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來救救凋零的傳統功夫

誰來救救凋零的傳統功夫

曾讓洋人感到神秘、國人引以自豪的中國傳統功夫目前正面臨著寒冬,在其實戰性備受質疑之餘,逐漸失去了廣大習武者的信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將以美麗的傳說和文化符號的身份走進歷史的博物館。它的功能將實現歷史性的轉變,由歷史上的搏擊為主變為健身、娛樂為主。這樣的結局對於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來說,無疑是一種難言的悲哀。

讓人悲哀的不僅僅是這種結局,更是人們對於傳武的片面的、無知的認識!

無論是廣大的武術愛好者,還是各媒體的名嘴評論家,在談論當今武術缺乏實戰性的時候,異口同聲地把原因歸結為練功不刻苦、缺少對抗訓練、不能與時俱進三個方面。不錯,這三個方面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最根本的原因卻很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傳承的問題!這也是廣大傳武習練者最忌諱、最不願談及也不會相信的問題!

大家不相信、不承認傳承有問題也是情有可原的。每個人在學藝時都經歷過了師父、老師們洗腦般的教育,把自己的祖師、師爺、師父視若神明,把自己的所學看做天下第一,再加上武打影視、武俠小說的渲染,誰還會懷疑自己所學、所練的東西本身就有問題呢?更何況國人的虛榮心和名利感都比較強,沒有品牌的都在千方百計造個假牌子,有牌位的更是天天刷金、日日燒香,自省二字談何容易?

然而事實畢竟是事實,不敢面對現實、沒有求實的精神,等待自己的必將是被淘汰的結局!

我這樣說並不是無根據的信口雌黃。

請諸君想一想,中國傳統武術的理念和修鍊方式是否與道家思想有著極深的淵源?雖然本人水平有限,但我深知陰陽理論對於修鍊功夫的極端重要性。經過幾千年的實踐和沉澱,傳統功夫在功法和技法方面都已經非常成熟,只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這些本已成熟的東西卻未能得到系統的、真正的傳承,替而代之的是一些表面上的、花里胡哨的東西。

傳武斷流在元明。元朝禁武、明初屠將,不斷流才怪。明朝戚繼光總結的用以訓練軍隊的拳經三十二勢里強調了「站勢」,介紹了「站勢」的要領和各個「招式」的應用。但是裡面沒有其他諸如身法、步法、發力等功法的說明,其實這些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東西,是戚繼光不想外傳這些功法、還是當時的練功方法僅限如此,我不得而知,反正戚家軍賴以取勝的似乎是嚴明的軍紀和鴛鴦陣。作為古代的民族英雄,我不敢隨意評論,這裡僅借用拳經三十二勢稍加分析,說的對與錯請諸君勿怪!

後來的太極拳,就是借用了拳經三十二勢作為招式,逐步又演化成各種套路,這不知是屬於進步還是倒退?

清末民初,武術界盛興創編套路之風,真可謂百花爭艷、百家爭鳴。甚至出現了初級套路、中級套路、高級套路之說,亦不知這是否屬於不得綱領、本末倒置?

有人曾說練傳統套路實用,新編套路不實用,我覺得挺可笑,似乎誰能拿套路去實戰一樣。

我好像聽說,每個門派、拳種的創始人都比較厲害,起初他們的套路都不多,也簡單,但是都注重功法練習。傳來傳去不知為什麼,就像母豬下崽一樣,套路越來越多、越來越長、越來越複雜,而實戰能力卻越來越低!

說了這些,您也許能明白我的意思:傳統武術真正有用的東西在市面上基本失傳了,絕大多數人練的只不過是冠以傳統名字的套路而已,而其功法有的也未必合理,有的不完全符合陰陽之道、更談不上健身實戰。不信你想想,練太極的站著不動推手是否是講陰陽?陰陽不也是動與靜、虛與實、進與退的統一嗎?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和運用了陰陽理論?有的人機械地理解外三合,把自己練成了木偶一般,又怎能談應用?至於武術協會組織的那些表演比賽、段位考試更是不著邊際,充其量是名利與娛樂而已。

有些人確實是名師所授,有門有戶,脈絡清晰,歷史上祖師也確實很有名氣,但為什麼自己卻只能練不能用或者是用非所練呢?一方面,一個有成就的習武人不僅需要有極高的天賦悟性和緣分機遇,而且需要勤奮好學、執著追求,也需要自己的師父能做會教。人與人的差別是很大的,所以說不是每個人都能滿足這些條件,人人都能得到真諦、都能成為高手。一個道理講不明白、一個意思領會不透、一個感覺體悟不到,效果就會大相徑庭。練武的人越來越多,高手卻越來越少,很重要的就是傳承的原因。另一方面,有些人的名氣也是虛傳和炒作出來的,名不副實的事見怪不怪。

有人說傳統武術已經過時了,洋人的玩意兒、現代的東西更科學、更實用。我要說,相對而言外國人更務實、不玩虛的,這是事實;西方人的身體素質好、好鬥也是事實,但是在功夫方面用科學二字來概括他們尚不確切,因為人體科學在某些方面古人不比今人差,我們也不比洋人落後。中國古代早已形成的人體科學理論在目前也無法完全解釋清楚,外國人都在學習研究我們的中醫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們不要盲目地崇洋、崇今!

現代搏擊和洋拳有他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研究。比如泰拳的格鬥姿勢和身法,在打鬥前防護得很嚴密,可以說以逸待勞,讓人覺得無處下手。但現代的東西也不是處處都那麼合理、完美。我見過一些現代搏擊的訓練視頻,有的就很可笑。譬如說雙手帶著拳套護於面前阻擋對方的進攻,這就是扯淡。帶上拳套在所謂的擂台上這樣做可能有效果,摘了拳套街頭巷戰你再這樣試試看!還有些人一味地玩命打沙袋、打輪胎,教練在旁邊喊「發力」,他知道什麼叫發力嗎?有的腰裡拴著橡皮帶拚命往前奔,似乎是在練耐力和爆發力。這種訓練方式就是科學的?我看活脫就是對野獸的訓練模式。跟他們講放鬆、講整合,恐怕只能從字面上來理解,甚至根本就不會相信這些。

也許有人會說他們這樣練法能練出成績,他們都能打。我要說,同樣的苗子、同樣的訓練時間、同樣的訓練條件、同樣的打鬥經驗,練真正傳武的不比練現代搏擊的差,而且練傳武的絕對不會不到四十歲就喊老、年紀輕輕的就弄了一身傷殘。

比武不能光看輸贏,也要看個人的身體素質和訓練情況。在學功夫方面,功法比實戰經驗更重要,經驗可以慢慢積累,而功法的優劣及修鍊的程度則決定了一個人將來能達到的層次。

真正的傳武已不多見,但是他們與目前的形勢格局不太入流,也沒有多少人相信這些,更沒有多少人去關心、挖掘、發揚這些,更多的人喜歡用一根筋想事;更多的人喜歡天天過清明節——口口聲聲不忘做古的人。

誰來救救凋零的傳統功夫?!

敬請大家關注印象乳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印象乳山 的精彩文章:

TAG:印象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