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湖先生教學札記:比喻加擬人等於比擬?開玩笑!

江湖先生教學札記:比喻加擬人等於比擬?開玩笑!

本 期 一 筆 關 鍵 句

?「我們不應該以『資料庫』的標準要求一名老師」

?「權威性的確立,對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質疑精神難道不是一種扼殺么?」

「比擬就是比喻加擬人!」

「對!我們老師講的!」

山木班的孩子閃著他們一雙雙無辜的眼睛向我陳述著,也許還隱隱地等待著本老師的吐槽。這些孩子也習慣了我對「政府學校教師」的吐槽——當然了,我口中「政府學校教師」只是一個符號,如今更恰切地說,應是一線教學崗位上普遍存在著的「平庸的語文老師」。

我想說,這位說「比喻加擬人就是比擬」的老師,咱別睜眼說瞎話成么?你這一句不負責任的教學,誤了多少子弟?而這只是在我課堂上剛好提到,學生聯想起他們學校老師剛剛講完,兩者一個碰撞,才有了我一個得以為這極少一部分孩子糾正的機會。那麼,這一句不負責任的教學,是否只是冰山一角呢?

以此事,我想起了幾年前教過的一個班發生過的一件事。學生向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具體我記不清了,是歷史史實方面的問題,我說我不知道,這方面我不是很擅長,你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查找一些資料,或者我回頭找找,下節課告訴你。那個補習中心是允許家長旁聽的,然後,我被那個孩子的家長投訴了。家長表達的意思是我水平不行,要求換老師,私下發微信教育我,大意是老師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連小學生都能把我問住,還怎麼好意思出來教書等等。

我被投訴的事例中,家長提出「作為一個老師,連小學生都能把你問住」這樣的質疑——我且想先問,被小學生問住,怎麼了?首先,我們不應該以「資料庫」的標準要求一名老師,沒有人可以做到全知全能,老師也不能。其次,小學階段正是孩子求知慾強好奇心旺盛思維自由發散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提出的問題天馬行空,內容與範疇也絕非各科目老師單憑備課就能做到可控的。

GIF

回到「比擬」事件中來,我可以確定的是,這位老師講的是錯的。為什麼會講錯?這件事與我被投訴的事情又有怎樣的聯繫?且先說我如下兩個猜想:一、這位老師接觸比擬的時候就是這樣攝入的;第二、不懂裝懂。如果是第一種,我想吐槽,你難道沒點兒質疑精神么?你從哪兒看到比擬是這麼講的?別人講給你的?你憑什麼相信對方說的就一定是對的?書里看的?什麼版本?作者是誰?有沒有說服力與權威性?是不是下三流無責的小教輔?對於現代漢語知識,你做為老師,你的辨識能力呢?倒是第二種猜想,我們可以聯繫一下我被投訴的事例了,是不是在當時我不管對錯、不計後果、不懂裝懂、想當然地回答了學生,就不會被投訴了?這裡我們不去深究到底是因為老師總是以不能被學生問住為第一位而給家長造成一種「老師就應該能解答學生的所有問題,答不上來就是水平不行」的印象,還是老師怕被學生和家長看到自己水平不行而勉強地不懂裝懂——一種關係狀況的形成一定是雙方面共同作用的。所以,我只說現象本身。

這種不管對錯不計後果不懂裝懂的老師,我見多了。認為老師就應該能回答小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這樣的家長,也不在少數吧?在這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對於孩子會不會是一個惡性循環?前文提到過,小學階段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旺盛,思維自由發散,由幼時對成年人的完全依賴中開始分離自我個性的獨立意識。在這樣一個成長階段,本應是培養學習自主性的最佳時期,許多教師卻因為礙面子、怕受到家長指責等很低端荒謬的原因,一定要在學生面前確立一個知識上的絕對權威的形象。這種權威性的確立,對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質疑精神難道不是一種扼殺么?

一個老師,如果你認為可以「不被學生或家長問住」就能在學生與家長心中確立自己所謂的「權威性」的話,我只能說:你真的太平庸了!一個家長,如果單純以「老師是否被學生問住」來判斷一名老師的水平,我想說:你的「判斷力」的確需要被「批判」「批判」了,你的視角似乎也只能停留在幼兒班水平了。

我有一個學生,知識分子家庭出身。大女兒初中,一直跟我學語文,小女兒在瀋陽某「名校」讀一年級。一日我給大女兒上完課,媽媽來問我一個小女兒的作業,是覺得學校老師講的有些不對,然後我證實了媽媽的想法。孩子媽媽還將班級群里一些家長與老師的對話給我看了,內容是一些家長委婉提出老師好像講錯了,透過老師的文字我能感受到她自圓其說的艱難。我學生的這位家長沒有在微信上表現什麼,卻向我含蓄地表達了對老師的不滿與對孩子的擔憂。

我的小學班,在五、六年級時我是要講《師說》的,於是他們知道,「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在我的課上,無論多高的年級(我的教學範圍是小學三年級到高三),我不懂的問題,我都會坦然地告訴學生——我不懂。那些要求我裝得「全知全能」的教育機構,我或者拒絕裝懂,更多的我是拒絕合作了——畢竟,說到最現實,我不缺課上。

於是,我的孩子們,他們懂得質疑,質疑學校老師所講到的他們心存疑惑的,質疑我的,並能從容地在課上提出來,共同探討。我的孩子們,也懂得中庸,機靈的少年感受力不可小覷,他們似乎感受的到學校教師的平庸,對其心生質疑也不與其爭論,默默拿到我的班上來,我們再來一起探究、討論。

記得一次與錄哥聊天,是我被一位老師「自以為是」地「教育」了之後找錄哥吐槽,錄哥對我說:「什麼學生需求什麼老師。啥時候你學生多了說明社會進步了。」我只想說錄哥你夸人真好聽。

只和有緣的校方合作、只收有緣的學生一直是我的原則,我也很感恩和我合作的校方一直慣著我收學生的挑剔脾氣。也不知那些「將比擬講成比喻加擬人的老師」,是否會受到「投訴我水平不行的家長」的認可呢?

我堅持著我的堅持,我欣慰著我的欣慰。他們,只好平庸著他們的平庸吧。

遙塵·作於戊戌四月十六

sdf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塵閑話 的精彩文章:

TAG:瘋塵閑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