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北宋建窯虹油滴天目盞現身引熱議!

北宋建窯虹油滴天目盞現身引熱議!

北宋建窯虹油滴天目盞

2018西泠春拍

北宋·建窯虹油滴天目盞

款識:鼎固

高:7cm 口徑:12.3cm

參閱:大德寺龍光院藏曜變天目盞,《天目》,德川美術館編昭和五十四年版,彩圖2。

此盞口沿微撇、斜弧壁、圈足,略作斗笠形。圈足下墨書「鼎固」二字,取「如石之堅,如鼎之固」,其意一為盞之品質,如金石鼎固,二為主人之地位,在朝堂之上如鐘鼎柱石。通體施黑釉,釉黑如漆,稠如凝脂,光亮如鏡。釉面散布油滴狀斑點,狀如飛瀑擊滔,斑點周圍閃耀著藍紫色光暈,遠觀之猶如虹入溪澗,近觀之猶如深邃之宙宇,繁星閃爍,虛無飄渺,神秘莫測,凝視之令人心潮起伏。

宋 沈括《夢溪筆談·虹》

宋沈括《夢溪筆談·虹》:世傳虹能入溪澗飲水,信然。熙寧中,予使契丹,至其極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帳。是時新雨霽,見虹下帳前澗中,予與同職扣澗觀之,虹兩頭皆垂澗中。使人過澗,隔虹對立,相去數丈,中間如隔綃縠。自西望東則見。立澗之東西望,則為日所鑠,都無所睹。描寫了作者沈括在出使契丹途中看到奇異景象——山澗中的虹,望東則見,望西則無所睹。初觀此盞,亦要置於日光下觀之。慢慢轉動此盞,於側光處觀黑釉里自然浮現大大小小的斑點,圍繞著這些斑點周圍還有赤、紅、青、綠、藍、紫等彩色光暈。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時而出現大面積的彩色變幻,正猶如虹出於雨後日光之中。直視之,則為極黑的釉面所掩蓋似又無所睹,此盞名「虹」,名副其實。

《君台観左右賬記》

這類帶彩色光暈的建盞在日本即所謂曜變天目盞。據史料記載,在日本鎌倉時代,到我國浙江省天目山佛寺留學的日本僧侶們,曾帶回天目山的茶碗,天目這個名稱由此得名。天目盞中最名貴的當屬曜變天目。《君台観左右賬記》:「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

曜變天目盞 大德寺龍光院藏

日本現存三隻曜變天目盞,其中最有名的一隻為靜嘉堂文庫所藏稻葉曜變天目,其藍色光環的顏色變幻不定,妖異瑰奇得不像是人間之物,被定為日本國寶。而大德寺龍光院所藏之曜變天目為黑釉中散步彩色斑點,恍如一片星空,繁星點點,與本品更類。

曜變產生的原理首先要有玻璃質感強的黑亮釉,這種釉在燒制時的特殊條件作用下,能形成一種極薄的鐵結晶膜。沒有這層薄膜,迎光就不會出現如虹一樣的異彩。儘管如今建盞燒制技術如此發達,可工匠們無論如何研究實驗,也難以完美複製出自然的曜變。其結因在於曜變天目的燒成帶有極大的偶然性,一切都源於偶然。其珍貴之處,便在於曜變中的「變」字,偶然才是最難復原的,可見此盞可遇而不可求。

宋金官字款定窯印荷花紋碟一對

2018西泠春拍

宋金·官字款定窯印荷花紋碟一對

高:1.4cm 口徑:11cm

來源:香港資深收藏家、古董商吳繼遠舊藏,附原裝錦盒。

展覽及出版:《宋代文物展》,香港東方藝術周,2016年,第22、23頁。

藏者簡介:吳繼遠為香港知名策展人、收藏家和古董商,60年代末於香港中文大學畢業,接手了父親的古董店「聯齋古玩店」,後曾於香港博物美術館(香港藝術館前身)擔任助理館長,2001年成立繼遠美術,先後策划過「邢窯勝雪」、「中國歷代文物展」、「唐宋陶瓷茶具展」、「宋代文物展」等多次展覽。吳繼遠先生有相當的書法功力,其藏品錦盒上的題籤均是親自提寫。

吳繼遠

碟敞口、淺弧腹、平底,覆燒而成,口沿芒口可包金銀扣。外壁光素,內壁印花裝飾雙層仰蓮瓣紋一周,盤心印花裝飾蓮池荷花紋,在翻卷的荷葉和水草掩映襯托下,三朵荷花盛開怒放,印花清晰精細,分毫畢現。碟底書劃「官」字款,書寫流暢。精湛的工藝和碟底的「官」字款識都說明此對碟的等級非凡,應為宋金貴族所享用,成對保存,殊為難得。

定窯為北方著名窯廠,五大名窯之一。晚唐至五代,以及北宋初期,定窯快速發展和日趨成熟,開始引起朝廷的重視而成為貢瓷。大批精美定窯瓷器為宮廷、官府、貴族們賞識並紛紛定燒,形成「以進上方,備賞賚也」的風尚,「官」字款由此應運而生,並派生出「新官」、「官樣」等相似銘文。眾多名窯中,定窯的「官」、「新官」字款,無論數量和品質上,毫無懸念的成為同期瓷器銘文中風靡一時的典型代表。被宋金時期,定窯更是迎來了又一次窯業巔峰,不僅北方的金人和蒙古人貴族喜愛定窯,南渡的宋室皇族對定窯也是魂牽夢繞,向金政權貿易來高品質的定窯,並刻上宮殿款,供御使用。

定窯一度風靡全國,官字款定窯的出土地點很廣,北部的內蒙、遼寧、北京、河北地區、中原的陝西、河南、南方的江浙、江西等地都有出土。如浙江吳越國錢氏墓群中有許多定窯白瓷「官」、「新官」字款的出土。如錢寬墓出土19件定瓷中,有17件刻「官」字款;水邱氏墓出土的17件定瓷中,3件刻「官」字款。河北靜志凈眾寺塔地宮出土了「官」字款瓷器達17件之多。考古資料顯示,這些官字款定窯多處於達官顯貴之墓葬或皇家寺院的地宮,可見其等級之高。

宋哥窯蒜頭形水滴

2018西泠春拍

宋·哥窯蒜頭形水滴

高:4.5cm

來源:國內老藏家舊藏。

此哥窯水滴作仿生蒜頭形,多瓣形身,上以蒜頭為流以出水,中部置一小口以注水,平足內倭,墊餅支燒露棕黑色胎骨。外滿施月白色灰青釉,釉面厚潤猶如凝脂,如冰似玉,寶光內蘊。口沿由於釉水流淌,釉層較薄,略呈紫色,底足露棕黑色鐵胎,正所謂「紫口鐵足」。周身紋片緻密,靜穆古雅,深者呈紫黑色,淺者則為金黃色,大小紋片相間,深淺兩色交織,遂成典雅美觀的「金絲鐵線」,為南宋哥窯最典型之特徵。

宋人推崇自然之美,觀察自然界之物狀,提煉其內在形與氣,洗去其外在鉛華,把自然美升華成藝術美,形成了宋瓷質樸純凈、清新雅麗之風格。仿生形水滴,如瓜形水滴在宋代越窯、龍泉窯、湖田窯等各大窯口均有燒制,而哥窯蒜頭形水滴還是傳世僅見。

南宋在杭州定都,選址建窯為朝廷燒造御瓷。早期著錄提到的郊壇下和修內司官窯,其窯址均已定位及進行發掘。至於另一類紋片瓷—哥窯瓷器,其窯址迄今仍未勘定。近年來,哥窯和官窯瓷器一直是海內外學者和藏家的研究重點。官、哥二窯均以蘊借含蓄的釉色著稱,其釉面的開片乃故意為之,一般官窯為大開片,哥窯為縱橫交織的金絲鐵線狀小開片。

就哥窯一名,汪慶正教授生前考證了大量的著錄。他在宋代著錄中找不到任何相關的記錄,但卻發現元代學者孔齊曾於《至正直記》(約1365年)提到過「哥哥洞窯」和「哥哥窯」。明初作家曹昭所撰《格古要論》中也有論及「哥哥窯」。在現存著錄中,首度提及「哥窯」的應是1428年出版的《宣德鼎彝譜》。凡此種種,可能皆是指相同的器物或瓷窯,只是久而久之其名化繁就簡而已。

宋朝距今久矣,其洗盡鉛華、煢煢孑立的藝術美感如皓月長空般雋永。由故宮博物院聯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籌辦的「金絲鐵線——故宮博物院哥窯瓷器展」向世人揭開了宋代哥窯的神秘面紗。

哥窯瓷器展 故宮博物院

哥窯瓷器為歷代君王珍而重之。以清代乾隆帝為例,他常命人在清宮舊藏哥窯上添加其所擬的詩文,並收錄於《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如《詠哥窯爐》「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靄」《詠哥窯周素尊》「古質天然朴不華」,《詠哥窯葵花碗》「哥窯百圾破,鐵足獨稱珍。」(《御制詩四集》卷之四十二)。弘曆還諭旨宮廷畫師繪製《珍陶萃美》、《精陶韞古》二冊頁,收入多件哥窯佳器,以供時刻鑒賞之需。傳世哥窯多為清宮舊藏,現藏於兩岸故宮博物院及英國大維德基金會。以故宮博物院為例,共收藏51件清宮舊藏哥窯,計盤19件、碗7件、杯2件、瓶壺8件、爐7件、罐1件、洗7件。但根據清宮《活計檔》記載,清宮收藏的哥窯品類遠不止此,另有洗、花插、硯台、鎮紙、筆舔、筆架、水丞等多個文房品種,可見文房器為哥窯中的特殊品種,足見此哥窯蒜頭形水滴之彌足珍貴。

中國歷代瓷器專場 7月8日 16:00 B廳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春季拍賣會

預展

7月4日至7月6日

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

(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杭州黃龍飯店

(杭州市曙光路120號)

拍賣

7月7日至7月9日

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

(杭州市曙光路122號)

圖文致謝西泠印社官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狐在線 的精彩文章:

保利古董超級夜拍狂攬4.6億 翦翦風斬獲白手套佳績!
重器雲集 珍品薈萃——1400餘件精品將於6月中旬盛大啟幕!

TAG:藝狐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