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屎殼郎——地球的清道夫

屎殼郎——地球的清道夫

屎殼郎,即蜣螂,屬鞘翅目蜣螂科,全體黑色,稍帶光澤。雄蟲體長3.3 - 3.5cm,雌蟲略小。在非洲文化中屎殼郎是推動日出的聖物,它們每天推著糞球,不斷增大糞球象徵著升起的太陽

「它們總是辛勤勞作,排除萬難,滋養肥沃的土地。」這是2010年6月11日南非世界盃開幕式上屎殼郎出場時的現場解說詞。屎殼郎用六條腿將動物糞便鏟、團、滾,最後成為一個糞球(昆蟲界的太極高手)。年老屎殼郎的腿前端常常因此殘缺不全,或者完全缺失了(因公致殘?)。通過填埋和消化動物糞便,給土地提供了重要的營養,也改善了生態環境,被人們賦予「地球清道夫」的雅號。下圖為2010年世界盃開幕式上,一個大屎殼郎滾著一個巨大普天同慶足球,緩緩入場。

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現象進行定位,以幫助取食。有一定的趨光性。

為了爭奪糞球,它們還在大草原上掀起一番腥風血雨。還有些屎殼郎乾脆住在猴子的肛門處,一旦糞便掉落,屎殼郎就趕緊拿下,完美地詮釋了「先到先得」。但即便如此,在同一地區經常有150多種不同的屎殼郎。

哪裡都需要屎殼郎。它們從各處收集糞便,能通過生活循環將養分還給土地。屎殼郎還能在蒼蠅產卵之前就移走糞堆,從而降低蒼蠅的數量,蒼蠅傳播的疾病也會減少。甚至連屎殼郎為了掩埋糞球而挖的地洞,也能使土地吸收更多的雨水而變得濕潤。

如果沒有這隻甲蟲,整個澳大利亞都要被牛糞給淹沒了。當歐洲人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時,發現這裡生活著需要他們從沒有見過的動物。澳洲原來沒有牛,歐洲人帶來了牛,並且很快地遍布各地,產生了數量巨大的牛糞堆。澳洲的袋鼠和其他大型動物的糞便呈小球狀,不像牛糞那麼稀,所以澳洲本地的屎殼郎對滿地的牛糞根本不予理睬。牛糞開始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到了1966年,再不清理這些牛糞的話,整個澳大利亞就要被埋沒在牛糞堆里了。有人開始建議將世界其他地方一些品種的屎殼郎引入澳洲。在20世紀80年代,終於有幾種屎殼郎成功落戶澳洲,解決了牛糞的問題。這些小小的屎殼郎拯救了澳大利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結婚前的一百個問題?
寶爸摸胎兒為啥不肯動?難道胎寶也分人?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