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茶葉中呈味的成分及回甘

茶葉中呈味的成分及回甘

好的茶經常會帶有回甘,回甘的強度與持久性也經常作為評判好茶的指標。實際體驗中回甘與生津還經常聯繫在一起。這是一種比較神秘的體驗,但不可否認回甘給我們帶來愉悅的體驗。相對入口立刻表現出來的甜味而言,這種苦盡甘來的後味更富戲劇性,也更多的與好茶品質聯繫在一起。

1、 酚類物質及其氧化物

茶湯中的酚類物質以兒茶素含量最高。酯型兒茶素呈苦澀味,收斂性強。

一些茶湯入口引起的澀味主要是由於酯型兒茶素與口腔黏膜蛋白質反應形成不透水物質,引起收斂。從感官的角度講,澀味也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產生的。而簡單兒茶素主要是產生茶湯中令人爽口的感覺。

2、 氨基酸

綠茶滋味要求醇和甘爽,其中甘和鮮爽的口感都與茶葉中的氨基酸有關。茶葉中的氨基酸種類很多,呈現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茶氨酸,這也是茶葉中獨有的一種氨基酸。茶葉中含量較高的氨基酸主要有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醯胺、天冬醯胺等。就每一種氨基酸的味質特點來說,並非所有氨基酸都呈鮮味,大多數氨基酸是呈甜味或苦味。

3、 糖類及其它物質

茶湯中呈現甜味的糖類主要是茶葉中含有的單糖和雙糖等可溶性糖,糖類的含量並不高,但由於人類味覺器官對甜、苦味道的不同感受閾值以及不同味覺的感受位置,茶湯中少量的糖在人們感受到輕微苦味之後反而呈現較強的感受,甜味與苦味的協同作用產生品茶時的愉快感受。

常聽說「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本是茶的原味。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嘗苦澀,而是在品嘗茶帶來的回甘生津,體驗茶湯對味蕾的衝擊。茶的回甘生津是源於茶的苦澀。

4、對於回甘

1)認為是這是口腔的一種錯覺,即―對比效應:

也就是苦盡甘來。茶湯中含有許多咖啡因、綠原酸、兒茶素等苦味成分。這些成分導致茶湯入口後,使我們感到苦味,但人的感官會自動調整以適應這種苦味。等到這些苦味物質入肚後,感官依然保留這種錯覺,以致會產生一種甘甜的感覺。

2)認為是澀感轉化的結果:

茶湯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咖啡因和茶單寧。茶湯的澀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茶單寧。咖啡因的苦是不會長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這種苦味是「回甘」的基礎。當呈苦味物質不再長留舌本,化掉時就可導致味感改變出現味感「錯覺」呈現回甘。這種錯覺應該是一種人的本能需求反映,好在茶單寧可使咖啡因的作用減緩,使這種本能錯覺停留在了口腔舌本。茶單寧可使咖啡因的興奮作用減緩而持續。我們經常聽說的「茶會醒神和破睡」就此因由。

3)茶湯中可能導致「回甘」的成分:

茶葉中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生物鹼和茶多酚。氨基酸,具有鮮爽味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生物鹼中的主要成分咖啡鹼也稱咖啡因,具有苦味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兒茶素也稱茶單寧,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你買茶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大的三棵古茶樹,你知道嗎?
哪些茶葉適合放在冰箱里?

TAG:教你買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