為心學的開山祖師,幫助人們獲得心靈上的安寧、喜悅。

王陽明之所以能夠活得輕鬆自在、超越、洒脫,是因為他心裡不樹立任何概念,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就事論事,對這件事不賦予他個人的特性和思想色彩,不帶有自己的思想觀點。事情來了就安住在事情上,和事情融為一體,去面對它,處理它;處理完了,就安住在空明的覺知上,最終超越它。也就是所謂的「有事就借事練心,無事就借境練心」,這個「境」指的是內在心靈的境界,比如境界來了自己是否有所動?比如恐懼、歡喜,等等,看自己的念頭是如何起,從哪裡起,如何動,又到哪裡去。凡夫是「除境不修心」,聖人是「修心不除境」。

從細微處來說,要想活得輕鬆洒脫,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問瑣事,不為瑣事所擾。

牛弘,隋朝大臣,字里仁。他不但學術精湛,位高權重,而且性情溫和,寬厚恭儉。牛弘有個弟弟牛弼,他不像哥哥那麼謹言慎行。一次牛弼喝醉了酒,竟把牛弘駕車用的一頭牛射死了。牛弘剛到家,其妻就迎上去給他說:「小叔子把牛射死了!」牛弘聽了,不以為意,輕描淡寫地說:「那就製成牛肉乾好了。」待牛弘坐定後,其妻又提此事說:「小叔子把牛射死了!」顯得非常著急,認為是件大事,不料牛弘隨口又說:「已經知道了。」他若無其事,繼續讀自己的書,其妻只好不再說什麼。

明代著名作家馮夢龍評點此事說:「冷然一句話掃卻了婦道人家將來多少唇舌。」想要擺脫瑣事帶來的煩惱,最好的辦法就是放寬心胸,如牛弘一樣,不問「閨」中瑣碎之事。

人生的煩惱多半是自己尋來的,而且大多數人習慣把瑣碎的小事放大。其實,「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自然的威力,人生的得失,都沒有必要太過計較,太較真了就容易受其影響。因此人們才說魔鬼不在心外,而在自己心中。就像王陽明說的:「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這樣看來,敵人就在自己心裡,自己的煩惱痛苦也就是自己的心魔,能將其降伏者,也只有我們自己。你如果能降伏心中的魔鬼,自然能像王陽明那樣活出輕鬆洒脫的「狂者胸次」。

做到中正平和,關鍵在於慎獨

澄嘗問象山在人情事變上做功夫之說。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變,則無事矣。喜、怒、哀、樂非人情乎?自視、聽、言、動以至富貴、貧賤、患難、死生,皆事變也。事變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謹獨』。」

弟子陸澄曾就陸九淵在人情事變上下功夫的學說請教於王陽明。

王陽明回答說:「除了人情事變,世界上再沒有別的事了。喜、怒、哀、樂難道不是人情嗎?從看、聽、說、做,再到富貴、貧賤、患難、死生,都是事變。而事變都只在人情里體現,它的關鍵是要做到『中正平和』,而『中正平和』的關鍵就在於『慎獨』。」

所謂「慎獨」,是指人們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自古以來,慎獨都被視為人們進行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

對於慎獨,《大學》將其與「誠」結合起來:「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大意是說,君子應內外一致,不自欺欺人。對待壞的東西要像厭惡腐臭氣味那樣,將其除掉;對待好的東西要像喜歡美麗的顏色那樣,力求得到。君子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做到不自欺;而小人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什麼壞事都敢幹。一旦見到有道德的君子在旁邊,馬上遮掩,偽裝良善。這樣表裡不一,毫無益處。要知道,一個人內心的誠意有多少,從他的外表很容易就能體現出來。因此,人們務必在任何時候都謹慎、嚴格地要求自己,形成自覺的高尚的品質。

元代大學者許衡有一天外出辦事,因為天氣炎熱,走到半途時口渴難耐,正好路邊有一棵梨樹。行人們紛紛去摘梨解渴,只有許衡一個人不為所動。

這時,有人問他:「這麼熱的天,你一點也不口渴嗎?」

許衡說:「我其實很渴。」

那人又問:「既然口渴,那你為什麼不去摘梨吃呢?」

許衡回答說:「那不是我的梨樹,我怎麼可以隨便亂摘梨吃呢?」

那人笑他迂腐:「現在世道這麼亂,管它是誰的梨呢。」

許衡笑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兩相比較,不難發現:那些摘梨的行人就像《大學》中所說的「小人」一樣,在無人監督的時候,什麼壞事都敢做,並不以為然。而許衡卻能秉持「慎獨」的精神,不去做那些違背內心良知的事情,因此他擔得起「君子」這個稱號。

現實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一些人在眾人面前講究衛生,獨自一人時卻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一些人在有警察執勤的時候就遵守交通規則,一旦路口無人值守就亂闖紅燈……這些現象都表明:一個人在沒有外在監督而獨處的情況下,嚴於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獨」是十分必要的。

《中庸》上說:「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君子戒慎恐懼自己有什麼狀況沒有看見與聽見,內在的盲點常會在陰暗處更鮮活,細微處更顯著,因此君子更要慎重承擔自己具有獨立性的生命,不要懷著任何不良心態而自毀自棄。只有修養「慎獨」的功夫,才能避免心靈陷入悔恨和痛苦之中,保持內心的中正平和,這也是王陽明倡導「慎獨」的根本原因。

坦然面對誹謗

問:「叔孫武叔毀仲尼,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毀謗?」

先生曰:「毀謗自外來的,雖聖人如何免得?人只貴於自修,若自己實實落落是個聖賢,縱然人都毀他,也說他不著;卻若浮雲掩日,如何損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個象恭色庄、不堅不介的,縱然沒一個人說他,他的惡慝終須一日發露。所以孟子說:『有求全之毀,有不虞之譽。』毀譽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爾。」

有人問王陽明:「《論語》中記載叔孫武叔誹謗孔子,為什麼聖人孔子也避免不了被人誹謗呢?」

王陽明說:「誹謗是從外面來的,即使是聖人也不能夠避免。人貴在自我修養,假若自己確確實實是個聖賢之人,縱然別人都來誹謗他,也不會對他有任何損害,就好像浮雲遮蔽太陽,浮雲怎麼可能對太陽的光明有所損害呢?假如一個人只是表面端莊,而內心醜惡,即使沒有一個人說他,他的醜惡,總有一天也會暴露出來的。所以孟子說:『有求全之毀,有不虞之譽。』誹謗、讚譽是外來的,怎麼能避免?只要能自我修養,外來的毀譽就算不了什麼。」

王陽明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之後,誹謗和議論他的人越來越多。關於原因,有人認為王陽明的功績越來越大,權勢也越來越大,天下嫉妒之人就越來越多;也有人認為王陽明的學說越來越普及,所以為宋朝的學者爭辯的人越來越多;等等。但王陽明對誹謗和議論並不在意,只是一心一意地修養自己的心性,盡心儘力地傳承「致良知」的思想。他深知「濁者自濁、清者自清」的道理,即當謠言、誹謗來臨的時候,不需要汲汲務求去澄清,只需要自己心境坦蕩,謠言、毀謗自然不攻自破。

莊子在《莊子·齊物論》中寫道:「所謂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謙,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意思是說,至高無上的真理是不必稱揚的,最了不起的辯說是不必言說的,最具仁愛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愛的,最廉潔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謙讓的,最勇敢的人是從不傷害他人的。總之,真理完全表露於外那就不算是真理,逞言肆辯總有表達不到的地方,仁愛之心經常流露反而成就不了仁愛,廉潔到清白的極點反而不太真實,勇敢到隨處傷人也就不能成為真正勇敢的人。能具備這五個方面的人可謂是悟到了做人之道。

真理不必稱揚,會做人不必標榜。真正有修養的人,即便面對誹謗也是極有君子風度的,他們會以坦然的心境面對誹謗。

蘇軾因「烏台詩案」入獄,一年後,皇帝為了試探他是否有意謀反,特意派一個太監裝成犯人入獄和蘇軾在同一個監牢。

白天吃飯時,太監用言語挑逗他,蘇軾牢飯吃得津津有味,答說:「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夜裡,他準備睡覺,太監又撩撥道:「蘇學士睡這等床,豈不可嘆?!」蘇軾不理不睬,倒頭就睡,而且鼾聲大作。

第二天一大早,太監推醒他,說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險至極啊!蘇軾晚上若有不能安睡的異樣舉動,太監就有權照諭旨當下處死他!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蘇軾是君子,當然能夠坦蕩蕩了。而要做到坦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也應努力做一個坦蕩蕩的君子,努力修養自己的心性,讓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夠踏踏實實地睡覺。

在現實生活中,言來言去,自難免失真之語。誹謗就是失真言語中的一種攻擊性惡意傷害行為。俗語云:「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也許,在很多時候,誹謗與流言並非我們所能夠制止的,甚至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流言。而我們對待流言的態度則顯得尤為重要,正如美國前總統林肯所說:「如果證明我是對的,那麼人家怎麼說我都無關緊要;如果證明我是錯的,那麼即使花十倍的力氣來說我是對的,也沒有什麼用。」這與王陽明對待誹謗的態度——遇謗不辯——如出一轍。

用坦然的心態來應對誹謗,濁者自濁、清者自清,誹謗最終會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這是我們從聖人思想中擷取的智慧之花,在現實生活中,擁有「不辯」的胸襟,就不會與他人針尖對麥芒,睚眥必報,這才是擁有聖人智慧的表現。

當下最大:飢來吃飯倦來眠

一友自嘆:「私意萌時,分明自心知得,只是不能使它即去。」

先生曰:「你萌時,這一知處便是你的命根,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王陽明的一個朋友曾經對他感嘆道:「內心萌發私意的時候,我的心裡明明很清楚,只是不能夠馬上把它剔除掉。」

王陽明引導朋友說:「私慾萌發的時候,你能感覺到,這是你立命的根本;而當下就能立刻把私慾消除,就是立命的功夫。」由此可見,王陽明深知當下的力量,認為把握住當下的每分每秒,就已經是「致良知」了。

如何把握當下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認認真真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上學的時候上學,該玩耍的時候玩耍,該上班的時候上班,不刻意去追尋日常瑣事背後的根源。若能做到這些,你自然能遠離煩惱,為生活增添歡樂。總之,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都是眼下最重要的。

一天,有源禪師去拜訪大珠慧海禪師,請教參禪用功的方法。他問慧海禪師:「禪師,您也要用功參禪嗎?」

禪師回答:「用功!」

有源又問:「怎樣用功呢?」

禪師回答:「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有源不解地問道:「如果這樣就是用功,那豈不是所有人都和禪師一樣用功?」

禪師說:「當然不一樣!」

有源又問:「哪裡不一樣呢?不都是吃飯睡覺嗎?」禪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好好吃飯,有種種思量;睡覺時不好好睡覺,有千般妄想。我和他們當然不一樣。」

的確,認認真真地干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便是用功。認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生活姿態,是一種對生命歷程完完全全地負起責任來的生活姿態,是一種對生命的每一瞬間注入所有激情的生活姿態。能夠把握住當下,自然能認認真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仔仔細細扮演好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

正如小樹一樣,你看不到它如何成長,但是它沒有一刻不處於成長變化中,假如它有一秒鐘不成長或不變化,那麼第二秒、第三秒乃至永遠都不會成長或變化。

由此可見,當下的每一步都是未來的階梯,當下的每一步都重要於昨日、明日,因而我們應更加看重腳下,看重頭頂的晴空。要知道,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當下」才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好的禮物。

人生無常,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能預料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把握當下,珍惜擁有。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餓了吃飯,渴了飲茶,不為昨天的事犯愁和追悔。按照王陽明說的「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做好當下力所能及的事情,避免下一刻還要為上一刻的過失煩惱,使人生一直處在為過去煩惱的痛苦之中。

順其自然,不做超出條件的事

問:「孔門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禮樂。多少實用?及曾竹說來,卻似耍的事。聖人卻許他,是意何如?」

曰:「三子是有意必。有意必,便偏著一邊,能此未必能彼。曾點這意思卻無意必。便是『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無人而不自得矣』。」

弟子陸澄問道:「孔子的弟子談志向,子路、冉求想從政,公西赤想從事禮樂,多少都還有實際價值。曾晳所說像是鬧著玩的,孔子卻很讚賞他,這是為什麼?」

王陽明回答說:「這是因為子路、冉求、公西赤三個人的志向都有點主觀猜測、武斷絕對,有了這兩種傾向,就會執著於一個方面,能做這未必能做那。曾晳的志向卻沒有這兩種傾向,只是『順其自然行事,不做超出條件的事,身處夷狄,就做在夷狄能行之事;身處患難之中,就做在患難中能行之事,因時因地制宜,這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怡然自得』。」這其實也是告誡人們要順其自然地生活,即不要做出超出自身條件的事來,以免招致失敗和痛苦。

人生百年,能夠完全順著自己的想法而來的事情不多,所以先人說「不如意之事十有**」,我們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有些挫折、失敗不是個人力量所能左右的,而在這些不如意的事情發生後,唯一能使我們的心靈保持平靜的方法就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強迫自己去做超出自身條件的事。

陶淵明曾說:「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一個睿智之人是不會終日抱著憂慮而愁眉不展的。著名作家林清玄也說過:「在人生里,我們只能隨遇而安,來什麼,品味什麼,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就像我昨天在一個朋友家裡喝的茶真好,今天雖然不能再喝那麼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連茶也沒有,喝白開水也是很好的事呀!」無論生活在什麼環境下,豁達之人都會用樂觀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

順其自然地生活,人們才能夠輕鬆地挫敗生活中遭遇的困難。

建設迪斯尼樂園時,迪斯尼先生為園中道路的設計大傷腦筋,所有徵集來的設計方案都不盡如人意。迪斯尼先生無計可施,一氣之下,他命人把空地都植上草坪後就開始營業了。幾個星期過後,迪斯尼先生出國考察回來,看到園中幾條蜿蜒曲折的小徑和所有遊樂景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時,不覺大喜過望。他忙喊來負責此項工作的傑克,詢問這個設計方案是出自哪位建築大師的手筆。傑克聽後哈哈笑道:「哪來的大師呀,這些小徑都是被遊人踩出來的!」

努力追求,不得其道,順其自然,反而渾然天成。生活中似乎有一雙無形的手,操控著世間的一切。它就像是一個頑皮的孩子,你越是挖空心思去追求一樣東西,它越是想方設法不讓你得償所願,而當你放下心中的執念,聽從命運的召喚時,許多事情反而會水到渠成。

生命是一種緣,是一種必然與偶然互為表裡的機緣。許多事情無法為人事所掌控,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命運的機緣,充滿著無限的奧妙。面對生活的困境和內心的煩惱,我們若能順其自然,不去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靜下心來,世間的一切煩惱與憂愁也將煙消雲散。

保持「隨時」、「隨性」、「隨喜」的心境,順其自然,以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來面對人生,我們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順其自然者,當成大器。這正是王陽明所推崇的「狂而不狷」的修身養性之道。

我心光明,同流世俗不合污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王陽明臨死前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回顧他的一生,少年時便立下大志,勤讀詩書。初入仕途被人陷害,貶謫龍場三年,飽嘗人間之苦,身心俱受打擊,卻也在此悟道,受用一生。而後頻頻得志,名震天下,桃李滿布天下。王陽明的一生波折與榮譽共生,他認為自己這一生不愧對百姓,不愧對國家,了無遺憾。

王陽明能夠如此從容不迫地面對死亡,是因為他的一生雖同流世俗但並沒有合污,是因為他一直在辛勤地付出,一直在為百姓和國家鞠躬盡瘁,真正實現他「狂而不狷」的狂者胸次。

古語道:「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意思是說,處在太平盛世,待人接物應嚴正剛直;處在天下紛爭的亂世,待人接物應隨機應變、圓通老練;處在國家行將衰亡的末世,待人接物要方圓並濟。對待善良的君子,態度應當寬厚;對待邪惡的小人,態度應當嚴厲;對待一般平民百姓,態度應當寬嚴並用。

身處污濁環境中時,我們如果能保持「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操守,能從容淡定、不失自我便不需急於撇清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這是真正的狂者胸次:同流世俗而不合污。

孫叔敖原來是位隱士,被人推薦給楚莊王,三個月後做了令尹(宰相)。他善於教化引導人民,因而使楚國上下和睦,國家安寧。有位孤丘老人很關心孫叔敖,特意登門拜訪,問他:「高貴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嗎?」孫叔敖問:「您說的三怨是指什麼呢?」孤丘老人說:「爵位高的人,別人嫉妒他;官職高的人,君王討厭他;俸祿優厚的人,會招來怨恨。」孫叔敖笑著說:「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胸越謙卑;我的官職越大,我的**越小;我的俸祿越優厚,我對別人的施捨就越普遍。我用這樣的辦法來避免三怨,可以嗎?」孤丘老人感到很滿意,於是走了。

孫叔敖按照自己說的做了,避免了不少麻煩,但也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幾次被免職,又幾次復職。有個叫肩吾的隱士對此很不理解,就登門拜訪孫叔敖,問他:「你三次擔任令尹,也沒有感到榮耀;三次離開令尹之位,也沒有露出憂色。我對此感到疑惑,現在看你的氣色又是如此平和,你的心裡到底是怎樣想的呢?」孫叔敖回答說:「我認為官職爵祿的到來是不可推卻的,離開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決於我自己,因此才沒有覺得榮耀或憂愁。況且我也不知道官職爵祿是應該落在別人身上呢,還是應該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別人身上,那麼我就不應該有,與我無關;落在我身上,那麼別人就不應該有,與別人無關。我的追求是隨順自然,悠閑自得,哪裡有工夫顧得上什麼人間的貴賤呢?」肩吾對他的話很欽佩。

孫叔敖沒有被免職和復職的風波擾亂心緒,他始終保持物來則應,物去不留的淡然心境。為人處世,我們確實需要一顆方正的心。有圓無方,則謂之太柔,太柔之人缺筋骨,乏魄力,少大志,在生活中難以有大作為;但若有方無圓,則性情太剛,太剛則易折。

「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雖有其清高自傲,但很多時候只能換來屈原式的含恨離世或是文人式的抑鬱不得志。與之相較,同流世俗而不合污,周旋塵境而不流俗或許是更加明智的選擇。這是推崇「狂者胸次」的王陽明所認可的修身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黎明前的陽光 的精彩文章:

TAG:黎明前的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