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為何是王安石?誰造成了靖康之變?開田故歲收,種果今年嘗

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為何是王安石?誰造成了靖康之變?開田故歲收,種果今年嘗

靖康之難,一個極其富強的宋王朝,突然崩盤,絕大多數人尚未來得及反應,就已經迅速跌落至谷底。這其中既有一些客觀原因,但更多的是人為因素造成,靖康之難到底是誰造成的禍害,這個話題在南宋以後一直都很熱門。漢式帝國結構發展到宋代日趨完善,組織能力更加強大,所以宋朝創造出漢唐都遠遠不能望其項背的文明高峰,但仍有其缺陷,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抗大風險能力。封建領主制民族將主權分散到許多個層疊的領主單元,所以組織能力很差,但其中一個甚至幾個領主的損毀都不會造成全盤崩潰。而龐大的漢式帝國雖然組織能力奇強,但是高度統一的主權形式也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里,一旦被敵軍攻克國都,整個國家都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

當失去遼帝國這個活長城又錯信郭藥師時,河北軍再也無法像百餘年前的潘美、李繼隆那樣抗擊彪悍的女真鐵騎了。而本來更加強大的陝西軍,被牽制在廣袤的西夏邊境上,又突然失去了童貫這個主心骨,雖然也派出了一些部隊救援中原,但始終沒有對金軍形成有效攻勢,甚至被瀕死的西夏人鹹魚翻身,戰線東移了不少。  順便說一句,有些人說宋朝「守內虛外」,為了維護封建獨裁統治,不信任邊將,把兵力都集中在都城,所以邊防軍戰鬥力差。但是我們已經看到,宋初的精兵集中在河北,後來在陝西,東京只有一些內衛、儀仗部隊,靖康之難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正是都城守御虛弱,邊防精銳來不及救援造成的。「守內虛外」的說法有,但恰恰是錯誤的。

當然,除了這些客觀原因外,更多的是人為因素。類似情況發生在羅馬、波斯、大明身上的時候,都是這些帝國自身走入弱勢,實難支撐的時刻。而宋帝國卻是在經濟、軍事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主動崩盤,則不得不認為人為因素更多於客觀因素。靖康禍首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童貫,這位宦官王確實在陝西戰場立下大功,但他為了立更大的功,挑唆藝術家皇帝違背祖宗家訓,挑開宋遼戰端,自己創造了無數令人瞠目的紀錄,也將文明葬送在了巔峰。而他的同夥蔡京、王黼、趙良嗣包括宋徽宗也都是主要責任人。

當然,這些人是直接責任人,但這一群思維方式奇特的人是怎麼掌握國家大權的?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現在有些人把禍首認定為宋太祖、宋太宗,認為是他們閹割了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造成了靖康之禍。甚至有人把責任扣在孔夫子頭上,認為是儒學造成了漢民族的「文弱」。我還遇到過有人說是朱熹的理學造成的(註:朱熹在靖康之難三年後才出生)。為什麼靖康之難這麼重大的一個歷史教訓,到我們的時代突然變得這麼混亂,會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嚴肅的一個問題信口雌黃?事實上,南宋以後人們對靖康之難進行了深刻的總結,並且基本認定其禍首就是——王安石。

熙寧變法我們前面一直沒有說清,因為現在才是說清的時候。熙寧變法的具體內容完全正確,大多進入宏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也是現代國家具體採用的經濟政策,王安石的奇才堪與沈括、牛頓比肩。但是他試驗這些工具的時候方式太過於激進,對經濟的一時傷害尚在其次,而這場變法造成的「新舊黨爭」才是靖康之難的主源頭。王安石除了千年不遇的卓越才華外,還擁有極高的人格,但非常遺憾的是他提拔的人卻沒有一個好東西。曾布、呂惠卿這些人不是真正的改革家,而是企圖打著改革的名義攉取政治利益的投機分子。《宋史奸臣列傳》中共有21人,其中14人在北宋,這其中又有12人都是新黨人士。大家注意,「新黨」、「舊黨」這樣的辭彙並非所謂舊黨人士發明,而是新黨人士在朝廷內部人為劃分出的陣營,政治投機商們便通過這樣的陣營打擊異己,提拔自身。宋神宗年輕時信任王安石,是新黨的支持者,後期非常後悔,轉而支持舊黨。而其後執政的皇帝、太后在新黨和舊黨之間反覆切換,將黨爭的風氣推向了高潮,而最令人遺憾的是,最後的勝利者仍然是新黨:宋徽宗。

王安石最大的外在特點是生活上的極度不修邊幅。據說,他長時間地不換洗衣服,長時間地不洗臉、不漱口、不洗澡,他的外套上到處都是湯汁油漬汗跡等污斑。在古印度和古埃及的傳說中,有美女天生不用洗澡,身上常新常香者。但沒有任何資料表明王安石屬於此天生麗質一類。另外,宋人喜歡飲酒。於是,這種飲食習慣和上述衛生習慣相結合,產生的後果可以想見。好在當時的王安石已經具有了極高的官聲與文名,這種出現在常人身上肯定會令人無法忍受的不修邊幅,反而給他增加了新的魅力。史書記載說:「時人咸謂其賢。」就是說,人們普遍認為王安石是了不起的高人。就此,另有記載說:士大夫以不能結識王安石為最大的憾事。

有很多事情證明王安石對飲食的要求極其簡單——不管什麼東西,能吃飽就好。

有一次,仁宗皇帝在皇家宮苑裡宴請一些臣子。當時,做了一個輕鬆的規定:任何人都必須自己到御池中去釣魚,然後,由御廚用釣上來的魚。做每個人想吃的菜。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愉快的提議,大家興緻勃勃地拿著魚鉤和魚餌去釣魚。只有王安石,心不在焉地坐在一張檯子前,在沉思中,一粒一粒地把眼前盛在金盤子里的球狀魚餌全部吃光。最後,在眾人的一片驚訝聲中,他表示自己已經吃飽了,雖然不知道吃的是什麼。

因為這件事,讓宋仁宗誤以為王安石是一個虛偽矯情的偽君子。皇帝的理由是:一個人可以不喜歡釣魚,也可能會在漫不經[注: 不經 拼音: 解釋: 1.不合常法。 2.謂不見於經典,沒有根據。 3.謂近乎荒誕,不合常理。 4.不禁;禁受不起。心中想錯吃了幾粒魚餌,但他不可能稀里糊塗地吃掉整整一盤子魚餌。我們知道,在西方文化史中,常常記載當一些哲人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會產生許多稀奇古怪的舉動。對此,只能由每個人作出自己的判斷了。

還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與王安石的夫人聊天。王夫人抱怨自己根本無法知道相公究竟喜歡吃什麼菜。那位朋友很奇怪,他覺得王安石特別喜歡吃鹿肉絲。原因是,當天中午吃飯時,他親眼看到王安石將一盤鹿肉絲吃得乾乾淨淨。王夫人問道:「那盤鹿肉絲當時放在什麼位置?」朋友回答說:「在王安石眼前。」王夫人說:「那你們明天把鹿肉絲放得遠一點試試。」第二天吃飯時,大家將鹿肉絲放得遠了一點,將另外一盤菜擺在王安石眼前。結果,王安石將眼前的那盤菜,同樣吃得乾乾淨淨。飯後大家問起來,他根本不知道剛才桌子上還有一盤鹿肉絲。

不僅是吃飯,在衣著上也大致如此。一次洗澡時,王安石的一個朋友用一件乾淨的衣袍,換走了王安石的臟衣服,想看看他有什麼反應。誰知,王安石根本沒反應,穿上就是。人家問他穿的是誰的衣服,他茫然不知衣服已經換過了。

王安石小時候喜歡讀書。而且「一過目終身不忘」。寫文章時下筆如飛,初看似不經意,完成後,讀者無不嘆服其精妙。而且他口才極好,史書記載說:王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辯博濟其說」。據說,他經常能夠在眾多反對者面前,旁徵博引,雄辯滔滔,自圓其說而令人啞口無言。最後,他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果於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就是說,這是一個慷慨果敢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對自己非常自信,立志要改造這個世俗的世界。

名人介紹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

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紹聖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 ,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哲學上,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學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短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 王荊公體。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

《道人北山來》原文翻譯及賞析

道人北山來,問松我東岡。舉手指屋脊,雲今如此長。

開田故歲收,種果今年嘗。告叟去復來,耘鋤尚康強。

死狐正首丘,遊子思故鄉。嗟我行老矣,墳墓安可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有道人從我的家鄉北山過來,我問家鄉東崗的松樹長得怎麼樣了?道人舉手指著屋脊,對我說現在有這麼高了。

新開的田地去年豐收了吧,種的果樹結的果子今年也品嘗上了吧?我對道人說我出來還要回去,從事農業勞動我的身體還健康強壯能幹。

死的狐狸頭正對著出生的小山丘,我這個在外飄零的遊子也思念自己的故鄉。慨嘆我即將老去了,我墳墓所在地的家怎麼能忘呢!

注釋

①耘鋤:原意除草、鬆土的鋤頭,代指農業勞動。

②死狐正首丘:有說狐狸死的時候,頭會正對著出生的小山丘。

【作品鑒賞】

《道人北山來》描寫問松樹的情況,表達了作者遊子思鄉之情及追求

像松樹一樣高風亮節的情操王安石通過問話,表達了自己遊子思鄉之情,更通過問松樹的情況,側面反映出作者自己內心追求像松樹一樣高風亮節的情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360網 的精彩文章:

他的一切竟然是為了撈官做?李白為何愛當上門女婿?儒生不及遊俠人,白首下帷復何益!
唐寅為什麼叫唐伯虎?唐寅是哪個朝代的詩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TAG:語文360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