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什麼情況下,說「對不起」反而更糟糕?

什麼情況下,說「對不起」反而更糟糕?

被拒絕從來不是件好玩的事,但如果拒絕你的人同時還向你道歉的話,那就更不好玩了。雖然聽上去很反直覺,但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團隊卻證明了這一點。


研究員Gili Freedman稱,「很多人研究過被拒絕者所受到的影響,但很少有人研究過拒絕者的看法。我們就想在研究中了解拒絕者道歉的頻率,以及道歉對被拒者的營銷。」


他們在研究中寫道,「在三組實驗中,道歉都會讓被拒者感到更加受傷,而且他們會覺得自己有必要對拒絕者表示原諒,但其實他們並沒有辦法真正原諒對方。」

什麼情況下,說「對不起」反而更糟糕?


第一組實驗研究了人們在拒絕別人時道歉的頻率有多高。實驗對象需要寫出自己拒絕假想人物泰勒的邀請時會說的話,泰勒的邀請包括約會,跟同事共進午餐或做租房是由。研究者發現,39%左右的參與者會在拒絕時使用「對不起」這句話。


第二個實驗研究了拒絕時道歉會不會帶來更多攻擊性行為。實驗助手假裝成參與者,真正的實驗對象需要向助手發出邀請,助手會拒絕他們。有的助手會向他們道歉(說「對不起,我不想跟你共事」),有的則直接拒絕,不道歉(說「我不想跟你共事」)。真正的參與者可以選擇是否報復助手,報復手段是讓助手喝辣椒水(他們不會真喝下去的)。被拒者事先被告知,拒絕他們的人不喜歡吃辣。研究者發現,拒絕時道歉的助手被遞辣椒水的頻率更高。


在第三組實驗中,參與者需要觀看別人被拒絕的視頻,視頻中的拒絕者有的會道歉,有的不道歉。參與者認為,拒絕時道歉的人反而顯得更不真誠。Freedman說道,「參與者認為,假如他們被拒絕時,對方還向他們道歉,他們就會覺得自己需要表示原諒對方,但其實並沒有準備好原諒拒絕者,所以這反倒會讓他們感到更不舒服。」

在拒絕時道歉,會給人一種「對不起,我不抱歉」的印象。生活與關係教練Jonathon Bennett在郵件中寫道,「很多人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道歉的人其實並沒有歉意,他們只是為了顯得禮貌或者減少自己的負罪感。這時候他們的道歉就會顯得虛假自私,反倒讓情況更糟糕。另外,真正的道歉是為了修復關係,所以很多人會想:『如果你真覺得抱歉的話,為什麼還要拒絕我呢?』所以那樣的道歉就成了空話。」


那麼,拒絕別人時該怎麼說話比較合適呢?研究者將繼續研究探討。與此同時,Bennett則建議人們在保持禮貌的同時也要直接一些。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蛋奶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ALIA HOY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宗教為何不會消亡,科學無法打敗它?
科學家發現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的原因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