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玩扇子,我們都輸給了這位皇帝

玩扇子,我們都輸給了這位皇帝

原標題:玩扇子,我們都輸給了這位皇帝


近來的悶熱的天氣,相信很多人手中都會拿著一把扇子消暑。中國明朝有一位深解紙扇妙趣的風雅皇帝,就是宣宗朱瞻基。宣宗皇帝不僅重視紙摺扇的實用功能,與一條天皇相比,他對扇畫藝術傾注了更多心思。1949年10月,故宮養心殿南庫發現一柄明宣宗御筆雙面設色《高士圖》紙摺扇(下圖),扇骨為梅鹿竹質地,是迄今已知傳世品中的最大尺寸。骨長82厘米、扇面縱59.5厘米、橫152厘米。大骨上寬0.8厘米、下寬1.4厘米。梅鹿竹屬於斑竹的一種,斑竹並非品種名,而是細菌侵蝕竹身後,表面形成的菌斑竹紋。按形態分為鳳眼、梅鹿和湘妃三種。


明宣宗御筆雙面設色 《高士圖》紙摺扇,扇骨為梅鹿竹質地,是迄今已知傳世品中的最大尺寸。該扇一面繪春日裡高士攜童僕踏青景象,另一面繪盛夏時節高士在松下納涼情景。


該扇一面繪春日裡高士攜童僕踏青景象,正中石台上站立著高士、童僕二人,高士右側繪隨風搖曳的垂柳,遠處青山疊嶂,近處矮石嶙峋。左邊留白處鈐「武英殿寶」朱文方印,右邊留白處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印;另一面繪盛夏時節高士在松下納涼情景,左上留白處題寫「宣德二年春日武英殿御筆」,在「春日」和「武英」兩字上鈐「武英殿寶」朱文方印。



清以後為美觀起見,壓大骨的扇邊往往貼宋錦、雲錦、綾、 緙絲或包邊,不使紙面外露。

宣宗皇帝是一位審美高妙的藝術品設計師,如宣德三年他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成為後世追慕的典範。在宣宗引領下,此時無論書畫還是其他宮廷藝術品的水平都達到高峰。朱瞻基看重紙扇的藝術承載功能,為充分使用扇面空間,授意內府製成這柄雙面紙插骨扇。改造後的紙摺扇承重增大一倍,扇骨數量也隨之增加一倍。此扇大骨2根,中骨13根,共15根,數量是蝙蝠扇的兩倍多。這是一種從日本蝙蝠扇向中國書畫摺扇過渡的形制,中骨雖已插入兩個扇面之間,而安置大骨的方式卻採用「一根蔥」式。因這種過渡型扇式出自大內,式樣甚雅,所以在明清兩代文人中一直流行。清以後為美觀起見,壓大骨的扇邊往往貼宋錦、雲錦、綾、緙絲或包邊(上圖),不使紙面外露。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松下人物圖》泥金扇,為中日摺扇技藝互學的產物。


宣宗皇帝對書畫摺扇的審美定位,不但影響到晚明乃至後世書畫扇的藝術風格,還對日本室町時代(1336年至1573年)仿華「唐扇」產生影響。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松下人物圖》泥金扇(上圖),就是中日摺扇技藝互學的產物。該扇與宣宗御筆大扇形制相同,題材接近。而泥金是日本工藝,先將金箔剪碎,反覆揉成泥狀,與骨膠按一定比例調和成顏料。金箔有「大赤」、「佛赤」、「田赤」三種不同色金,泥金多用前兩種。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卷26「玩具·摺扇」中提道:「今日本國所用烏木柄泥金面者頗精麗,亦本朝始通中華,此其貢物中之一也。」泥金面泛金屬光澤,能呈現出明快華麗的質感,這種技法很快被蘇扇吸收。


仇英《清明上河圖》 中描繪了一個掛有「重金 雅扇」招幌的作坊式商鋪。


仇英《清明上河圖》中描繪了一個掛有「重金雅扇」招幌的作坊式商鋪(上圖),這類店鋪由匠人開設,自產自銷。後方貨架頂層都是漿糊未乾,正在晾曬的新裱扇面。第二層只有右側一件新裱品,左側都已晒乾摺合,匠人店主站在門臉櫃檯內幹活。從畫面情節來看,這是套礬或糊面的工序。他手持棕刷,正為扇面上膠礬水或上漿。從門口豎掛的「重金雅扇」招幌來看,他家善治金扇。然而中國文人喜愛的是清雅的竹質骨扇,認為只有它們才稱得上「懷袖雅物」。沈德符在該書中又說:「今吳中摺扇,凡紫檀、象牙、烏木者,俱目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貴,惟骨為時所尚。」即使是金扇,也貴骨不貴金,這是當時中日兩國在摺扇審美價值觀上的差異。(註: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節選自


2018年第6期《中國收藏》雜誌


欲知詳情請移步微店購買當期雜誌

· 點擊圖片購買2018年第6期《中國收藏》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收藏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