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首家Highscope教育機構,這世上本沒有「熊孩子」……

走進首家Highscope教育機構,這世上本沒有「熊孩子」……

_____

「熊孩子」問題成為2018國家公務員的面試熱點,這個時代,「熊孩子」幾乎成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熱門話題,大多數人煩不勝煩的時候,社會上依然還有不小的聲音辯解:「他還只是個孩子……」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被稱讚的「別人家的孩子」,《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要定製嗎?

什麼是完美?在Uni-ni兒童大學的創始人Rebecca看來,讓孩子有自己的選擇,追隨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發展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模型」,讓他在自己喜歡的軌道上成長,也許才是真正的完美。

_____

1.

「女兒回國讀書,

老師曾一度以為她是孤兒」

20年前,長居歐洲的Rebecca為了教育自己剛剛出生的女兒,潛心研究兒童教育10年,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獨特的教育體系。多年後,她帶女兒重返中國,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打算走一條家裡人都不同意的「中西結合」路。

「還記得剛回來的那時候,她在天津市實驗小學讀書,班裡的老師曾一度以為她是個孤兒,因為她去上學,下課,從來都是自己,經常自己買個漢堡就上學去了,我也不送她。」

更「水土不服」的是——「請家長」,原因有很多:上課說話,數學不及格,下課帶著夥伴們玩……「因為在國外的孩子們數學還沒有學到這麼多,一上來真的是很受打擊。」障礙不少,但Rebecca不放棄也不悲觀,反倒從中發現了女兒的一些優點,比如下課帶著夥伴們去玩,但是上課的時候,她可以很專心的聽課,收心很快。

Rebecca的女兒Starlina

一路走來,如今她的女兒已經21歲,就讀於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這是美國門檻最高的大學之一,錄取率僅為16.6%,17年,她還在聯合國做實習生伴隨著女兒的成長,2007年,她在天津成立了自己的教育工作室,默默耕耘著,直到有一天,這波清水被打破……

2.

「創辦Unini 是女兒的決定」

如今,Rebecca的女兒已經可以在生活和學習上獨當一面,女兒開始「慫恿」媽媽,「我們能不能在天津建立一家專註性格養成的兒童教育品牌,如果有可能,未來讓我們國家本土的教育品牌走進聯合國,走向世界呢?」感性的Rebecca突然意識到,曾經是大手牽小手,現在到了「小手牽大手」的時候了!

2016年10月,專註指導2-12歲孩子制定其個性化「生涯規劃」的兒童樂園Uni-ni兒童大學應運而生,並且引進了有全球教育界新星之稱的芬蘭教育理念,採用Highscope教學方法,短短几個月,Uni-ni已經收到了來自北京、天津、美國等多地80餘人報名。

Uni-ni也成了Rebecca的樂園,她樂於與孩子相處,不習慣上課帶麥克風,一天下來,經常嗓子都說不出話來,聽到家長們說,「孩子在家吵著要來找Rebecca校長,要來Uni-ni!」覺得一切都是值得。

Rebecca與孩子們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3歲看到老」,說的是幼兒時期的一些性格、習慣將會影響到人的終生。科學表明,孩子在2歲半到6歲時,處於社會規範敏感期,這時的性格塑造分外重要。

性格的養成和兒童時代的成長關係密切,每個孩子從生下來就註定是不同的個體,不一樣的性格,有的慢熱,有的活潑,自來熟。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全面系統的開發孩子性格的七項指標:Determination 堅毅、Optimism 樂觀、Passion 激情、Compassion 感恩精神、Curiousity 好奇心、Social awareness 社交智力、Self-control 自制力,爭取讓孩子性格的各個方面達到一個平衡。」

怎麼才算平衡?

比如:很多孩子會輸不起,多半是因為沒有生存在一個允許你失敗的環境里,周圍的大人對你寄予希望,失誤了一點就會受到指責,漸漸的你在努力做到更好的同時也不敢去嘗試可能超過自己能力的事,哪怕這時大人們已經允許你失誤。

嘗試好過不嘗試的道理誰都懂,但你的意識已經在遇到這種情況時主動地拖住了你的腳步,這其中,就要引導孩子調整消極性格,使之達到平衡。

3.

「芬蘭的孩子與中國的孩子

並沒有太大區別,差異在家長」

芬蘭,缺乏自然資源、僅有530萬人口、強鄰環伺的北歐小國,是全世界學生課時最少、課後複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的國家。在全球57個國家、40萬左右15歲中學生參與的PISA(國際學生評量計劃)測試中,芬蘭中學生連續三次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評價為整體表現全球第一梁文道在他的《開卷八分鐘》節目中,也對芬蘭的教育體系讚不絕口。

Christy

來自芬蘭的Christy曾就職於芬蘭ICEC,堅持在一線教學,潛心研究兒童教育事業5年,擁有現最受歡迎的芬蘭Highscope教學體系的設計經驗。他也是Uni-ni兒童大學的教學總監,與校長共同打造出一套科學完整的兒童性格養成教育及Highscope教學體系。

在他看來,每個孩子是完整、獨立,唯一的個體,中國的孩子和芬蘭的孩子其實沒有太大分別,倒是中國的家長和國外的家長差異很大——「中國的家長似乎特別直接,學校在家長眼力好像整容機構,孩子到了教室就要開始ABC,123的程序化教學,出了校門便可以出口成章。中國大多數孩子的教育,還是家長決定的。」

小朋友們的課堂

「而我們現在所倡導的Highscope教學,就是要通過一種開心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在玩耍的過程中把知識學到了,還不容易忘掉。比如,想學習動物知識,與其讓孩子一天讀一本書,不如孩子一天去動物園,了解,接觸,觀看,甚至聞味道,整個學習的過程是快樂的,而非是痛苦的。」

當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的時候,才能提高學習能力和改善身心健康,孩子們的思維一向發散,但不代表孩子沒有自主選擇權,孩子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走向自主的過程。

堂Uni-ni兒童大學宮廷舞會

在Uni-ni兒童大學的課堂,你會看到,同樣一節課,孩子們的「課本」卻不一樣,有的是英文繪本,有的則是腦力教具,甚至是家長可能覺得很無聊的普通玩具,老師會讓孩子們站在高處自主選擇參加的小組,然後開始這節課。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會全程陪伴,但僅僅是陪伴,站在孩子身後,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選擇的主題內容。

除此之外,Uni-ni還會安排宮廷舞會、教你「談情說愛」、「外交官夏令營」等似乎看著很大膽的教學體驗,Highscope教學作為本土的一種新生教育方式,未來還將面對不少問題,但Uni-ni的主創團隊甘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有的事情,最難的都是一開始,一旦跨出去第一步,其實整個過程當中最艱難的部分,就已經過去了……」

監 制:貞頤

主 筆:崢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津城記 的精彩文章:

開眼了!我們見到了皇帝的玩具箱

TAG:津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