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偽球迷的世界盃:聊聊中國古代蹴鞠的那些事兒

偽球迷的世界盃:聊聊中國古代蹴鞠的那些事兒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雖然中國隊一如既往地無緣參賽,但作為現代足球的始祖,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中國古代蹴鞠背後那些有趣的故事,聊以自慰。

蹴鞠,在中國古代也被稱為「蹙鞠」、「蹋鞠」、「蹴鞫」等。根據現代歷史學家的研究,蹴鞠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黃帝時期。

「沒錯,又是我發明的。」by遠古發明家—黃帝。

西漢學者劉向在其著作《別錄》中說:「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蹴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才也。」其子劉歆在《七略》一書中也說:「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也就是說,蹴鞠是由黃帝發明,最開始是用來操練士兵的一種軍事訓練方式。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了一部戰國人編寫的《十六經》,其《正亂》篇中記錄了黃帝與蚩尤部落的一場大戰:「黃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剝其革以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賞。剪其髮而建之天,名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文中提到黃帝戰勝蚩尤之後,以蚩尤的胃作鞠,讓兵士們踢,即是泄憤,也是娛樂,勝利者還有賞賜,大家都玩得很開心。由此可見,黃帝作蹴鞠的說法具有很高的歷史可信度。

到了殷商時期,中國已經出現了用來求雨的蹴鞠舞。安陽殷墟曾經出土過一段甲骨卜辭,記載的是商朝人在庚寅那一天占卜,預兆吉凶,商王號召眾人跳蹴鞠舞,跳完舞后,就下了一場雨。這種舞蹈也是漢代宴飲時蹴鞠表演的源頭。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晏嬰小學的學生在練習蹴鞠舞。

春秋戰國時期,蹴鞠由軍事訓練活動開始走向平民百姓的生活。《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首都臨淄人的生活時說:「臨淄之中七萬戶……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這段話後來也記載在《史記·蘇秦列傳》上,出自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蘇秦之口,他當時迫切希望遊說齊國和趙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因此對齊國國君齊宣王大加恭維,宣揚齊國國都臨淄的富足和強大。蘇秦一定不會料到,他的這番話在世界足球史上的重要地位。因為這段話告訴我們,早在2300年前,足球水平就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臨淄齊王墓出土的鞠形骰子,不僅證實了《史記》中對齊國人蹴鞠描寫的真實性,更是說明中國人民在戰國時期就開始賭球的有力證據。

蹴鞠在戰國時代還是臨淄城中民間的娛樂活動,到漢代已進入皇宮,成為一項宮廷活動,在當時的皇宮及其周圍還有了專門的蹴鞠城。桓寬的《鹽鐵論》記載,西漢社會承平日久,「貴人之家,蹋鞠鬥雞」為樂,一般百姓也是在「康莊馳逐,窮巷蹋鞠」,簡陋的場地絲毫不影響漢朝人民對蹴鞠的熱情。

南陽漢畫館收藏的漢代蹴鞠畫像石拓片,畫面像極了現今足球比賽中的開場鏡頭,兩人如同在等待裁判吹響開場哨。

漢代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劉邦做了皇帝之後,把父親劉太公接到長安城的未央宮養老,但劉太公卻一直悶悶不樂。原來劉太公自幼酷愛蹴鞠,雖然過上了錦衣玉食的好日子,卻再也找不回以前在街頭巷尾「酤酒賣餅,鬥雞蹴鞠」的快樂。於是,劉邦就在長安城以東百里之處,仿照原來沛縣豐邑的樣子,造起了一座新豐城,並把原來老家豐邑的鄉親們全部遷過來陪父親鬥雞、蹴鞠,老爺子這才心滿意足。

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也記載了一個因沉溺於蹴鞠而喪命的故事。西漢時臨淄城有個名醫淳于意,精醫道,辨證審脈,治病多驗。一個叫項處的人患了重病找淳于意診治,淳于意一再囑咐他不要從事重體力活動,否則必定會吐血而亡。項處平時就喜歡蹴鞠,實在是忍不住誘惑,依舊外出蹴鞠,結果當天就出現了冒冷汗、吐血等癥狀。項處再讓淳于意給他診治的時候,淳于意斷定項處已經沒救了,不可能活過第二天傍晚。果然,到第二天傍晚,項處就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球場上傷病未愈就強行復出的話是要出人命的。(內馬爾:WTF?)

漢代蹴鞠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出現了專門研究蹴鞠的著作。漢人曾寫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體育專業書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足球的專業文獻。

與此同時,漢代蹴鞠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則。東漢李尤的《鞠城銘》記載了當時的蹴鞠規則,是古代蹴鞠走向專業化的標誌。「圓鞠方牆,仿像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建常立平,其例有常。不以親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尤然,況乎執機。」鞠是圓形的,四周有圍牆,圍成方形球場,有天圓地方的寓意。在比賽中,根據每年有12個月,規定對陣雙方各6名隊員,共12人進行比賽,兩隊分別設有隊長。由於比賽具有分出勝負的競技性質,比賽中還專門設有裁判的角色,確保比賽公正的標準。對於裁判的判罰,也有約定俗成的規定,擔任裁判的人要秉公執法,不能親近一方而疏遠另一方(杜絕黑哨)。參賽隊員要心平氣和,服從裁判,不能抱怨裁判的判罰。這也是歷史上關於足球比賽規則的最早記載。漢朝時健全的足球比賽和判罰規則,已經可以看到現代足球規則的基本要素了。

漢代蹴鞠示意圖,跟現代的五人制足球非常相像。

到了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政治開明,經濟空前繁榮,社會長期穩定,統治者對體育運動的熱心倡導和身體力行,為蹴鞠運動的發展和交流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蹴鞠在唐代是一項十分普遍的運動,上至皇親貴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對其都非常喜歡,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明代杜堇所繪《仕女圖》,是根據南唐周文矩《宮中圖》改繪,反映了唐代後宮中的蹴鞠等娛樂活動。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唐玄宗在位期間,因其酷愛蹴鞠,群臣經常以玩物喪志為由反對他蹴鞠。閻寬在《溫湯御球賦》中記載:「天寶六載十月,(玄宗)下詔:伊蹴鞠之戲者,蓋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義不可舍。」為了給蹴鞠冠上一個合理的由頭,玄宗李隆基明確表示蹴鞠乃練兵之術,並下詔書要求必須保留。《舊唐書》記載了唐天寶年間有一個叫姜皎的人,此人的蹴鞠技術了得。玄宗聽說後,特地召他進宮,封他為掌管天子服御之事的殿中少監,從四品官。不僅如此,玄宗還經常把姜皎召入自己的後宮,讓姜皎在自己的宮榻之內表演蹴鞠,興之所至,甚至不顧君臣之間的禮儀,直接用姜皎的小名「姜七」來為他喝彩叫好,姜皎也為此得到了宮女、名馬和珍寶等眾多賞賜。可以說,作為高俅、喬治·維阿們的鼻祖,姜皎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因為自己的蹴鞠技藝而名利雙收,繼而步入政壇的超級球星。

喬治·維阿,賴比瑞亞足球運動員,世界足球先生,2017年當選為賴比瑞亞第25任總統。

花式足球在唐代也開始興起。據《燕山叢錄》記載,顯靈宮道士韓義就是一個著名的花式蹴鞠高手,除了用腳以外,他還可以用肩、背、腹等身體的其他部位代替腳來蹴鞠,並且保持鞠始終處在他的控制之內,「終日不墜」。雖說終日不墜有點誇張,但作為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能熟練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控制球,其花式足球的技巧足以吊打當今大部分足球愛好者。

唐代的花式蹴鞠

作為一個崇尚詩歌的朝代,唐朝描寫蹴鞠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詩人裴說的《清明》詩有「畫球輕蹴壺中地,彩索高飛掌上身」的描述。韓愈寒食節時在路邊看到別人扔的球,不禁在《石鼎聯句》中感慨:「可惜寒食球,擲此傍路坑。」其中最著名的當屬王維的一首《寒食城東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鞠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

到了宋朝,隨著商品經濟和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富足,休閑娛樂活動豐富多樣,社會各個階層參與娛樂活動的熱情非常高漲,宋朝由此成為了中國古代蹴鞠發展歷史的最高峰。

宋蹴鞠紋銅鏡,描述了一對青年男女對面踢球,女子高髻笄發,作踢球狀。男子戴襆頭,著長服半蹲膝,身稍前傾,作認真接球姿勢,小球介於起落之間,形態逼真。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史書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匡義都喜好蹴鞠。宋代畫家蘇漢臣是宋徽宗時畫院的待詔,他繪製的一幅《宋太祖蹴鞠圖》,生動而清晰地描繪了趙匡胤、弟弟趙匡義和宰相趙普、党進、石守信、楚昭輔等人蹴鞠的情景,畫中宋太祖趙匡胤正在興緻勃勃地顛球。這幅畫形象地描述了宋代君臣在政務繁忙的時候,還忙裡偷閒地搞起了體育運動的場景。

《宋太祖蹴鞠圖》,原作者為北宋蘇漢臣,元代臨摹品,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為史上最不務正業的皇帝之一,宋徽宗趙佶對蹴鞠就更加痴迷不悟了。每逢皇室生辰和朝廷宴會,徽宗少不了安排幾場激烈的蹴鞠比賽,有時甚至還親自上場參與。他組建了宮廷女子足球隊,看到宮女踢足球後還寫詩祝賀:「韶光婉媚屬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爭蹴鞠,兩朋庭際再輸贏。」

宋朝的足球活動場所除了宮廷之外,在很多酒樓茶社也安排蹴鞠,宋朝人可以在飲酒喝茶的同時,現場觀看蹴鞠比賽。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有個酒肆叫「角球店」,可以算是歷史上最早的足球酒吧了。瓦舍勾欄是宋代民間娛樂表演的地方,那裡每天都有商業性的蹴鞠活動,市民只要掏錢買票,就可以進入觀看。

早期的鞠是用熟牛皮做球,中間填充毛髮,做成實心的球,這種鞠一直沿用到中唐。後來,唐人改進了制球的工藝,將填充物由毛髮改為動物的尿囊,製成了充氣的鞠,並增加了鞠的片數,使之更接近圓形。宋代將鞠的片數增加到了十二片,並將外縫線改為了內縫線,同現代的足球非常接近。

宋朝還出現了行會性質的專業蹴鞠組織—齊雲社,標誌著蹴鞠運動的發展達到了全新的高度。齊雲社由經常參與蹴鞠運動的人組成,他們或聚在一起消遣娛樂,切磋技藝,或以表演賣藝為生,其作用類似於今天的足球協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這比現代足球史上最早的足球俱樂部—1857年在英國謝菲爾德地區成立的謝菲爾德聯隊要早好幾百年。

齊雲社一項重要的職能是組織全國性的比賽,每年舉行一次,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確定蹴鞠藝人的技術等級,相當於宋朝足球界的華山論劍。山嶽正賽就是齊雲社組織的全國性蹴鞠比賽,因在山上舉行,所以叫山嶽正賽。

仿古蹴鞠比賽

宋朝的足球俱樂部還要求運動員德藝雙馨。齊雲社規定會員要做到「十緊要」:要和氣,要信實,要志誠,要行止,要溫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謙讓,要禮法,要精神。遵守「十禁戒」:戒多言,戒賭博,戒爭鬥,戒是非,戒傲慢,戒詭詐,戒猖狂,戒詞訟,戒輕薄,戒酒色。這也與現代的足球體育精神不謀而合。

說到宋代蹴鞠,就不得不提到高俅,中國古代最出名的超級球星。這個《水滸傳》里的大奸臣,史書記載卻並不多。據《揮麈後錄》記載:「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筆札頗工。」蘇軾曾引薦他與當朝駙馬王晉卿結識。有一次,當時還是端王的趙佶在皇室花園中蹴鞠,高俅在一邊觀看。「(高)俅候報之際,睥睨不已。王呼前來,詢曰: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於是,早就心懷鬼胎的高俅在趙佶面前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個人蹴鞠秀,高俅的高超球技讓趙佶非常佩服。幾年後,趙佶當上皇帝,是為宋徽宗,高俅也由此飛黃騰達,搖身一變成為了朝廷高官,曾擔任檢校太保、奉國軍節度使、簡國公等多個重要職位。高俅的父親、兄弟和兒子也跟著他一道陞官,高俅的老爹高敦復當上了節度使;高俅的兄弟進士及第,官至延康殿學士;高俅的兒子高堯卿是岳陽軍承宣使,高堯輔為安國軍承宣使,高堯康為桂州觀察使。

電視劇《水滸傳》中的高俅形象

可惜的是,宋朝滅亡之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元朝曾發布禁令嚴禁蹴鞠,官方的蹴鞠活動在元、明、清時期停止了發展。而民間的蹴鞠側重娛樂性,逐步喪失了蹴鞠原有的競技性,社會性也大大減弱,蹴鞠開始走向衰弱。到了清代中期,蹴鞠已經消失在中國歷史的舞台中。

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現代足球由英國傳入當時的殖民地香港,1873年傳入中國內地,作為當時西式學校中的體育課程傳授,足球才再次回到了中國人的視野中。

1909年上海交大校足球隊合影

近年來,足球運動起源於中國已逐漸成了國際共識。2000年,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在伊朗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足球起源於中國,並從那裡傳給了埃及,又從埃及傳到希臘、羅馬、法國,最後才傳到英國。2004年,亞足聯秘書長維拉潘在第三屆中國國際足球博覽會上正式宣布,「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以官方身份認可了中國在世界足球發展史上的起源地位。

最後,用一個網路上的段子來結束本文。

羅納爾多退役了,巴西足球8年沒緩過來;

齊達內退役了,法國足球12年沒緩過來;

巴喬退役了,義大利足球16年沒緩過來;

克魯伊夫退役了,荷蘭足球20多年沒緩過來;

普斯卡什退役了,匈牙利足球30多年沒緩過來;

高俅退役了,中國足球一千多年沒緩過來……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蹊君 的精彩文章:

TAG:言蹊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