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得了學術出版「馬拉松」也能玩轉「科普魔方」

跑得了學術出版「馬拉松」也能玩轉「科普魔方」

■本報記者 許暘

今年的倫敦國際書展上,國內首部系統論述火星的權威性科學專著 《火星科學概論》、花草科普圖書《植物不簡單》、親子讀本「帶回家的博物館」叢書集中亮相,吸引了海外出版商的目光,版權輸出洽談熱烈。這些書都來自同一家出版機構——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如果說學術出版的精耕細作和「走出去」,堪稱考驗耐力的「馬拉松」,那麼深度挖掘讀者求知慾、玩轉「科普魔方」,就離不開編輯團隊的強大創意了。

「眼下,讀者對有趣有料的科普話題十分感興趣,這種源源不斷的好奇心,印證了學術出版的廣闊市場空間。圖書不僅是一本印刷物,也是散發魔力的磁場,從圖書立項、打磨、發行等每一環節出發,借力線上線下平台疊加效應傳播科學魅力,更多人能領略宇宙之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科普圖書編輯室副主任伍慧玲參與策划了出版社線下品牌「科教讀書會」,嘗試填補滬上多元閱讀空間的市場空白。

如今,滬上正全力構築學術出版高地,在2017年國家級評獎中,上海繼續領跑划出上揚曲線——「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調整後,上海新增入選61種,項目總數達259種,佔全國近10%;上海49個項目入選國家出版基金,較上年增加53%;三年一度的中國出版政府獎評選中,上海學術出版佔得四席,明顯優於上屆。

敢啃「硬骨頭」,編輯的成長快速又全面

蘊含豐富史料和學術價值的選題,常常令出版人「兩眼放光」,但「難度係數」也很高。比如摘得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上海圖書獎」特等獎的24卷兩千萬字巨著《竺可楨全集》,光是為這一套叢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團隊就「長跑」了近14年。

全集悉數收入竺可楨生前從未完整示人的日記,時間跨度長,堪稱迄今國內最大規模自然科學家全集。「書中科學符號、概念公式、日常生活稱謂等,隨時代變遷不斷變化,需編輯用心甄別。手跡辨讀就更困難了,還有英、法、俄文交互使用,都要細細考證。」科學史專業博士殷曉嵐入職後跟著 《竺可楨全集》項目,足足做了九年,直至全集收官。一路從當年新人「菜鳥」奮鬥成長為出版社科普圖書編輯室主任,殷曉嵐的「進階」之道,在滬上一批年輕有為的學術出版人中頗有代表性。

她記不清多少個日夜,和同事、專家們為了書中某個人名、地名反覆推敲。翻閱前輩日記,一旦「鑽」進去了就相當於「穿越」時空與偉大心靈對話。比如,1968年竺可楨已78歲,在身體日漸衰弱的情況下,他仍堅持去情報所查閱資料。當年12月24日的日記中記述道:「9:00乘11路電車赴東四情報所,尋常我因為怕車擠,總是坐3路公共汽車。……到沙灘下來換9路車時,我氣喘不止,三分鐘透不過氣來,以後再不敢上11路了。換車至東四,走至情報所,則始知從昨天起閱覽證又不適用,要介紹信和工作證,乃廢然而返。回途9路電車也相當擠,老年人走路真不方便。」年輕編輯紛紛感嘆:竺老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都能做到堅持,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恰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總編輯王世平所言,年輕編輯只要潛心扎進原創大項目,就會得到快速全面的進步。她本人也是從1999年入職後,不怕啃硬骨頭,跟著做拳頭科普品牌「哲人石」。這一品牌叢書20年來出版120多個品種,是業內公認的科學人文佳作。另一套「改變世界的科學」叢書匯聚了十餘人的編輯團隊,從琢磨叢書呈現方式、確定框架、樣稿定型,到挑選購買圖片、撰寫繪圖說明、行文潤色等細節,積累歷練出一支善於「實戰」的科普出版隊伍。

放下「高冷」身段,激活知識版圖活力

今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繼續在太空、科學、自然等領域發力,《中國野生大豆圖志》《極區空間物理觀測與研究》列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王世平說,專業出版社在學術生態系統中舉足輕重,高質量學術著作的出爐,離不開對社會前沿信息和觀點的敏銳捕捉,「捕」到了還要有耐心孵化思想火種,動腦筋策劃科普活動,真正激活「知識版圖」的活力。

在編輯推出圖書的同時,出版社團隊也琢磨著將科學知識轉化為一次次的創意體驗。創辦半年多的「科教讀書會」正是他們的創新嘗試,讀書會突破以往「一人講眾人聽」的傳統模式,以個性化酷玩探險深入「書中妙徑」。比如聯手上海自然博物館「恐龍季」推廣《恐龍不好玩》,小讀者組成多支戰隊追蹤恐龍生活的軌跡,將隱藏在恐龍家族背後的秘密逐一揭開。出版社還與志達書店合作開設生動的腦科學課,2017年度「中國好書」之一《三磅宇宙與神奇心智》的作者、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顧凡及,結合熱門科幻電影娓娓道來大腦的奧秘。

伍慧玲發現,互聯網時代科普傳播的內在驅動力,正滲透至大眾文化多個領域,科學松鼠會、果殼網、博物君的走紅,讓出版人不敢懈怠,也看到了更多機遇。「隨著市場細分、讀者受教育程度提高,越來越多人不滿足於碎片化信息獲取,『有知識、沒意思』的老套科普已成過去式,科學不再是冷冰冰的符號和公式,而是充滿人情味與趣味性。怎麼在科學出版傳播上走得紮實、走出花樣,我們一直在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方 的精彩文章:

沒有超藝魔方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電競資本「吸金」魔方:萬達、英皇等豪門入場 地方政府競逐

TAG:魔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