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土創」的狂歡一點不比球迷的狂熱「低級」,都是投射後的「自我捍衛」

「土創」的狂歡一點不比球迷的狂熱「低級」,都是投射後的「自我捍衛」

夏日、狂歡、汗水與啤酒,世界盃與「土創」(觀眾對節目《創造101》的戲稱)讓這個盛夏更加熾熱,《創造101》的總決賽剛剛落下了帷幕,聲勢浩大的偶像團體養成之戰或許才吹響號角,據悉男版的《創造101》正在計劃啟動中。球星與球迷、偶像與「愛豆」都指向了其背後一個龐大的群體——粉絲。從《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到《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從追星到pick偶像,我們的明星工業與粉絲文化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創造101》

自開播以來,《創造101》就讓諸多選手站在了爭議之中,用姑娘們的話題度置換節目的熱度,諸如:努力和實力哪個更重要?只是讓人喜歡算不算是一種能力?「愛豆」到底需不需要有實力?爭論的結果或許還需要再多「飛」一會兒,並不會很快落地,有關爭議的製作也可看作是平台的刻意為之,但爭議的本身卻提醒著我們一個重要的事實:即「愛豆」這一日韓偶像工業的「舶來品」,正在進入大眾的主流話語,「飯愛豆」不再只是一個小眾群體的自娛自樂、不斷「出圈」(走出小眾圈子),共造著一場網路狂歡。

「村花」楊超越

網路民主性:選秀狂潮與商業打造的「人格神」

相比於十余年之前「超女」颳起的颶風,粉絲推舉自己喜愛的歌手走向神壇,如今的「土創」瞄準的則是不同於實力派的養成系偶像,草根選秀服膺於制服/制服裙的經濟學。當一些不熟悉「飯圈生態」的觀眾對楊超越類「非典型藝人」發出質疑時,他們忽略的是其背後一整套商業機制的運轉邏輯——只有這樣越是普通的愛豆,才能讓粉絲、資本(運營方)在這個偶像養成的遊戲中掌握至高的話語權。換言之,只有粉絲的支持才能成為愛豆,因此越來越多的定製偶像出現,他們說著「她們的口味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她們高唱著:「pick pick me,你越喜愛,我越可愛」。當下的偶像工業,可以說是將粉絲權利最大化的商業機制,粉絲在一定意義上是股東,粉絲的消費權利具有一定的眾籌資本權力的性質。愛豆們其實是作為消費者的粉絲的權利提示物。

從發送簡訊投票到APP打榜、票選C位,從「玉米」、「筆親」到今天 「山支大哥/山支歐巴」(粉絲對C位出道選手孟美岐的稱呼)的飯、「五選一」(粉絲對選手吳宣儀的昵稱)的飯,被命名的不再是粉絲群體、作為粉絲的主體性不再是外部召喚而是內在建構的。另一方面,網路媒介的民主性與參與性、「媒介對人的延伸」所製造的虛擬在場感,當藝人與粉絲的距離不斷拉近,甚至權利的翻轉,「選秀出道」成為一項粉絲賦權的程序。當年,「超女」熱潮塑造了國內粉絲文化的一些基本規則,媒介更迭與更新則讓其發展至一個新階段:由原先完全由工業製作方主導的被動「追星」,迭代到粉絲「供養」「愛豆」的新模式。此前,選秀選舉的還是靠技藝取勝的全能偶像,如今的養成系偶像則是高度提純、針對粉絲情感補充的對象。

與作為好萊塢直接舶來物的「明星」不同,「愛豆」的詞源雖是英文辭彙idol,但經日韓二次舶來之後,其指稱的是與明星演員、明星歌手並行的職業偶像,他們是在大眾面前以自身魅力為賣點的人物,重點在於和粉絲共有成長過程。不同於一般的明星:他們不是由娛樂製作方打造的完美「產品」,而是由「飯」 來「支撐供養」的「半成品」。

如果說過去的追星追的是一個「人造神」——上世紀30年代好萊塢一整套完整造星體系打造的「超人格」,其中,「追」這一動詞提示的是偶像與粉絲間不可觸碰、難於接近的跟隨狀,間或夾雜著期待偶像能愛我的幻想情愫——也因此我們看到當年的楊麗娟事故。不同的是,現在粉絲「飯」的「愛豆」,是或有缺點、不夠完美、但一直在進步的塵世間的普通人。「飯」這一動詞都是一種「主權在我」的象徵,粉絲不再被動地幻想偶像來愛自己,而是自己主動去守護他們——一種特殊的「羈絆」情感,守護共同的夢想或一份關於親密關係的想像。於是,他們為自己票選的偶像真情實感的拉票,「為了送孟美岐出道,我們花了1200萬」。

更進一步說,當明星的「典範生活」不斷被拆穿為假象和騙局,不朽的神話失效,明星作為「半神之子」被還原同為塵世普通人,現在的粉絲迷的不再是明星的「超人格」,而是他們人格被純化後的「人設」 罷了。「傻白甜」、「愛哭」、「cool guy」、「攻氣十足」、「吃貨」等等,各個類型都可以在這100個女孩子中找到對應,即便是被認為「反偶像工業」的王菊,究其本質也只是用了偶像工業流行人設的反面,隨著她的躥紅,王菊也再次被「白瘦美」的審美標準所捕獲,她最新的「硬照」即是明證。

「反偶像工業」的王菊

這還是一場遊戲,這只是一場遊戲。這場資本的遊戲,大眾與選手一道參與的遊戲。

異質的大眾:勾選一份關於審美的問卷

從年初的《偶像練習生》再到《創造101》,都是韓國綜藝節目《produce 101》的「翻版」,而原版《PRODUCE 101》的第三季也正在熱播:《produce48》——將《PRODUCE 101》全民投票和AKB48劇場公演融合到一起,將選出一支由來自日韓兩國的成員組成的女子偶像組合。《創造101》在影響力的廣度上和集資金額上都要遠超於《偶像練習生》,除去時間上早一步的《偶像練習生》為《創造101》積澱了熱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以女性為主體的粉絲群,她們面向女愛豆時,投射在偶像身上的不僅僅是親密關係的想像,還糾纏著更為複雜的情感結構。

埃德加?莫蘭曾曾論述過:明星崇拜的本質是神話。作為生活典範的明星,符合大眾對個人救贖的日益深切的召喚。明星是「變成愛情神話的主體並引發一種真正信仰的演員。」明星文本聯繫著關於人類身份更廣泛的信仰體系,現代人會把自己想要又無法證明能力,自戀性的投射在偶像身上,內化為明星名人特質,成為自己想像中的一部分。粉絲對明星的愛,很大比例是未能實現的/理想自我的投射,送偶像「出道」的行為其實也是屬於很多人的一種自我捍衛。

大眾從來就是一個異質的群體,在對偶像的喜愛中,糾纏著複雜的感情、慾望投射和個體的生命經驗,在這場遊戲里「千人千面」,任何一種分析和演算法都無法窮盡。《創造101》就如同給觀眾們的一份問卷,精英/草根、專業/業餘、能力/長相、直男/直女……觀眾在投票時正是在勾選自己一份關於審美的答案。

尤其,「美」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是去政治化的政治,如何定義「美」折射的還是整個時代的價值觀。男愛豆與「小鮮肉」的流行自然有資本物化的力量影響,但同時也是對男權中心制下單一審美的 「反撥」,我們可以愛粗糲美、那是文化編碼後的男性魅力,但也願意看到撼動二元對立性別刻板印象的光芒可以閃亮。

同樣,在《創造101》里為自己pick的女選手投票,除了表達對自己愛豆的支持,還有一個更隱蔽的原因是為自己理想的人生狀態投票,對愛豆的投票是對自己或許未能達成的「理想」的支持態度。其中具有一種關於現實的補償感,或許大家在現實中都難以完成難度係數頗高跨越和逆襲,但至少可以在節目里,把心愿與希望寄托在愛豆身上,把自己的不甘與意難平都變成為他/她打call的動力。某種程度上通過比賽的過程,他們是在補完自己的路。

冠軍孟美岐

十多年的時間裡,粉絲這一群體從烏合之眾到漸漸面目清晰,愛豆文化作為文化工業,高度提純、高效率地滿足著粉絲的消費欲求。但需要我們更謹慎地去對待與辨別的,除了資本遊戲的陷阱,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自認為享有更多主動權與自由時怎麼辦?粉絲更加自由地選擇投射的對象,甚至隨著審美選擇的閾值更廣、範圍更寬:他們在享有選擇自由的同時還享有「罷黜」偶像的自由——鹿晗公布戀情後脫粉事件即是此一「飯圈規則」的註腳。我們在把情感的需求直接與商品化的偶像掛鉤,當我們把情感需求純化為一個個的設定,每個部分都被切割、互相之間可以進行替換時,我們也失去了過去擁有的一種「完整的人」的幻覺。

當一切都在一個商業機制的總體控制之下,當審美異見者相互攻訐,今天的我們是更自由還是更脆弱呢?

文| 韓思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莫里哀才沒有過時 他對「公豬雅克」絕非只有捉弄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