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系列殺人犯罪的實證分析與預防對策

系列殺人犯罪的實證分析與預防對策

(三)研究結論

   1.犯罪人作案過程有規律可循

由於多次作案,犯罪人已形成了思維定勢,相信自己延續之前的犯罪經驗,一如既往的選擇同樣的作案時間、作案地點以及作案對象,採取同樣的作案手段可以輕易的達到自己的犯罪目的並可增加自己不被抓獲的可能性。

   2.犯罪人多為低文化水平者

在本次數據分析的30個案例中,文化水平有據可查的19例中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就佔有13例,其中還包含許多例並未完成學業的肆業者。可見低文化水平者作案的可能性較高。

不僅僅是甘肅白銀系列殺人案,觀察每一起系列殺人案件的始末,都充斥著嚴重的社會恐慌,影響著人們正常的生產工作與學習生活,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對個人、家庭存在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3.犯罪人多為有前科者

在30例典型案例中,15例作案人均為有前科者,甚至是多次前科者。目前,有前科者再次犯罪一直是我國的一大治安「頑症」,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的重複犯罪率一度達到了30%以上,部分重大案件的犯罪人都是有前科受到過刑事處罰的人[]。目前,這種再犯罪有三大趨勢,一是前科人員重大暴力犯罪突出,造成重大刑事案件頻發的爆發性效應;二是前科人員職業化系列侵財犯罪危害嚴重,造成發案持續走高常態性犯罪效應;三是前科人員再犯罪向低齡化擴展,造成高危人群不斷蔓延帶動性犯罪效應[]。

   4.成長家庭對犯罪人影響較大

此次數據分析中,共計22個案例的作案人有過不幸經歷,其中成長過程中經歷單親家庭的有5例,有家長不當教育方式的有2例。綜合不幸經歷來看,在系列殺人犯罪作案人的形成過程中,初始階段可能有以下經歷:家庭經濟困難,生活難以維持,處於社會最底層,受到外人欺負或嘲笑,家庭生活不穩定,家庭充滿辱罵和責罵父母親死亡或離婚,受虐待或體罰。

 三、系列殺人犯罪的預防對策

(一)個人預防

本文主要就系列犯罪人的角度進行了研究,所選取的維度有:1.作案人的不幸經歷;2.作案人的前科記錄;3.作案人文化水平;4.作案人犯罪動機;5.作案方式;6.犯罪人與受害人之間的關係;7.犯罪地點。現對最為適宜在個人預防部分進行防治的部分進行闡述。

   1.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心理指導

對於此次研究所得結果,最重要的便是成長環境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便是單親家庭以及貧寒家境造成的心理問題。所以,筆者認為社會應該更加關注離婚者的子女心理問題,可由政府有關部門牽頭成立相關公益機構,對其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科學依據的心理指導。其次就是在精準扶貧的工作中更要注重對於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指導,這也是對於扶貧先扶智工作指導方針的積極響應。最後社會媒體對於日常報道應在不失實的前提下加強對於正能量的宣傳。總體來講就是整個社會都應加強對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對於家庭經歷了大變故的兒童、青少年,還有弱勢群體的兒童、青少年。同時,我們還需要關注遭受家暴的兒童、青少年,不僅僅只是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衛他們,更要注重對於該弱勢群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2.加強對獄內犯罪人的改造

 前科背景的犯罪人再次犯罪問題一度是我國治安方面的一大「頑疾」,想要真正解決這一「頑疾」我們便必須要摸清其「病灶」。

對於現存的監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對於重新犯罪率有一個直觀的統計,並對罪犯改造質量進行科學評估,從而對重新犯罪問題進行專項的、完善的、科學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其次,眾所周知犯罪的方式、手段及目的都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所以監獄幹警的知識結構也應及時更新,專業素質及警囚比也應依據罪犯改造的實際需求進行調整。最後,改造罪犯的手段也可進行更新,而不是局限於現有的教育改造手段之中,同時在日常罪犯改造工作中應注意不能割裂管理、教育和勞動改造之間的聯繫。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問題上也同樣適用,即便是告訴犯罪人再多的道理也及不上犯罪人自身產生悔罪心理,只有從內心深處產生自發想要改造的心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對犯罪人的改造,這便體現出了心理矯治工作在監獄內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3.加大普及義務教育工作的力度

此次研究顯示,犯罪率與文化水平呈現反比關係,這一觀點也與我國學者目前的研究觀點互相印證。所以,我國應加大普及義務教育工作的力度,尤其是邊遠貧困的地區。應由政府牽頭,與相關部門共同協商制定力度更大的政策。同時應對義務教育加強監督,減少中途肆業者,從而切實有效的發揮義務教育重大、深遠的意義。

系列殺人犯罪的實證分析是應有之義和必行之舉。

(二)社會預防

 首先,我們應該樹立群眾的危機意識,由公安部門選取部分案件公示,使人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中不只是詩和遠方,同時也有罪惡並且切切實實的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從而提高社會群眾的犯罪防控意識。

其次,相關部門應結合現狀以及社會發展趨勢從而研究定製相關的防控政策。一方面應設立針對與受害人的幫助機構,向受害人提供有效的幫助。另一方面可模仿我國所提倡的網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區內向婦女兒童、鰥寡老人等弱勢群體提供防控嘗試普及服務並制定相關可執行度高的日常防控模式並形成一定機制,切實做到第一時間防控,第一現場防控。同時,應注重時代變化所帶來的犯罪手段更新等問題;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研究問題從而隨時解決問題才能避免由於研究過時而犯罪手段更新的尷尬局面。

最後,我們還應注意到社區內高危人群的預防。對於犯罪人的預防,應分為事前預防,以及事後偵破工作。結合此次研究的犯罪動機以及犯罪手段來看,在事前預防中,我們可以在形成社區預防的過程中對社區內高危人群進行教育,使其牢記社會主意核心價值觀;同時由社區機構與政府相關部門形成合作,對高危人員形成監控,從而做到事前預防的作用。在事後的偵破過程中,相關部門應抓住犯罪手段重複率較高這個特點對形式進行研判,從而更快速的破案以達到降低犯罪破壞程度的效果。

(三)情境預防

 在傳統的犯罪預防研究中,我們總是著眼於犯罪者本身,成長環境、氣質性格等等都是我們所關注的入手點。但傳統研究方向所帶來的局限性不禁使人困擾,隨著時代的變化,研究的一步步深入,我們開始探尋一種新的防控機制——情境預防。時至今日,情境預防已經有了足夠的理論支撐並發展出5種策略,25種具體的技術手段[]。針對系列殺人犯罪,情境預防同樣有可取之處。

   1.增加犯罪難度

   根據理性選擇理論,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犯罪人在犯罪前也會進行一定的評估與選擇,從而得出自己是否可以得手、為了得手會付出什麼代價,只有當達成自己目的所付出的代價是自己所能夠接受的程度時,犯罪人才會作案。如果我們可以針對系列殺人犯罪普遍的增強其犯罪難度,便可使系列殺人犯罪發生的可能性大大減小甚至是消滅。

一是對於目標的加固,通過科學的評估方法識別出易受系列殺人犯罪所侵害的人群,對該人群進行防範意識普及並進行一定的反抗能力培訓。二是入口控制,在許多系列殺人犯罪中,都會出現犯罪人入室作案或在相對獨立的空間內作案,針對這個特點可以通過加強出入人員登記制度或者是加裝門禁的方法進行預防,同時亦是出口掃描的一種有效措施。三是控制工具,加強對於管制刀具的管控,可參考某些地區的刀具實名制措施;同時應識別系列殺人犯罪者易獲得的作案工具類別,出台相應的技術規範使所生產出的特定工具不具有殺傷力。

   2.提高犯罪風險

 了解每一起系列殺人犯罪,或多或少都會發現不同的監督問題。那麼當我們擁有更多更全面的監督機制,犯罪人便很難再進行犯罪行為,甚至是迫於伸手必被抓的壓力下而不敢進行犯罪。

一是擴大監護,將易受害人群列入日常防護的重點關注對象,夜間巡邏的公安、聯防人員對此類人群進行重點關注;可參考國外,由安保公司在室內加裝報警裝置從而提高相對獨立空間的安全程度。二是協助自然監督,具體是指通過改變空間物理設施給潛在犯罪人心理帶來一定壓力,例如在道路上加裝更多的路燈,在部分小巷裡加裝後視鏡以便於盡早發現是否有人尾隨。三是減少匿名,通過法律規範人員出門時必須帶身份證以便隨時查驗身份;對於特殊場所做到確保一人一證且人證相符。四是利用現場管理者,例如可要求市政環衛人員留意是否有可疑人員;小區內的保潔人員、保安對於出入一個小區內的生面孔進行一些簡單的詢問並留意其行蹤。五是強化正式監督,要求公安、聯防人員加強路面巡邏,擴大巡邏區域,並對可疑人員進行身份盤查;成立系列殺人犯罪專項防控工作組,對於系列殺人犯罪組織一定的專項防控措施。

   3.減少犯罪收益

 在系列殺人犯罪中,存在著許多犯罪目的為掠奪財物的犯罪行為,針對於此類目的的系列殺人犯罪,情境預防也有著一定程度上適用的防控策略。一是隱藏目標,提倡財不外露,從而使犯罪人無法簡單的從衣著、首飾簡單的判斷出自己的作案對象。二是移除目標,身上不攜帶大額現金,提倡票據支付、線上支付、刷卡支付等方式進行結算。三是財產標識,可在貴重財產物品上不易消除的地方進行編碼噴塗或身份信息標刻,從而使為了掠奪財物的系列殺人分子因為掠奪後也無法輕易使用而打消犯罪念頭。四是抑制獲利,對於一些特殊財產可加裝自動鎖定功能、自毀裝置、自動催發特殊標記的裝置,通過一定的限制使用手段來儘可能的減少犯罪分子獲利的可能。

   4.減少犯罪誘惑

 犯罪都會有其原因,系列殺人犯罪也不例外。就像武器效應所表達的一般,對於有些人來說,僅僅只是擁有武器就會引起其攻擊反應。在系列殺人犯罪中,以性犯罪為犯罪目的的犯罪人並不在少數,針對於此類犯罪人,減少犯罪誘惑是一個很重要的預防手段。其中主要其作用的是減少誘惑和刺激,控制色情信息傳播,大力打擊境外非法色情音像製品在我國境內的傳播;規範我國傳媒製品中對於性的描述。

 對於其他犯罪目的的系列殺人犯罪,一是減少挫敗和壓力,大力發展心理健康事業,提高人們對於心理健康的了解程度並積極通過心理諮詢等手段排除不良心理狀況。二是減少誘惑和刺激,控制暴力血腥描繪、鏡頭的傳媒製品的傳播,依據規定規範製作。三是化解同伴壓力,對於有犯罪傾向的高危人群予以於他人分化處理,避免對其他人群進行過多刺激誘惑,從而起到預防犯罪的目的。四是組織模仿,相關部門應嚴格管控對於系列殺人犯罪的犯罪手段、細節的描述與片段。

 

   5.消除犯罪借口

 大多數系列殺人案件的犯罪人不論是犯案前還是犯案後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從而抵消自己內心的作惡感、不安感,即便是外人看來邏輯絲毫不通的理由也能成為其繼續犯罪的借口。所以,對於系列殺人犯罪來看,消除犯罪借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一是控制毒品和酒精,一方面吸毒者往往需要大量的財物以維持自己吸食毒品;另一方面吸食毒品或過度飲酒後會降低犯罪人正常的社會道德控制能力甚至是喪失,同時也有可能成為犯罪者解釋犯罪的借口。二是幫助守法,可提倡設立互助會為陷入緊急財物緊張的人員進行一定的方法指導甚者是財物支持。三是喚醒良知,可增設公益廣告、宣傳標語等渲染生命的美麗與不可或缺以及每一個人在每一個家庭內的重要性,並可著重對高危人群進行宣傳。

本文易對偵破、防治同類型案件有所幫助。

 本文結合了國內國外學者的觀點,提出了一個較為全面的關於系列殺人犯罪的描述。藉助30個系列殺人犯罪的典型案例分為7個維度進行實證分析,概括了相關的系列殺人犯罪的特徵表現,從而提出了相關預防系列殺人犯罪的預防對策;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對系列殺人犯罪的偵破起到一些作用,從而早日實現偉大中國夢,構建美好的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但是此次研究中也確有不足,由於資料有限,部分數據無從可考只好退而求其次甚至是放棄對某些維度的研究,同時本文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未使用方差分析、二元邏輯回歸分析、聚類分析等高端分析方法建立數據模型與分析模型,從而降低了整篇論文的科學嚴謹性與專業性。鑒於此,筆者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更加註重對分析方法的學習,同時在能接觸到更多、更詳細的數據後繼續針對系列殺人犯罪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評夜談 的精彩文章:

TAG:時評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