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愛蓮說,如何讓你的荷花出彩

愛蓮說,如何讓你的荷花出彩

《愛蓮說》,由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1017-1073)所作,是一篇議論散文。「說」是古代文體之一,明代吳訥《文章辨體序說?類序》云:「按: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頤與沈希顏、錢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縣)羅岩,有詩刻石。後來沈希顏在雩都善山與建濂溪閣,請周敦頤題詞,周敦頤作《愛蓮說》相贈,表明了他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讚賞。也已此比喻君子的美德。文後附記說道:「舂陵周惇實撰,四明沈希顏書,太原王搏篆額,嘉祐八年五月十五日江東錢拓上石。」最初是碑刻。[1]。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書濂溪先生愛蓮說後〉:「先生嘗以『愛蓮』名其居之堂,而為是說以刻焉。」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軍時,曾親自抄寫《愛蓮說》,刻石樹碑於「濂溪書堂」。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咱們中國人數千年來受了愛蓮說的影響,對荷花的認識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人。我們眼裡的荷花都是"婷婷玉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仙子.......

在這樣的前提下,拍出的荷花自然不同……


做這張圖的這天,我的心情是彩色的

每年到了夏天,攝影愛好者的鏡頭便對準了荷花,每個人都大展身手。荷花,是一個非常容易拍的題材。所謂的容易拍的意思是不必爬山涉水,在大部分的城市或鄉村的路邊都可以拍的到。可是,要把荷花拍好,卻不是件簡單的事。

在中國國內還好,有各種不同種類的荷花,在我們洛杉磯只有一池荷花,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只要到了荷花池邊,就可以遇到許多認識的人,想見的不想見的都來了。


紅花綠葉的搭配是一般人眼裡的荷花,也是相機直出的荷花。要把荷花拍的跟別人不同就要在事前事後都下功夫。荷花一朵朵婷婷玉立於水中,要把荷花拍成一個清新優雅的少女,還是要把荷花拍成一個濃妝艷抹的風塵女郎,抑或把荷花拍成一個歷經滄桑的少婦,在前期後期都有很大的空間去創作。有的人用多重曝光,有的人用暗角壓暗四個角來突出荷花為主體。有的人噴水,有的人放煙,有的人用折返鏡。。。。每個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力求自己的荷花與別人不同。


我在拍荷花的時候覺得拍攝者本身的認真投入非常重要,一邊聽音樂,或是一邊與荷花交談,一邊的拍都可以有不一樣的感受,拍得不同的效果。

回來後的後期更可以展示出自己眼裡,心目中的荷花。我可以每天都對荷花都有不同的詮釋。。。這個過程是令人享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 的精彩文章:

閑情雅趣 攝影/後期原創

TAG: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