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與#閱#我只學習我想學習的 我只感受我能感受的

觀#與#閱#我只學習我想學習的 我只感受我能感受的

北野武的兩部作品,《紅鱂魚》和《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我原以為沒有接觸過北野武的作品,昨天才意識到其實我之前是看過《紅鱂魚》的,在四年前。算是一部有誠意和亮點的作品,可是鑒於立川談志這個人物在我看來實在是太過傳奇,因此無法有切實的體會,或者說,超出了我的理解範疇,我沒有辦法去相信這一個人物的存在。

其次,從之前的《黑天鵝》到《紅鱂魚》,導演都力圖向觀眾傳遞一些理念,說白一點,就是「試圖教你做人系列」。可是,除非學生一開始心悅誠服,一般人(也就是我)往往在意識到正在「被教育」時,反倒不能好好吸收這個東西了。其實導演們想傳遞的道理,不論是自己虛構出來的也好,通過真人真事改變也罷,都是想借著這個殼子,力圖「告訴」我們一些什麼。可是如何能讓讀者捕捉理解到,這是第一個層次;如何能讓讀者欣然接受,欣然受到作品的浸染而去追隨導演想傳達的價值觀,這又是另一回事。《紅鱂魚》中教你做人系列有很顯性的,如立川談志以老師身份,教授徒弟「嫉妒」為何物以及「現實就是答案」;又如師兄前輩教導探春「人不可以選擇父母但是可以選擇自己的師傅的」;再如探春在築地的數零錢的老先生那裡發現了什麼「答案」……可是,太明顯了,明顯到是否吸收全看我是否願意,或者說明顯到我沒有切實的體會只是像學生時代一樣立馬反映出來這是老師標註的重點哦,可是自己懂沒懂又是另一碼事了。

反倒是比起說起來應該如何,倒不如直接展示人物本身是如何做的,探春一開始一邊送報紙一邊背經典篇目,那個執拗的身影倒是給我感觸良多,那股勁兒我感受到了;而不單純是台詞和動作設計的渲染和修飾,是演員骨子裡傳遞出來的東西。同樣的《黑天鵝》,導演想表達的釋放和觸碰慾望之類的概念,我在娜塔莉波特曼身上倒是沒有太大感覺,她最後殺死自己的第二人格將黑暗吸收,成為一個真正的「健全完整」的天鵝皇后時,我並沒有太多感觸,因為設計感很強,太刻意了,我並沒有感受到所謂的真正的蛻變,更多的還是台詞和肢體的設計與塑造。但是,那個回應的吻,以及之前總監在「啟發」她時的觸碰眼神,以及二人的互動,那才是真正的所謂性的釋放和美。而正面的塑造,不論是妮娜一開始的軟弱還是之後的黑化,都沒有辦法太能說服或者欺騙到我。

昨日看完了《太陽照常升起》,很喜歡海明威筆下的人物,話不多,但是卻通過一些額外的側面或者細碎的東西反而展示得自然而生動。充滿了魅力,不用說教什麼,但是自然地將我吸引。至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發生怎樣的蛻變,海明威沒有多言,但是在面對這類問題的時候,我會禁不住想起他和他筆下的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良月Channel 的精彩文章:

TAG:古良月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