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奇,這個苗寨靠一支舞蹈就聞名於世!

神奇,這個苗寨靠一支舞蹈就聞名於世!

錦雞舞起源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麻鳥村,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苗族村寨,村寨沿著山坡高高低低,層層疊疊地坐落在大山之上,生活在這裡的民族是苗族中的錦雞苗族。

苗族同胞是中華三祖(炎帝、黃帝、蚩尤)之一的蚩尤的後代,而錦雞苗族是苗族上百支系中的一支,屬於亞族群,自稱旮弄(又寫嘎鬧),因崇拜錦雞(鳳凰圖騰)並在重要節日和祭祀活動中跳錦雞舞而得名,錦雞苗族的少女和婦女艷如錦雞,風情萬種,穿的百褶裙較短,只有五到七寸之間,長不過膝,勉強蓋住臀部,春光迷人,神秘美麗。錦雞苗族,人口約兩萬人,約在苗族總人口的百分之0.2。

麻鳥,即苗語錦雞,有的地方翻譯時也叫麻略。

麻鳥的蘆笙製作與曲調很有名氣,早年從麻鳥出去的著名苗族蘆笙演奏家余富文先生就是帶著麻鳥的蘆笙把金曲吹到了天安門。凱里、丹寨、雷山等地的苗家藝人,為了得到最好的蘆笙,學到最好聽的蘆笙曲子,常常自帶乾糧,爬山涉水到麻鳥來取經學藝。

然而麻鳥最為著名的還是「錦雞舞」。

排調鎮周圍的這支苗族自稱「嘎鬧」,是遠古鳥圖騰部落的後裔。世居深山的麻鳥人,每當逢年過節,喜氣來臨,蘆笙手們吹響蘆笙走進蘆笙塘,姑娘們就頭戴打制有數只錦雞的銀花、銀角,穿戴著自己刺繡的盛裝,精心打扮來到蘆笙塘,踩著「四滴水」蘆笙舞曲翩翩起舞,以紀念先祖和懷念給他們帶來自由、祥和與歡樂的美麗錦雞。

錦雞舞以蘆笙伴奏,蘆笙音樂輕快流暢,優美動聽,曲調豐富。男性吹蘆笙作前導,女性隨後起舞,排成一字形,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圓圈跳。女性穿著麻鳥型超短裙服飾,保留著古樸典雅的民族特色,銀飾、綉裙、花帶以及造型扮相,都以美麗的錦雞為審美參照:前圍帕短,綉上艷麗花色,後圍帕繫上寬花帶,垂至腳跟,綰髮高聳,頭戴銀髮簪,髮鬢插錦雞飛舞造型的銀飾及銀梳、銀雀花等,腳穿翹尖繡花鞋,猶如美麗的錦雞,靚麗迷人。

錦雞生活在深山密林中,頭青、頸綠、身紅、尾毛麻花且比身上長。

每一位生長在麻鳥的女性都心靈手巧,在崇拜錦雞中師法錦雞,用不同顏色的絲線,仿照錦雞的羽毛刺繡成各種花紋圖案,表現在衣裙鞋帽上,穿戴在身,就象錦雞一樣美麗。錦雞舞有祭祖和文化娛樂兩大表演內容。祭祖活動每隔十二年舉行一次,民間的婚慶、迎客禮儀和青年男女的"跳月"的過程中,都依託錦雞舞來進行。

丹寨錦雞舞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7年的「多彩貴州」舞蹈大賽上,它拔得原生態舞蹈的頭籌。其實,麻鳥村的苗家人白天也觀賞了縣文工隊特地前來演出的錦雞舞,但那就像看電視一樣,欣賞之餘他們似乎並沒有把那訓練有素的表演與自己跳的錦雞舞等同起來。

在麻鳥人心中,也許只有自己親身參與的錦雞舞才寄託了自己對錦雞、對祖先的美好情感。這種民族文化的原生魅力是任何加工過的表演所沒法替代的。

今日話題

這麼美的錦雞舞

說說你看錦雞舞時的感受吧

留言點贊數最高者

我們將會為您提供一份精美禮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苗醫 的精彩文章:

雲里霧裡,這個苗寨仿若世外桃源

TAG:雲上苗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