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媽媽忙,孩子送老家,導致孩子語言、認知、社交行為弱

媽媽忙,孩子送老家,導致孩子語言、認知、社交行為弱

前兩天,門診來了一個2歲朋友,媽媽特著急、也很心疼孩子,就診理由是下一級社區醫院給孩子體檢,評估孩子語言、認知、理解、精細動作少、社交行為弱等。隨後推薦來我們醫院,我和孩子熟悉過程中,媽媽傾訴:「很內疚,對不起孩子,工作忙,作為單親媽媽,既要工作,又要帶2個孩子,實在忙不開,就把小的孩子送回老家,中間輾轉3家親戚照顧孩子;老家條件不好導致孩子極度瘦,營養跟不上;最關鍵孩子2歲了,還不會說話。社區評估之後,初步考慮孩子是自閉症患兒,神經心理發育在1歲半左右。」這下媽媽內心防線徹底奔潰了,說日後再苦再難,都把孩子帶身邊。

媽媽忙,孩子送老家,導致孩子語言、認知、社交行為弱

我勸導著媽媽、也盡量從媽媽口中得知孩子的一些信息,同時在觀察孩子;我發現孩子膽小、沒有安全感;做遊戲當中,孩子先去看媽媽的眼神,得到媽媽的許可之後,嘗試著摸玩具;看我也不阻止,便放心的玩起來。

熟悉之後,孩子的眼神交流、行為配合也多了起來;後來走到我的電腦前,用手摸滑鼠、鍵盤;看我起身不在,自己坐到電腦前,有模有樣模仿打字。通過將近45分鐘的觀察、玩遊戲,我告訴媽媽:「孩子很聰明,並非自閉症患兒、智力也沒有問題;問題的關鍵點是:孩子平時的語言環境弱,辭彙量少,導致孩子認知、理解弱。這段時間和孩子多講、多說。」囑咐媽媽兩個月再帶孩子來複診。」

媽媽忙,孩子送老家,導致孩子語言、認知、社交行為弱

在門診,見到太多送老家、或者家長忙保姆帶孩子,錯過孩子語言、認知、神經心理的關鍵期,尤其小男孩的語言普遍比女孩晚。家長要多和他說話,堅持大量輸入辭彙,幫助他積累信息,為語言能力發展打下基礎。有了語言基礎,孩子的認知水平自然也迎刃而解。

在人的一生中,1-5歲是最有語言才能的時期,要多給孩子提供聽的環境,提高說的機會,儘早與寶寶交流,抓住語言的學習關鍵期。

1-3歲是孩子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時期,5歲是孩子學習書面語言的第二個關鍵時期,而6歲是孩子掌握語言辭彙能力的第三個關鍵時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

0-10個月:儘可能和寶寶多說話,激發他的學習興趣。在與寶寶交流時,你的語言要準確、清晰、緩慢,科學地多次重複,糾正他不太清楚的發音,引導寶寶逐步說清楚。

11-12個月:大部分寶寶都能開口說話了,這證明寶寶真正的學習已經開始。引導他模仿你們所說的話,盡量與寶寶對話,增加辭彙量。要知道,大量豐富的辭彙是語言的基礎。

媽媽忙,孩子送老家,導致孩子語言、認知、社交行為弱

1-2周歲:寶寶的交流和理解能力迅速增強,你應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寶寶說話,盡量引導寶寶說話,並教他準確和標準的發音。

2-3周歲:你應儘可能用規範的語言和寶寶說話,多給他講故事、念書、念詩歌等,鼓勵寶寶自己看書,和他一起讀故事、念兒歌,並引導他自己講故事,和他一起進行語言表演等,提升他的語言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病,如何幫孩子戒癮?
手機真的會毀了孩子嗎?家長要如何引導?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