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匡胤作詩: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朱元璋神補刀

趙匡胤作詩: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朱元璋神補刀

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上流人士但凡識點字的,都喜歡舞文弄墨,吟詩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通過作詩來彰顯自己的高雅。

古代皇帝要說作詩,產量最高的當屬乾隆皇帝,他一生作詩數量超過全唐詩人總和,不過廣為流傳的幾乎沒有,而有的皇帝一生只有一兩首,卻能傳頌千年。

像劉邦的《大風歌》、《鴻鵠歌》,曹操的《短歌行》,唐太宗的《入潼關》等等,都是千年而不絕。

宋朝是一個文化興盛的朝代,有一年中秋夜,趙匡胤和群臣相聚在宮中賞月,共度元宵佳節,明月當空正好適合吟詩,趙匡胤最先來了靈感,於是率先吟道: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

結果武將們一聽前兩句便拍手叫好,趙匡胤後兩句的靈感瞬間被他們擾沒有了。讓皇帝很尷尬,大臣們慌忙打圓場,說到:這兩句堪稱千古絕句,實在無句可續。

幾百年後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聽後,略一思索張口吟來: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對的可謂是非常好。

也有一些詩友對道: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巡天遙視銀河散,問鼎蒼穹天地間。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一朝龍騰八荒震,匡扶周禮九州平。

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值此良夜群臣敘,淋漓美酒玉樽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秀才 的精彩文章:

雍正的「忍」字神功,活脫脫就是被氣死的!
鄔思道了解康熙超過雍正,第二次廢太子,足以證明

TAG:好秀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