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反賊代言人吳三桂的告白: 我比竇娥還冤, 請聽我解釋

反賊代言人吳三桂的告白: 我比竇娥還冤, 請聽我解釋

原標題:反賊代言人吳三桂的告白: 我比竇娥還冤, 請聽我解釋


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講究君臣制度。君為君,臣為臣。不管你立下多大的汗馬功勞也始終是皇家的一個奴才。如果你不遵循這一原則那就視為反叛。歷史上有名的叛賊不少。可是要說起名氣最大的還要說明末清初的吳三桂。


為什麼說他名氣最大呢?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叛國投敵的人不在少數,可是像他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叛變的人恐怕沒幾個。他原先是明朝的總兵,在明朝最需要他的時候背叛明朝歸順李自成,可是在李自成需要他的時候他又歸順了當時多爾袞控制的大清王朝。然而再給大清效力了一輩子之後卻又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反對大清朝。最後落得身敗名裂。



有人拿他跟三國時期的魏延相比。說他腦後有反骨,天生就是造反的命。其實這中間是有很複雜的歷史原因。他這個大反賊,大漢奸的帽子其實是帶的很冤屈的。今天咱們分析一下他那幾次出了名的背叛。


第一次背叛是在李自成進北京的時候,由於吳三桂一家老小三十餘口全部都在北京,當然也包括自己心愛的小妾陳圓圓。李自成把他一家老小都抓來。用全家老小的生命去威脅他。自古忠孝難兩全,忠孝只能選擇一個。每個人選擇都不一樣。況且選擇任何一個都不能說錯。



第二次背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衝冠一怒為紅顏了。大家知道的說法都是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給霸佔了。其實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李自成的農民軍在北京胡作非為,他覺得李自成並非能成大事之人。陳圓圓之事剛好只是個借口罷了。



第三次背叛其實也是實屬無奈。因為當時吳三桂是處於夾縫中生存。縱使他手裡有精兵二十萬。如果單純的要是跟李自成作戰的話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可是大清的多爾袞也是虎視眈眈。前後夾擊。吳三桂也是沒有辦法,最後只好跟多爾袞商談。


注意這裡是商談還不是投降。吳三桂當時跟多爾袞是談的有條件的。放你進山海關可以。黃河為界,吳三桂在南京重新建立明朝政權,還立朱家為皇。跟清朝隔河而治,而且你進來之後不能傷百姓,不能毀壞皇陵。這是歷史上真實的有記載的。


可是多爾袞比他技高一籌,答應了他的這些條件但是讓吳三桂以及手下人剃頭,更換上他們清軍的衣服。等於從意識上就讓你改變,於是吳三桂打著打著就忘了明朝這回事兒了。然後功勞也就越來越大。最後直道被封為平西王。



第四次背叛有很多人就不明白了。說吳三桂貴為平西王在雲南過的逍遙自在,還要造反不是作死嗎?其實吳三桂是非常當是的形勢的。因為他知道清朝早晚是要收拾他的。他跟大清一直都是處於互相提防的狀態,包括自己的兒子還有孫子在北京是作為人質的。這康熙一下旨削藩他就知道要對自己下手了。所以乾脆反了吧。

所以這是歷史上吳三桂幾次造反的真正原因。反大明是為了親情。反李自成是看到他不會長久。歸屬大清是為了找個好的前程,反大清是被大清逼得不得不反。每一次都有很複雜的歷史原因,不反就沒有活路。都是形勢所迫,所以如果要說吳三桂是歷史上的大反賊,有點冤枉他了,吳三桂也很無奈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王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此官員貪污比和珅還多,為保財產做出荒唐之事,因何落得善終?
我國比日本早60年的「忠犬八公」,陪主人赴死,卻不被人知曉

TAG:小王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