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臨沂建城2500年的歷史,告訴你一個詳細的臨沂城的歷史

臨沂建城2500年的歷史,告訴你一個詳細的臨沂城的歷史

原標題:臨沂建城2500年的歷史,告訴你一個詳細的臨沂城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臨沂自古以來就被稱為琅琊,沂州等,那麼有誰知道臨沂城的歷史?臨沂城區有哪些歷史名稱?臨沂城的歷史沿革怎樣呢?


//啟陽城--臨沂最早的城市名稱

臨沂城的建城時間是公元前492年,此時是春秋時期的魯哀公三年,孔子已經周遊列國後回到魯國,潛心整理和編撰《春秋》《詩經》等重要典籍,距今2500多年了。左丘明的《春秋左氏傳》記載「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說季孫斯、叔孫州仇率領部隊在啟陽這個地方建城。


春秋末期天下分崩離析,不但諸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且諸侯以下的大夫亂上,標誌事件是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三桓之亂。「三桓」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末期魯桓公三個小兒子的後代,因為老大做繼承人了,所以他們不服,他們政治上相互支持,聯合執政,魯國的大權旁落。「三桓」向來就有營建自己私邑的習慣,所以在臨沂城區建啟陽,這是迄今為止在臨沂歷史上最早的城市。當然同時代的還有祝丘城,建於春秋時期魯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距今已有2714年的歷史,位置大概在現在的河東區;中丘城,建於魯隱公七年(公元前716年),位置歷史上爭論過多,但大體是在現臨沂城的北面,雖然這兩個城池建城時間比啟陽城要早,但由於離現在的臨沂城距離較遠,因而不被認為是臨沂城故城,儘管如此,在今天臨沂城內道路命名上,臨沂城沂州路東,金雀山路南就有祝丘路和中丘路,仍然有以這兩個古城命名的。


到了西漢漢景帝劉啟即位後,出於避諱制度,啟陽縣改為開陽縣,現在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路南就有啟陽路和開陽路來紀念此。


臨沂夜景


//琅琊,自古以來臨沂最美麗的名稱


臨沂城古代的時候被稱作琅琊,「琅」字指像珠子樣的美石,「琊」字指似玉的骨。琅琊兩字最早出現始於山名,琅琊山位於膠南市區西南26公里,這個地方是海濱,在春秋時期屬於齊國,齊國是在齊桓公小白的時期,重用名相管仲進行改革,一度成為商貿發達,重視海上貿易的諸侯國,琅琊就作為有名的港口。後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滅吳國在此建立琅琊縣,後遷都琅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廢除分封改為郡縣制,把全國設三十六郡,其中就有琅琊郡。


劉秀建立東漢後,我們知道漢朝實行郡縣和分封並行,劉秀11個兒子,由於非常疼愛幼子就把美麗富饒的琅琊分封給他最小的兒子劉京。建琅琊國。到了漢章帝時期,權力再分配,富庶的琅琊國成香餑餑,於是明哲保身的劉京主動提出以琅琊國的華、蓋、南武陽、厚丘、贛榆五縣,換取東海郡的開陽、臨沂兩縣,並且讓出堅固的莒縣,把國都遷到了啟陽,也就是現在的臨沂城,琅琊這個名字也隨之遷到臨沂,劉京之後,琅琊王傳六代,一直到曹魏時期,最後一位琅琊王劉熙被廢。1997年,因修築臨西七路而搶救性挖掘了東漢琅琊王的墓葬,這條路修命名為琅琊王路。以後,無論是琅琊國還是後來的琅琊郡,郡治所在地都是在現在的臨沂城,劉京的讓賢之舉成就了臨沂琅琊城2000年的歷史美名。


王羲之


琅琊王氏


祖籍臨沂的琅琊王氏給臨沂增添了光彩。像王祥卧冰求魚,成為二十四孝之一,


當然在西晉發生八王之亂後,少數民族入亂中原,永嘉之亂,臨沂人大批南渡,史稱衣冠南渡。


其中琅琊王氏最重要的兩個人物王導和王敦,一文一武,堂兄弟倆輔佐司馬睿南渡,建功立業,使得琅琊王氏在東晉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王馬共天下之說,他們有個侄子叫王羲之,他的名氣大的很,成為書聖,他的名作《蘭亭集序》作為天下第一書法作品。王羲之現在作為臨沂文化名城的招牌。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馬炎在南方的健康建立東晉,我們讀《晉書》竟然發現東晉一共11帝王幾乎都是做過琅琊王。東晉皇帝在即位前都得做琅琊王過度一下,當然這個時候琅琊王都是一個名字而已,真正的琅琊本地臨沂正在北方的五胡亂華的戰亂中。


沂州的歷史淵源


北方一直到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北魏魏太武帝拓跋燾439年才結束五胡亂華,統一北方黃河流域,北魏永安二年(529年),琅琊郡改名為北徐州,後來北魏分裂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北周在周武帝宇文泰時期才由統一。北周宇文泰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為,沂州,「以州城東臨沂水(河)以名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沂州」的名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沂州的名稱延續了1000多年,琅琊這個古稱只能存在於各種歷史文獻及老百姓的談笑中。




龜駝城



明朝是朱元璋推翻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而建立的,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強大帝國。明初朱元璋就建立諸王分封制度。到了明朝中期明憲宗朱見深統治時期,朱見深14子,把第12個兒子朱祐橓,弘治4年被封為涇王,弘治15年(1502年)來到臨沂區人民醫院附近建有涇王府。他在臨沂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臨沂城建起了堅固的磚城,明朝從永樂年間全國就開始興起大建磚城,大家可以看到幾乎全國各地留下的磚城大都建於明代。


臨沂在涇王朱祐橓時期才開始建磚城。第二件事是建護城河。小涑河,這條河本來不經過臨沂城,後來涇王來到臨沂之後為了解決城裡老百姓吃水和灌溉問題,開鑿了這條人工河,把涑河水引到了臨沂城,而這條河的另外一個用處則是用于軍事防禦,它成了臨沂城的護城河。現在的老城沂州路西,解放路北還有,火車站南鄰的陷泥河,東面以沂河為河環繞臨沂古城四周,「龜駝鳳凰城」、「龜駝城」、「鳳凰城」,是臨沂人稱呼自己城市的的名字,「龜駝城」的傳說在臨沂流傳甚廣,一說老龜的頭在郯城,尾在蒙陰,龜背在臨沂;一說龜的頭在羅庄,龜尾巴在南坊。現代臨沂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都有記憶印象,當時四個城門,北叫岱宗門,南叫望淮門,東叫鎮海門,西叫瞻蒙門,這種磚城即美觀大方又堅固無比,一直到解放後文革時期,後來逐漸的拆除了。



明代臨沂古城牆



清朝建立後直到清朝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設沂州府,設蘭山縣,管轄蘭山、郯城、費縣、沂水、蒙陰、日照、莒州6縣1州。1913年改蘭山縣為臨沂縣,並為琅琊道治所。1936年6月山東省第三行政專員公署遷治臨沂城。1945年抗戰勝利後為中共華東局、山東省政府、魯中南行署、臨沂縣政府駐地。



臨沂鳳凰廣場


今天的臨沂市區


1994年12月撤市設區後,市區蘭山縣分蘭山區,河東區,羅庄區。


今天的臨沂城區的面積已經大大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期。


作為中國的東部最重要商貿物流城市,有南義烏,北臨沂之說。


臨沂已經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地級大城市了,作為中國北方門類最齊全的小商品集散地批發市場,北方最重要的物流之都,同時也是文化歷史名城。


身為臨沂人,


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沂齊魯網 的精彩文章:

TAG:臨沂齊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