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拿好這本青年編劇「孵化」指南,你距離編劇大咖只有「一步之遙」(1560期)

拿好這本青年編劇「孵化」指南,你距離編劇大咖只有「一步之遙」(1560期)

原標題:拿好這本青年編劇「孵化」指南,你距離編劇大咖只有「一步之遙」(1560期)


編劇都去哪兒了?近年來,聚焦編劇生存現狀的新聞調查層出不窮,編劇荒、劇本荒、觀念荒的痼疾,成為盤亘在影視行業的陰雲。新人編劇要出頭,已經成為了有識之士的共識。


編劇的人才缺口量有多大?2018年5月一份業內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共發行電影798部,電視劇313部,網劇約300部,按每個項目平均1.5個編劇來算,每年需要編劇數量大概6000人。再通過10%的「成活率」計算,每年至少需要6萬成熟編劇——擁有全球總量第一的影視產量,中國也亟需相匹配的最大編劇隊伍。


致力於發掘中國潛力青年影視人才,助力年輕人的編劇和導演夢想,騰訊NEXT IDEA青年編劇大賽(以下簡稱NI青年編劇大賽)正是為全行業「輸血」而生。自2015年啟動以來,NI青年編劇大賽成功為行業孵化一批年輕且有潛力的編劇,而第四屆賽事,於6月19日在上海展覽中心正式啟動。


官方宣傳海報:召集大使+青年代言人


全新升級的NI青年編劇大賽,有了董子健、韓延擔任青年召集大使,有偶像劇教母級柴智屏名列市場評審和導師團,還有囊括知名編劇導演和製作團隊的「推介會觀察團」,其生態體系愈加完善。


在6月19日的NI青年編劇大賽啟動儀式暨青年創作沙龍上,伍湘玲等三位青年編劇分享了被NI「孵化」的有趣經歷,王紅衛、吳冠平、述平、尹鴻、五百、丁亞平、顧小白、任吉穎等行業大咖也出席圓桌會議,為青年創作者集體「把脈」。騰訊影業副總經理、大夢電影工作室總經理陳洪偉強調,「NI給年輕創作者提供陽光、水和空氣,也許某一棵小苗,未來就是參天大樹」。



8位大咖圓桌會談


什麼樣的人能當編劇?


天賦很重要 「藝術家是上帝的寵兒」


劇本劇本,一劇之本。處在影視產業鏈最前端,編劇工作需要怎樣的職業技能?在知名編劇和專家學者看來,作為一項創意工作,一個出色的編劇可能需要極強的天賦,因此編劇工作並非人人都可為之。


從電氣自動化專業轉行到小說作家,再到影視編劇,述平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編劇道路。自稱「稀里糊塗當了編劇」的述平,首先在1995年遇到了張藝謀,後來又與姜文合作,從此「走上了編劇的不歸路」。述平強調,編劇首先得要有直覺和悟性,「天賦是老天給的,沒有辦法」。


著名編劇 述平


代表作《讓子彈飛》 《鬼子來了》


述平表示,從事藝術創作,要有靈性和感性的元素,需要有想像力和創作力:「自己寫故事的時候,得把火苗燒起來,別被過多的概念限制住。藝術家是上帝的寵兒,從事藝術創作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的事,它還是挺難的。」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也強調,電影不是越多越好,劇本也不是越多越好,創作需要才華,而才華不是靠勤奮或努力就能達到:「有兩種才華是所必須的,第一種才華是能夠發現生活的獨特性、題材的獨特性,拿到小孩都會講的俗套故事,卻能有獨特的題材和角度,這種能力就是才華;光有發現獨特故事的能力還不夠,第二種才華是能找到人性最能溝通和共振的情感點,人性是相通的,找到最共同性的情感關注點,就能『求異尋同』。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尹鴻


知名導演、編劇五百也強調,行業需要新人出頭,鼓勵編劇多寫很好,但「喜歡卻不代表能從事,得經歷三五年才能知道能否勝任」;「編劇很有趣,但也很痛苦,需要天分,很挑人。」


有了天分還不夠

要脫穎而出 編劇還要「悟萬種人」


述平指出,天賦只是編劇之路開始的第一步,有了直覺和悟性之後,編劇要想有所作為,還需要具備另外兩個條件:「第一,需要有相應的生活閱歷,十七八歲的小孩怎麼也寫不出偉大的作品;第二,在世界文化的浩蕩背景下要有廣泛閱讀,能做出橫向和縱向的比較,確定自己的位置。


在述平看來,寫故事是編劇的天職,只有原創故事與改編故事兩種。「就電影來說,我更傾向改編的故事,因為它擁有了一個基礎;如果是天才的話,可以自己創造原創故事,像昆汀那種,就是有很強原創能力了。」


尹鴻也強調,年輕人要做編劇,需要學會觀察生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悟萬種人,才能體會萬種人可以共通的情感。太年輕的編劇,首先讀書不夠多,在理解不同的生活和世界上有所欠缺,也就找不到不同的觀察角度。因此好的編劇,都是愛讀書的人,愛跟人體會不同的生活,跟不同的人了解他的內心世界。」



知名導演、五元文化創始人


ARC LIGHT弧光聯盟發起人 五百


五百則把編劇與建築師類比:「有一本書叫《我的生活方式》,強調『一個偉大的建築師,絕對不會來自於一個貧窮的家庭』。這句話很現實,但是很對。因為你窮,就周遊不了列國,那麼多偉大的建築都沒看見,能做出怎樣的設計呢?編劇有時候,就像做Photoshop一樣,需要做上萬次之後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再對不同元素進行排列組合,編劇也要拚命寫,怎麼也得寫個幾百萬字,這是必經的物理過程。」


切勿過分迎合商業需求


高甜撒糖肯定成功? 編劇作品要避開套路化

NI青年編劇大賽注意到,年輕編劇與導演的作品接連在大銀幕與小熒屏湧現,但結果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百表示 ,為商業目的而過度迎合市場,是青年編劇在創作時亟需注意的問題。


「我看了很多劇本,你說拍吧,挺耽誤時間的;你說賣吧,好像平台也不疼不癢的。很多青年編劇在創作時,只考慮商業利益,想著怎麼做出網感、觸碰所謂的市場、理解觀眾喜歡『吃糖』『餵奶』,這些出發點都不對,所謂的創意也是不尊重工業化的假創意,自然寫出來的劇本很差勁。」五百表示。



著名編劇 顧小白


代表作《山楂樹之戀》 新《紅樓夢》


編劇顧小白也贊成青年編劇在創作時,不要給自己貼商業標籤,來創造出所謂的賣點:「年輕編劇有先天優勢,即更了解年輕觀眾的喜好,以及理解影視作品的產品屬性。但是作為創作者,編劇還是要每天跟自己作鬥爭。一個創作者有自己的獨特性,可能一生最多只能寫一到兩個主題,作品就是創作者跟自己聊天、鬥爭、和解的通道。但是年輕編劇在這方面比較欠缺,他們往往喜歡給自己貼甜蜜、懵懂、親親抱抱舉高高的標籤,用商業元素包裝自己。


避開套路化,成為NI青年編劇大賽眾多編劇大咖的共識。在圓桌討論上,五百表示,工業化並非批量複製劇本,好萊塢成功的劇本都是不可替代的,「可惜的是,我們好多劇本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只要換個名、換個環境,就是另外一套劇本」。王紅衛忠告新人要眼光長遠,不要做「只是會賣自己的商人」,「人的積累肯定會帶給你最大的財富」。


扶持比陪伴更重要


NI青年編劇大賽讓大咖給新人「傳幫帶」


正因為青年編劇成長不易,NI青年編劇大賽的「孵化」更顯重要。針對業內所提出的「陪伴」提法,王紅衛表示非常反對,並稱對青年編劇不能求全責備:「如果青年編劇的創作在市場上沒有得到相應的回饋,反而去責怪他們,那就是特別幼稚的逃避和推論。

王紅衛強調,青年編劇缺的不是陪伴,缺的恰恰是NI導師團更深入和切實的幫助:「NI就像師傅帶徒弟,把有經驗的人傳遞給晚輩,才能讓青年編劇更快地了解市場,最後才能改變市場,乃至引領觀眾。」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


CFDG青蔥計劃常務理事長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 王紅衛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吳冠平則表示,青年編劇有很多閃光點,但並不處在業界的中心圈層,因此更需保駕護航:「不處在中心圈層,並不意味著青年編劇的創作沒有可比性。NI的導師團就是要保駕護航,用我們的資歷、資金、經驗,來給青年編劇開一條路,讓他們能夠真正地走出來——這才是NI編劇大賽給予青年編劇的可能性。



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主任


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 吳冠平


8位行業大咖還一致表示,在市場上眾多人才選拔項目中,NI獨樹一幟,價值巨大。吳冠平認為NI「是我看到的最好的項目」,有持之以恆的韌度,從第一屆到現在越來越好,而且NI與自己做為老師的育人理念非常符合。丁亞平對NI較深的印象是大賽著眼於新意和創意,這讓NI進入到電影生態的範疇中,「風景獨特」、「閃爍異彩」。

三大賽區啟動,NI青年編劇大賽發出「江湖召集令」


據悉,活動現場宣布文學評審和市場評審陣容包括著名編劇、策劃、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紅衛,著名製作人柴智屏和著名導演、編劇蘇照彬等業界大咖。


根據學校性質不同,NI青年編劇大賽分為「指定藝術類院校專區」「指定綜合類院校專區」「主賽區」三大賽區。其中,指定藝術類院校專區包括了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7所院校;指定綜合類院校專區則包含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15所院校。



本次活動標誌著NI青年編劇大賽正式開啟,首先開始的是作品徵集階段。作品徵集即日開始,到2018年8月31日結束,面向全球16-35周歲的青年作者,以符合本賽事要求的中文原創劇本作品參賽,不限國籍。之後將分別經過文學評審、市場評審兩個環節,於12月31日公布獲獎、入圍工作坊名單。劇本工作坊及行業推介會將於明年1月舉行。


更多詳細參賽方式和注意事項,請參考「2018(第四屆)騰訊NEXT IDEA青年編劇大賽徵稿啟事」;報名表下載鏈接:share.weiyun.com/5PCyRRq


E N 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編劇幫 的精彩文章:

TAG:編劇幫 |