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中筆意的重要性

書法中筆意的重要性

每個人在練字的時候都總會聽到有人說,你這個「鋒」寫的好,或是你寫字沒有「鋒」之類的話。其實這些人都是按自己的對書法的淺淺印象來評判的,甚至他們認為,書法就是所說的「帶鋒」的字,那樣的字就是好字。實則,他們並不知鋒是什麼,更不知如何運用筆鋒。

其實鋒指的是筆鋒,在硬筆中,是借用了軟筆書法的。在書法中,鋒是毛筆的前端尖細的部分,是可以很好的用來書寫小的筆畫,也可以用來修飾筆畫的。筆鋒的使用主要有逆鋒,藏鋒,露鋒,回鋒幾種。而硬筆中有用到的基本就是露鋒與回鋒了。所謂露鋒,也就是直接筆尖切入行筆,用於起筆;而回鋒,主要是對筆畫的修飾,主要用於收筆處。

筆法可以使漢字的點畫有一個好的質感和形態,筆勢可以賦予漢字以生命。漢字有了生命力,緊接著就引發出一系列帶有生命特徵的問題。正如一個有生命力的人,從表面上人們可以看到他的肢體是否健全,比例是否勻稱,生性是否活躍,具有什麼樣的常態等外在特徵。但這還不夠,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外在表象,進一步感知他的性情、氣質、修養、追求等這些靈魂深處最核心的精神狀態。這在書法上就稱為筆意。

從客觀上講,如果說筆法、筆勢仍屬「外在形態」的技法範疇的話,筆意則是一種法形之上的,超然於筆墨之外的,意識形態領域的產物。是意識、意象、意念、意味的總稱,是貫穿作品始終的一種不可能完全靠理性把握的抽象的精神狀態。

一、書法中用筆時的筆「意」表現為揮運時的筆勢、筆法、筆力。比如書家用的是方筆還是圓筆,是藏鋒還是露鋒,是逆入平出還是順勢切入;運筆取勢的方向和速度的變化,包括使轉縱橫、牽掣停駐、左右曲直、起承開合、快慢疾徐、提按頓挫;書寫時用力的輕重大小等,都體現在書寫的筆畫中而表現為一種「筆意」。清傅山云:「寫字無奇巧,只有正拙。正極奇生,歸於大巧若拙已矣。不信時,但於落筆時,先萌一意,我要使此如何一勢,及成字後,與意之結構全乖,亦可以知此中天倪,造作不得矣……四十年後,無意合拍,遂能大家。」


那「筆意」,究竟是什麼呢?

陳思言到「筆者心也,墨者手也,書者意也」,從中我們可以得知一二。

筆由心生,應以「心使筆」,說的就是對筆的控制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沒有「信筆」的弊病。

而「信筆」就是我們常說的「下意識」「習慣」等不好的用筆習慣,統稱為「信筆」。

大多人練字,都是按照習慣來的,沒有在寫字之前進行「刻意安排」,這就是「信筆」的一種表現。

練字是有順數的,先要做到「刻意」才能求「無意」。

刻意就是不信筆,要在下筆之前就想好每一筆的形狀,結構,以及大小,呼應等等。這在我們練字的過程中,算是「背帖」的過程。

每寫一個字,要有出處,先回憶自己練習的過程,在下筆寫出,才能達到「不信筆」。

對一個藝術門類而言,「法」是技巧的體現,須臾不可缺失。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修辭就是文章的法度。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優美的旋律,則是音樂的法度。美術是造型的藝術,筆法也是美術的法度。不僅僅書法有法,只要是符合人類審美需要的藝術,「法」是其根本。

書法界對筆法的探求是必要的,書法是技術含量較高的藝術形式,缺少對書寫技術要素的審視與把握,庶幾不解書法藝術的三味。可是,當我們喋喋不休地闡釋筆法,直到把筆法絕對化和神秘化時,我們不能不警惕「筆法情結」的局限和危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髦女裝百搭 的精彩文章:

孫過庭書法欣賞

TAG:時髦女裝百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