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之西漢 (436)天生好命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之西漢 (436)天生好命

原標題:《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之西漢 (436)天生好命


景帝劉啟猝然離世,年僅48歲,比他的老爸文帝劉恆,多活兩年,而在這個年齡,他的爺爺漢高祖劉邦,剛剛舉兵開始打天下。



看來,皇帝確實不好乾啊,早死的居多。


不過,也有例外!

景帝劉啟死後,年僅16歲的太子劉徹繼位,也就是歷史著名的漢武帝。


武帝劉徹身體強健、精力充沛,就比較能活,一下子活到了70歲,在位長達54年,在封建皇帝中,並不多見,稱得上是一位長壽皇帝。


前面說過,劉徹是景帝劉啟的皇十子,在他前面還有一群哥哥。


按說,怎麼輪,也輪不到他來當皇帝,可是他天生好命,就給輪上了。


其實,武帝劉徹的好命,不但是天生的,而且有祖傳基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武帝劉徹父母兩邊的人,命運都是出奇得好。


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武帝劉徹的老爸,也就是景帝劉啟這邊。


景帝劉啟的老爸,也就是武帝劉徹的爺爺文帝劉恆,當年能當上皇帝,本身就有極大運氣成分在裡面。


前面說過,文帝劉恆的老媽是薄太后,年輕時,原本是魏王豹的姬妾,姿色一般,與漢高祖劉邦八竿子打不著,但偏偏兩個人有了交集,一夜激情,生出了文帝劉恆。

文帝劉恆在劉邦的八位皇子中,排行老四,功臣元老派之所以推舉他當皇帝,並不是因為他表現得多麼英明神武,多麼優秀出彩,相反,卻是因為他在大家印象中,傻啦吧唧的。


靠傻啦吧唧當上皇帝,不能不說是命運的眷顧。



到了景帝劉啟,運氣更是好得不要不要。


景帝劉啟的老媽是竇太后,年輕時,在呂后身邊的做侍女,陰差陽錯來到代國,給還是代王的文帝劉恆做了姬妾,而且倍受寵愛。


這還不算,景帝劉啟在皇子中排行老五,比他老爸的排序還要靠後,但他的四個哥哥竟然先後陸續死掉,他想不做皇帝都不行。


從武帝劉徹父親這邊的傳奇經歷,不難看出,一直充滿了機緣巧合,而他老媽這邊的經歷也是相當傳奇。


前面說過,武帝劉徹的老媽是王娡,王娡的老媽,也就是武帝劉徹的姥姥,或者稱外婆,名叫臧兒。


最近關於姥姥和外婆的稱謂,究竟誰更正宗,網上爭論不休,甚至不惜破口大罵,實在不應該。


其實沒有對錯之分,只是習慣使然,大家根據自己的習慣去叫就行了,完全沒必要質疑和要求人家,為此修改教科書,簡直是腦子裡面進水了。

臧兒的爺爺是漢初第一任燕王臧荼。


前面說過,臧荼叛亂,被劉邦給剿滅了,孫女臧兒流落民間,兩次嫁人,分別為兩個男人生了四個孩子:王娡、王兒姁、田汾和田勝。


兩次嫁人,屬於二婚女人,不管什麼原因,在那個時代,都要低人一頭,何況是叛王之後,但是臧兒卻好像從來沒受到過影響,竟然又逼迫女兒王娡走自己的老路。


王娡先是嫁給了金王孫,生了一個女兒,生活和諧,家庭美滿,卻硬是被老媽臧兒給拆散了。


藏兒將女兒王娡包裝一番後,強行送到了太子府,拿王娡一生的命運押注。


幸運的是,還是太子的景帝劉啟,竟然對王娡這個少婦一見傾心。


王娡的肚子更是爭氣得很,一口氣為景帝劉啟生了三女一男,男孩就是未來的漢武帝劉徹,從而奠定了在宮中的地位。


武帝劉徹在皇子中排行第十,前面剛剛說過,他的上位,極具戲劇性,是一群女人鬥爭運作的結果,這裡我們不再贅述。



不管怎樣吧,武帝劉徹順利登上了政治歷史舞台,開始了他充滿爭議的一生。

即位伊始,武帝劉徹與以往的皇帝一樣,首先給家人上尊號:


尊奶奶皇太后竇漪房,為太皇太后;


尊老媽皇后王娡,為皇太后;


立太子妃陳阿嬌,為皇后;


尊姑姑兼丈母娘的劉嫖,為竇太主;


尊姥姥,也就是外婆臧兒,為平原君;


給老爸景帝劉啟上廟號,為孝景皇帝。


同時,加封大舅舅田蚡,為武安侯;加封二舅舅田勝,為周陽侯。


關於田勝,為人低調,名氣不大,碌碌無為,以後說到也不會太多;


關於田蚡,為人勢利,精於辭令,善於逢迎,官居丞相,後面我們還會詳細說到。

田蚡和田勝兄弟二人,既非劉氏皇族,也非文武百官,全憑裙帶關係得以封侯。


武帝劉徹的一上來,就破壞祖宗規矩,毫無顧忌,個性可見一斑,預示著他在位期間,不可能是一個安分的主。


對於朝中大臣的人事,武帝劉徹沒有急於去變動,而是暫時全部按照之前安排。


另外,按照規矩,新皇帝繼承大統,要改年稱元,以後依次遞增,就使到了一百年,只要皇帝不死,就不會再改。


前面說過,自從文帝劉恆誤信方士新垣平的話,「候日再中」,才有了二次改元一說,也就是前元和後元。


景帝劉啟不甘落後,在位期間,索性三次改元,也就是前元、中元和後元。


到了武帝劉徹,更加過分,到死時,一共改元11次:


前6次,每次間隔5年。


後5次,每次間隔3年。


而且,每次改元,他還都起了一個名號,說是為了響應上天祥瑞,所以,11次的年號分別如下: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征和、後元。


後來,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以此為榜樣,每次改元也要起個吉祥如意的年號才行。


這些年號,大家不必刻意記憶,以後會一一說到,大家先有一個整體概念即可。


改元那麼頻繁,那麼多次,史無前例,後無來者。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武帝劉徹應該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傢伙,過膩了,便清零重過。


喜新厭舊的男人,一般女人都比較討厭,因為自己很容易成為他的過去時。


其實,這種男人大都精力旺盛,有開創精神,不循規蹈矩,只是有點好大喜功。


事實上,武帝劉徹的性格正是如此。


而且,武帝劉徹天性好學,喜歡讀書,對文學情有獨鍾,於是,即位當年便下詔,要求丞相、御史、列侯、郡守,以及諸侯丞相等,為他舉薦賢良方正、博學多才、直言極諫之士,供他學習請教。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這是過去讀書人的終生夢想。


既然小皇帝下詔求賢,他們都不甘落後,紛紛踴躍報名,最終同時被推舉進京的,差不多有上百人。


其中有一人,他的思想見解最受武帝劉徹推崇,並被發揚光大,甚至影響至今。


那麼,這個人會是誰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不是殭屍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不是殭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